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ppt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题28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区位条件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城郊农业 生态农业,一、教材分析 1、教材结构,“产业区位与分布”教材教学分析(一),专题29 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带 工业区位条件 世界主要工业地带 高新技术产业区位,2、与老教材内容比较 删除了世界和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工农业生产部门等内容;强调工农业生产的区位思想。如区位论、区位条件等内容。重视与现实社会生产有关的内容。如“生态农业”、“城郊农业”、“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等内容。使教材更具地理性和时代性。,3突出工农业等产业活动的区位思想“区位”源于德文的 Standort,是1882年由 W高次首次提出。区位
2、在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区位被定义为某事物占有的场所。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人类对自身活动场所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位条件的好坏。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对区位条件要求也不同。在工业区位选择时,原料、能源、运输、劳动力、市场等一般是主要的区位条件。在农业区位选择时,温度和水分、土壤、交通以及市场等条件则构成主要的区位条件。,杜能农业区位论意义 杜能是从他自己经营农场的实践中归纳、分析而来,并以客观现实为基础,进行了高度抽象和概括,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
3、明了农业空间分异模式。,杜能农业区位论揭示了即使在同样的自然条件下,也能够出现农业的空间分异。这种空间分异源于生产区位与消费区位之间的距离,致使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在空间上呈现出同心圆结构。,杜能理论在实践中有部分的体现。如上海市郊区农业类型围绕城区形成四个圈:10千米半径范围内是近郊蔬菜、奶牛、花卉区;1020千米半径范围内为棉花、蔬菜、奶牛区;2035千米半径范围内是商品粮、棉区;35千米半径以外的远郊区为商品粮、棉、渔、奶牛饲养业区。,北京市郊区也有同样的圈层结构表现:近郊区为蔬菜、鲜奶、蛋品;远郊区内侧为粮食和生猪,外侧为粮食、林木;而外围山区则为林业、牧业和干果。,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技术
4、发展与交通手段的发达使得杜能理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距离因素的制约变小。在孤立国中,杜能只是考虑了农业的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的土地利用。,韦伯工业区位论意义 韦伯被西方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公认为近代工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他第一次将工业区位系统化、理论化。他的理论至今仍被看作是人文地理学,尤其是经济地理学中进行生产布局和区域规划研究的基础理沦之一。,韦伯区位论的最大特点或贡献之一是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他之后的许多学者的理论仍然脱离不开这一经典法则的左右,仅仅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的修补而已。,韦伯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它产业布局也具有指导意义,成为经济区位布局
5、的一般理论。,理论与现实的差距 第一,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运费,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并且成比例地增加,而现实中的运费制度是比较复杂的。第二,工厂区位是由工厂经营者所选定的,而这种决定也取决于决策者的主观因素。,第三,技术进步,使得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下降,以及替代原材料的使用,都使最适区位发生变化,原料地指向弱化,消费地指向增强。技术进步使得产品发生从重、厚、长、大向轻、薄、短、小发展,使得运费对工厂区位的影响越来越小。,第四,交通发达,使得在产品价格中的运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例如,电子产品(集成电路)中的运费所占比重只有千分之一。第五,其它诸如地域政策因素,政府在一些地区鼓励工业发展而在另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业 区位 农业地域类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29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