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排泄和体内水盐平衡.ppt
《动物的排泄和体内水盐平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的排泄和体内水盐平衡.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2 动物的排泄和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无脊椎动物的排泄和水盐平衡器 官及其机能第三节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第四节脊椎动物的特殊排泄器官,第一节概述 排泄和水盐平衡 主要代谢终产物 排泄途径 排泄器官,第一节概述一、排泄和水盐平衡(一)概念排泄(excretion)指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而不为机体所利用或有害的一些代谢终产物、多余的水份和无机盐以及进入机体的异物(如药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生理学中,排泄是通过某些排泄器官将上述物质从循环血液向体外转运过程。水盐平衡指体内水分和盐类含量的稳定。(二)排泄的意义1、排除体内代谢废物2、调节水盐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第一节概述(二)含氮废
2、物的排泄 NH3毒性高、通透性高、易溶于水 尿素毒性较低、易溶于水 尿酸毒性低、微溶于水二、主要代谢终产物(一)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终产物 完全氧化 糖类、脂类CO2+H2O 蛋白质氨基酸H2O+CO2+NH2 核酸尿酸、尿素、NH3等 NH3 NH2 尿素 尿酸,第一节概述三、排泄途径(一)体表或皮肤排出(二)由消化道随粪便排出(三)由呼吸表面或肺排出(四)排泄器官四、排泄器官(一)一般排泄器官无脊椎动物伸缩泡、肾器官、马氏管、触角腺脊椎动物肾脏(二)特殊排泄器官鳃、直肠腺、盐腺,第二节 无脊椎动物的排泄和 水盐平衡器官及其机能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原肾型(pronep
3、hridiumtype)后肾型(etanephridiumtype)马氏管(malpighian tubules),一、伸缩泡主要机能调节水盐平衡其次排除代谢废物(主要由体表排除)二、原肾型特点 多分支细管、分支末端有焰细胞主要机能保持水盐平衡其次排除代谢废物(主要由体表排除)三、后肾型特点不分支、两端开口,有丰富的血管网包绕排泄物来源 体腔液、血液四、马氏管特点细管末端封闭,基端开口于消化管。机能回收水分及盐分,排尿酸,体液:细胞内外的液体统称为体液。渗透压: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吸取膜外水分子的一种力量。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体液中各种盐类的总浓度。渗透压调节:主要是指动物体内的水
4、盐平衡。体液中含有各种不同的离子。体液的离子浓度组成和渗透压的稳定保证了动物体内的水盐平衡。,第二节 无脊椎动物的排泄器官及机能,一、伸缩泡 是原生动物调节水盐平衡,同时也是排泄代谢废物的细胞器。伸缩泡主要功能是调节胞内水分,废物的调节主要通过体表排除的。多细胞动物中,只有淡水海棉的变形细胞和领细胞中存在伸缩泡,伸缩泡,伸缩泡周围有数条收集管,与内质网相通,通过内质网收集细胞多余的水分和代谢产物,送入伸缩泡经开口排出体外。,二、原肾型排泄器官 扁形动物、假体腔动物的排泄方式为原肾型排泄器官。原肾型排泄器官的特点:(1)由外胚层内陷形成。(2)排泄系统的开口旨在体表,体内没有开口。(3)排泄管在
5、排泄的过程中,回收其中的K+、CL-,排出从体表渗入体内的过多水分,以保持体液的稳定,保持动物体内水盐平衡。(4)原肾系统:由外胚层形成的排泄管分布在身体两侧,排泄管有许多分支构成网状。排泄管末端代谢产物和水进入排泄管,由排泄管在体表的开口排到体外,帽状细胞(有若干鞭毛不停摆动),管状细胞(有很多微孔),原肾系统,原肾管是由身体两侧外胚层陷入形成的,通常由具许多分支的排泄管和焰细胞构成,由排泄孔通体外。,焰细胞,鞭毛,管状细胞,三、后肾型排泄器官 具有真体腔的无脊椎动物,如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都有体腔和循环系统。体腔和循环系统都参与排泄废物的活动。他们的排泄器官称为肾管或后肾管。(1
6、)后肾型排泄器官的特点:结构与原肾不同,肾管不是由管细胞和帽细胞构成,而是由中胚层和外胚成构成。后肾一端开口在体腔内,另一端开口在体表,如软体动物:肾基本是管状构造,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发生。后肾一端开口在围心腔,称为肾口或内肾口;另一端开口在外套腔,称为肾孔或外肾孔。肾口具纤毛,可收集体腔中的代谢产物。肾口之后是肾脏的腺体部分,有很多血管,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可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肾脏,经膀胱由排泄孔排出体外。软体动物的肾一般是成对出现,但腹足类的肾脏不对称。,节肢动物:有些种类的排泄器官是与后肾同源的腺体结构,这些腺体一般为囊状结构,一端是排泄孔,开口在体表与外界相通,另一端是盲端,相当于体腔囊与
7、体腔(见节肢动物门)。如甲壳类的绿腺、腭腺,蛛形纲的基节腺等都属于这类结构的排泄器官。,肾,内肾孔,外肾孔开口于外套腔,后肾型绿腺,4.马氏管 马氏管是节肢动物中昆虫纲、多足纲中存在的排泄器官,在蛛形纲中,除基节腺外也有马氏管。(1)特点:与后肾管不同,马氏管是发生在终肠和回肠交界处的单层细胞的盲管。分布在血淋巴液的混合体腔中,马氏管的渗透作用使水通过管壁与代谢产物形成尿,同时又可以在马氏管的后端对水分和离子进行重吸收,代谢产物最终形成尿酸,经后肠从肛门排出体外。昆虫对水分的充分利用和主要以尿酸为主排泄的形式,是对陆地生活环境的高度适应。,第三节 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 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 脊椎动
8、物的肾脏 尿的生成 肾脏对水盐平衡的调节 尿液的排出,一、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1、大体结构 泌尿器官 肾脏 输尿器官 输尿管 膀胱 尿道(哺乳类)2、泄殖腔(cloaca)肠末端略膨大处,输尿管和生殖管均开口于此腔,故此腔是粪、尿和生殖细胞共同排出的地方,以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于体外。3、泄殖窦(urogenital sinus)输尿管和生殖管汇合的略膨大处,以泄殖孔开口于体外,肠管单独以肛门开口于体外。,第三节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二、脊椎动物的肾脏(一)功能1、泌尿排除代谢废物及进入体内有害物质2、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分泌生物活性物质肾素、红细胞生成素、VD3、前列腺素,二、脊椎动物的肾脏(二
9、)结构1、内部结构 肾实质2、组织结构,皮质,髓质,肾锥体、肾乳头、肾小盏、肾大盏、肾孟,肾实质,皮质,髓质 集合管:重吸收、分泌、浓缩尿、原尿 终尿,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球(血管球),肾小囊(鲍氏囊),脏层,囊层,壁层,近曲小管,远曲小管,髓袢,第三节 脊椎动物的排泄系统二、脊椎动物的肾脏(三)肾血液循环特点1、肾血流量大生成尿的物质基础2、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较高利于血浆成分的滤出3、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网是低压系统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三、尿的生成(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1、肾小球滤过膜 2、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决定因素(1)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总滤过面积选择性通透性决定滤液性质 很大影响尿量
10、(2)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囊内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入球小动脉端=45mmHg(10mmHg+25mmHg)10mmHg出球小动脉端=45mmHg(10mmHg+35mmHg)0mmHg,毛细血管内皮层有50100nm小孔,基膜有微细纤维网孔,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突起间裂隙,三、尿的生成(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滤液中的水分和各种物质全部或部分地被肾小管、集合管上皮吸收回血液的过程。1、特点选择性重吸收2、意义避免营养成分损失,减少代谢废物潴留(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小管上皮细胞的主动活动过程1、分泌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排放到小管液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 排泄 体内 平衡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34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