化工原理课件第四章传热及传热设备.ppt
《化工原理课件第四章传热及传热设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课件第四章传热及传热设备.ppt(1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化工原理,第四章 传热及传热设备,第一节 概 述,一、传热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在物体内部或者物系间,只要存在温度差,就会自动发生从高温处向低温处的热量传递。温度差就是传热过程的推动力。在化学工业生产中传热应用极为广泛,传热过程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三类:1.物料的加热与冷却。例如化工生产中的许多单元操作如蒸发、干燥、蒸馏等操作过程中,都需要供给一定热量,一般的化学反应也都伴随着热量的传递,而且都要求将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因此需要不断地输入和输出热量。2.热量与冷量的回收利用。在能源短缺的今天,热量与冷量都是能量,有效回收利用热量与冷量以节约能源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例如利
2、用锅炉排出的烟道气的废热,预热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等。3.设备与管路的保温。有许多设备与管路是在特定高温或低温下操作,为了减少热量与冷量的损失,总是在设备与管路的表面包上绝热材料的保温层,以尽量避免传热。由此可见,传热是化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基本操作,能量的充分利用是化工生产、尤其是大型生产中极为重要的课题。,第一节 概 述,二、传热的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是由于物体内或系统内的两部分之间的温度差而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向总是由高温处自动地向低温处移动。温度差越大,热能的传递越快,温度趋向一致,就停止传热。所以传热过程的推动力是温度差。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有三种: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
3、射。1.热传导:又称传导传热,简称导热,即在同一物体内或连接紧密的不同物体间,热量会自动地从高温向低温传递的方式。本质上它是依靠物体内分子的热振动和自由电子的运动而进行热能的传递。在热传导中物体中的分子不发生相对位移,如铁棒的传热等。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以这种方式传热。2.热对流:又称对流传热,是指流体中质点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热对流可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强制对流传热状况比自然对流好。热对流这种传热方式仅发生在液体和气体中。,第一节 概 述,3.热辐射:又称辐射传热,是物质由于本身温度的原因激发产生电磁波而被另一低温物体吸收后,又重新全部或部分地转变为热能的过程。因此辐射传热
4、,不仅是能量的传递,还同时伴随有能量形式的转化。另外,辐射传热不需要任何介质作媒介,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这是热辐射与热传导及热对流的根本区别。一般只有物体温度大于400时,才有明显的热辐射。实际上,以上三种传热方式很少单独存在,一般都是两种或三种方式同时出现。在一般换热器内,辐射传热量很小,往往可以忽略不计,只需考虑热传导和热对流两种传热方式。,第一节 概 述,三、工业生产上的换热方法 参与传热的流体称为载热体。在传热过程中,温度较高而放出热能的载热体称为热载热体或加热剂;温度较低而得到热能的载热体称为冷载热体或冷却剂、冷凝剂。冷、热两种流体在换热器内进行热交换,实现热交换的方法有以下三种:1
5、.直接接触式换热 其特点是冷、热两流体在换热器中直接接触,如图4-1所示,在混合过程中进行传热,故也称为混合式换热。混合式换热器适用于用水来冷凝水蒸汽等允许两股流体直接接触混合的场合。常用于气体的冷却或水蒸气冷凝。,图4-1 直接接触式换热,第一节 概 述,2.蓄热式换热 其特点是冷、热流体间的热交换是通过蓄热器的周期性加热和冷却来实现的。该换热器是由热容量较大的蓄热室构成,室内装有耐火砖等固体填充物,如图4-2所示。操作时冷、热流体交替的流过蓄热室,利用固体填充物来积蓄和释放热量而达到换热的目的。由于这类换热设备的操作是间歇交替进行的,并且难免在交替时发生两股流体的混合,所以这类设备在化工生
6、产中使用的不太多。,图4-2 蓄热式换热器,第一节 概 述,3.间壁式换热 其特点是冷、热流体被一固体壁面隔开,分别在壁面的两侧流动,不相混合。传热时热流体将热量传给固体壁面,再由壁面传给冷流体。这是生产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形式。适用于两股流体间需要进行热量交换而又不允许直接相混的场合,如锅炉烧水。化工生产中最常遇到的换热过程就是间壁式换热,常见换热器如图4-3、4-4及4-5所示。,图4-3 套管式换热器,图4-4 单程列管式换热器,图4-5 双程列管式换热器,第一节 概 述,套管式换热器如图4-3所示,它是由直径不同的两根管子同心套在一起组成的。冷、热流体分别流经内管和环隙,通过内管壁而进行
7、热的交换。列管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花板)和封头等部件组成。一种流体由封头处的进口管进入分配室空间(封头与管板之间的空间)分配至各管内(称为管程),通过管束后,从另一封头的出口管流出换热器。另一种流体则由壳体的进口管流入,在壳体与管束间的空隙流过(称为壳程),从壳体的另一端出口管流出。图4-4所示为单管程列管式换热器,流体在换热器管束内只通过一次。图4-5所示为双管程列管式换热器,在换热器的分配室空间设置隔板,将管束的全部管子平均分成两组,流体每次只通过一组管子,然后折回进入另一组管子,如此反复,最后从封头处的出口管流出换热器。另外还有多管管程列管式换热器。,第一节 概 述,四、稳定
8、传热与不稳定传热 在传热系统中温度分布不随时间而改变的传热过程称为稳定传热。连续生产过程中的传热多为稳定传热。若传热系统中温度分布随时间变化的传热过程称为不稳定传热。工业生产上间歇操作的换热设备和连续生产时设备的启动和停车过程,都为不稳定的传热过程。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传热多为稳定传热,本章只讨论稳定传热。,第二节 热 传 导,一、导热基本基本规律 1.热传导方程 在一个由固体物质组成的平壁如图4-6所示,面积为A,壁厚为,平壁两侧壁面温度分别为t1和t2,单位为K或。热量以热传导方式沿着与壁面垂直的方向从一侧传递到另一侧。实践证明:如果在与壁面垂直的方向上任取一传热厚度db,其对应温度降为dt,
9、则单位时间内通过该壁面传递的热量Q有下列关系:(4-1)负号表示传热方向与温度升高方向相反。式中Q称为导热速率,单位为W;dt/db为沿传热方向温度变化的强度,称为温度递度;称为热导率,又称导热系数。式(4-1)称为热传导基本方程,或称为傅里叶(Fourier)定律。,图4-6 平壁热传导,第二节 热 传 导,2.热导率(导热系数)导热系数表征物质导热能力的强弱,为物质的物理性质之一,单位是W/(mK)或 W/(m)。其值越大,则物质的导热能力越强。当需要提高导热速率时,可选用导热系数大的材料;反之,应选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各种物质的导热系数通常用实验方法测定,可在专用化工手册中查得。导热系数
10、数值的变化范围很大,一般来说,金属的导热系数最大,非金属固体次之,液体的较小,而气体的最小。温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较大,二者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即 有:=0(1+at),式中a称为温度系数;压强对物体的导热系数基本无影响。只有气体在压力很高时(大于200MPa),其导热系数才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第二节 热 传 导,二、平壁的热传导 1.单层平壁的热传导 按图4-6所示,利用傅立叶定律并分离变量积分,整理后有:(4-2)式(4-2)即为单层平壁热传导速率的计算式。现对该式变换有:(4-3)本式与电学的欧姆定律相似,式中温度差(t)是导热过程的推动力,而R导为单层平壁的导热热阻,即传热速率与推动力成
11、正比,与热阻成反比,这符合我们前面讲过的过程速率通式。另外m为壁面两侧温度下导热系数的平均值。,第二节 热 传 导,2.多层平壁的热传导 工业上常遇到由多种不同材料组成的平壁,称为多层平壁。如锅炉墙壁是由耐火砖、保温砖和普通砖组成。以三层壁为例,如图4-7所示。因是稳定传热,则各层的传热速率相等,式(4-3)对于各层的传热速率均适用,那么有:(4-4)式(4-4)表明:多层平壁稳定热传导,其推动力为内外壁面间的总温差,阻力为各层热阻总和,与电学中的串联电路相仿,该式即为多层平面壁的热传导方程式。在多层平壁中,温差大的壁层热阻必然大。例题:参见教材P168例4-2,图4-7 多层平壁的热传导,第
12、二节 热 传 导,三、圆筒壁的热传导 1.单层圆筒壁的热传导 如图4-8所示,有一单层园筒壁的轴向长度为L,内外半径及温度分别为r1、t1和r2、t2。现在半径r(r1rr2)处取园筒壁的一局部,即微元厚dr薄层,此微元薄层的传热面积则为A=2rL,据傅立叶方程通式有:Q=-(2rL)dt/dr,分离变量积分得:,整理后有:(4-5)这就是单层园筒壁热传导的计算公式。注意:当r2/r1 2(即园筒壁很薄时),可以近似把(r2-r1)当做壁厚b,2L(r1+r2)/2当作传热面积A,按平面壁求算,其误差小于4,化工计算是允许的。,图4-8 单层圆筒壁壁的热传导,第二节 热 传 导,2.多层圆筒壁
13、的热传导 如图4-9所示为三层圆筒壁。由不同材质构成的多层圆筒壁的热传导也可按多层平壁的热传导类似方法处理,依据单层园筒壁规律导出,即有:(4-6)这就是多层园筒壁热传导的计算公式。例题:参见教材P170例4-3。,图4-9 多层圆筒壁壁的热传导,第三节 热 对 流,一、对流传热规律 1.对流传热分析 对流传热实质上就是由于流体质点的宏观运动而引起的热量传递。通常传热的冷热两个流体总是通过某金属壁面进行热量交换,其表现就是流体将热量传给壁面或者由壁面将热量传给流体的过程。在第一章中已知,流体沿固体壁面流动时,无论流动主体湍动的多么激烈,靠近管壁处总存在着一层层流内层。由于在层流内层中不产生与固
14、体壁面成垂直方向的流体对流混合,所以固体壁面与流体间进行传热时,热量只能以热传导方式通过层流内层。虽然层流内层的厚度很薄,但导热的热阻值却很大,因此层流内层的热传导将产生较大的温度差。另一方面,在湍流主体中,由于对流使流体质点混合剧烈,热量十分迅速的传递,因此湍流主体中的温度差极小,其传热就是典型的对流传热。由此可见:流体的对流传热实质上是耦合了层流内层的热传导和流体主体的热对流两个过程,其传热的主要阻力存在于近壁处的层流内层,该层的传热机理属于热传导。,第三节 热 对 流,图4-10是表示对流传热的温度分布示意图,由于层流内层的导热热阻大,所需要的推动力温度差就比较大,温度曲线较陡,几乎成直
15、线下降。一般将流动流体中存在温度梯度的区域称为传热边界层。该层由于有传热阻力,所以才存在传热速率Q,其速率计算应遵循傅立叶定律;在湍流主体,流体温度几乎为一恒定值,由于无传热阻力,即传热能瞬时完成,故无所谓传热速率之说法。,图4-10 换热管壁两侧流体流动 状况及温度分布,第三节 热 对 流,2.对流传热方程 依据以上分析,如果我们以流体被加热为例(图4-10左侧),设传热边界层厚度为b,固体壁面面积为A,由傅立叶方程有:(4-7)又由于传热边界层厚度为b难以测定,令,称为对流传热系数,此时式(4-7)变为:(4-8a)同理得流体被冷却速率关系式为(4-8b)式(4-8)称为对流传热方程,也称
16、为牛顿冷却定律,它是对流传热的基本规律。该规律以很简单的形式描述了复杂的对流传热过程的速率关系,其中的对流传热系数h包括了所有影响对流传热过程的复杂因素。对流传热系数的倒数称为对流传热过程的热阻,即。对于稳定传热有,即壁温总是比较接近h值大的那一侧流体的温度。这一结论对设计换热器是很重要的。,第三节 热 对 流,二、对流传热系数 1.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 凡是影响边界层导热和边界层外对流的条件都和h有关,目前所能设计的实验表明,影响h的因素主要有:1.1流体的种类,如液体、气体和蒸汽;1.2流体的物理性质,如密度、黏度、导热系数和比热容等;1.3流体的相态变化,在传热过程中有相变发生时的h值
17、远大于没有相变发生时的h值;1.4流体对流的状况,强制对流时的h值大于自然对流时的h值;1.5流体的运动状况,湍流时的h值大于层流时的h值;1.6传热壁面的形状、位置、大小、管或板、水平或垂直、直径、长度和高度等。综上所述,如何确定不同情况下的对流传热系数h是对流传热的中心问题,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问题。,第三节 热 对 流,2.对流传热系数的确定原则 由于影响对流传热系数的因素太多,要建立一个通式来求各种条件下的h值是十分困难的。目前工程计算中只能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起经验关联式,即准数关联式。常用的准数及物理意义列于表4-1中。准数关联式是一种经验公式,所以应用这种关联式求解时
18、就不能超出实验条件的范围,使用时就必须注意它的适用条件。具体说来,主要指下面三个方面:一是应用范围:指关联式中Re、Pr等准数可适用的数值范围。二是特征尺寸:指关联式中Nu、Re等准数中的特征尺寸L应如何取定。三是定性温度:指关联式中各准数中流体的物性应按什么温度查定。,第三节 热 对 流,表4-1 各特征准数的名称、符号和含义(参见教材P177表4-1),关于对流传热系数前人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工作,对 于各种传热情况分别提出了进行计算的关联式,下面仅仅介绍常用对流传热系数的关联式来说明关联式的应用。,第三节 热 对 流,3.常用对流传热系数的确定(参见教材P180196第四及第五节)3.1流
19、体无相变且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湍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对于低粘度流体(即气体或小于2倍常温水黏度的液体)有:或(4-9)(教材P180式4-27)式中当流体被加热时,;当流体被冷却时,.应用范围:,0.7 120;管长与管径之比是;若 为短管,即,则需进行修正,可将(4-9)式求得h的值乘以大于1的短管修正系数,即h校 h;定型尺寸:di取管内径;定性温度: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对于高粘度液体有:(4-10)(教材P181式4-28)应用范围:104,0.7Pr 16700;管长与管径之比是L/di大于60;定型尺寸:di取管内径;定性温度:除 取壁温外,均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
20、。,第三节 热 对 流,3.2流体无相变且在圆形直管内作强制层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4-11)(教材P182式4-29)应用范围:Re2300;0.6Pr6700;(RePrdi/L)大于100;定型尺寸:di取管内径;定性温度:除 取壁温外,均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算术平均值。3.3流体无相变且在圆形直管内作过渡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此种情况且当2300Re104时,其确定方法是先用湍流时的公式进行计算,然后把所得结果乘以校正系数,从而得到过渡流下的对流传热系数。具体校正系数为(教材P182式4-30)。3.4流体有相变化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流体在换热器内发生相变化的情况有冷凝和沸腾两种。现分别将两
21、种有相变化的传热及传热系数的确定进行介绍。蒸汽的冷凝传热:当饱和蒸汽与温度低的固体壁面接触时,蒸汽将在壁面上冷凝成液体。其冷凝分膜状冷凝和滴状冷凝两种方式,膜状冷凝时冷凝液容易润湿冷却面,滴状冷凝时冷凝液不容易润湿冷却面。,第三节 热 对 流,在膜状冷凝过程中,壁面上形成一层完整的液膜,蒸汽的冷凝只能在液膜的表面进行。而滴状冷凝过程,冷凝液在壁面上形成液滴,液滴自壁面滚转而滴落,蒸汽与重新露出的壁面直接接触,因而使滴状冷凝的传热系数比膜状冷凝的传热系数大得多,或者说膜状冷凝的热阻要远大于滴状冷凝。在工业用冷凝器中,即使采用了促进产生滴状冷凝的措施,也很难持久保持滴状冷凝,所以工业用冷凝器的设计
22、都是按膜状冷凝来考虑,其计算也是以膜状冷凝为依据。为此冷凝传热系数的计算如下:(1)若为垂直管外或板上的冷凝传热,其计算分膜层层流和湍流两种情况:当膜层为层流时有:(教材P189式4-40)(4-12)当膜层为湍流时有:(教材P190式4-43)(4-13)(2)水平管外的冷凝传热,其传热系数由下式计算:(教材P190式4-44)(4-14),第三节 热 对 流,3.4.2 液体的沸腾传热 高温加热面与沸腾液体间的传热在工业生产中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液体沸腾的对流传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影响液体沸腾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传热壁与液体的温差。现以常压下水沸腾的情况为例,说明对流传热的情况。图5-
23、15所示是常压下水在铂电热丝表面上沸腾时(h)与 的关系曲线。当温差较小如5o C以下时,传热主要以自然对流方式进行,如图中AB线段所示,随 的增大而略有增大。此阶段称为自然对流区。当 逐渐升高越过B点时,在加热面上会产生更的多蒸气泡,由于这些蒸气泡的产生、脱离和上升导致液体受到剧烈的扰动,使 随 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在C点处达到最大值。此阶段称为核状沸腾。C点的温度差称为临界温度差。水的临界温度差约为25o C。,第三节 热 对 流,当 超过C点继续增大时,加热面逐渐被气泡覆盖,此时由于传热过程中的热阻大,开始减小,到达D点时为最小值。此时,若在继续增加,加热面完全被蒸气泡层所覆盖,通过该蒸气
24、泡层的热量传递是以导热和热辐射方式进行。此阶段称为膜状沸腾。一般的传热设备通常总是控制在核状沸腾下操作。由于液体沸腾时要产生气泡,所以一切影响气泡生成、长大和脱离壁面的因素对沸腾对流传热都有重要影响。如此复杂的影响因素使液体沸腾的传热系数计算式至今都不能完善,难以较为准确定量表征。但人们发现液体沸腾时的传热系数值一般都比流体不相变的值大,例如水沸腾时值一般在150030000 W/(m2)间。如果与沸腾液体换热的另一股流体没有相变化,那么传热过程的阻力主要是无相变流体的热阻。在这种情况下,沸腾传热系数的值就可以无需详细准确计算。例如水的沸腾值常取5000 W/(m2)。,第三节 热 对 流,综
25、上所述,由于影响对流传热系数(h)的因素很多,所以的数值范围也很大。表5-7中介绍了常用流体值的大致范围。由此表可看出:流体在传热过程中有相变化时的值大于无相变化时的值;在无相变化时,水的值最大,油类次之,过热蒸气和气体最小。,第四节 热 辐 射,如前所述,热辐射就是物质由于本身温度的原因激发产生电磁波而被另一低温物体吸收后,又重新全部或部分地转变为热能的过程。当物体温度较高时,热辐射往往成为主要的传热方式。在日常生活和工程技术中,辐射传热是常见现象,如各种工业用炉、辐射干燥、食品烤箱及太阳能热水器等。最常见的辐射现象是太阳对大地的辐射。近年来,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促进了人们对辐射传热的研究。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工 原理 课件 第四 传热 设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35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