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审题指导.ppt
《写作之审题指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作之审题指导.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写作之审题,一、阅卷老师的阅卷手记(中考作文阅卷手记传真)天津考区 2012年7月2日今天早晨7点,老师们都准时到达了阅卷地点,有不少早饭还没来得及吃呢。上午的阅卷速度有点快,为了保证质量,领导要求慢下来,再仔细一些。小组的组长也出来发布命令了:满分作文不能有“硬伤”,如标点、错别字,判满分要慎重。负责作文的副组长也出面说话,通报了作文评卷情况:本组有一半低于平均分,要求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放宽尺度,同时要适当加快进度。,总结一下阅卷中的问题,中考作文要想拿到高分,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关键要落实好以下几个得分点:1准确审题,吃透题意,把握好命题意图,不偏离行车轨道,更不要南辕北辙。2恰当立意
2、,而且要旗帜鲜明,让人一目了然,不玩深沉游戏。3拟一个好的题目,并且题目要能显示出立意来(当然,这并不影响题目的文采)。4写好开头和结尾,最好用排比手法,写得文采斐然;而且开头、结尾都要能扣题旨、显题意。5书写要漂亮,谨记:漂亮字是高分作文的通行证,难看字是低分作文的墓志铭。,江苏南京考区 2012年6月21日在阅卷时我们发现,好多学生对这个题目都无从下手,拼凑的内容都不切题。在评出的一类文中,审题立意时,都注意了“带上一本书”和“旅行”的内涵和外延。“带上一本书”可以带在身边,也可以带在心里;“书”可以实指,如名著、唐诗宋词,也可以虚指,如精通历史的司马迁、词国皇后李清照等;“旅行”可以是空
3、间的旅行,如到福建武夷山、杭州西湖等,也可以是时间的旅行,如到春秋战国唐宋元明清等,即心灵的旅行、神游。把这些内涵和外延理清楚了,立意空间就大了,写出出彩的作文来也就不难了。考场作文的读者很特殊,,我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阅完同一题目的成千份作文,在每一篇文章的停留时间不能过长,而有些考生文章写得过于含蓄、隐晦,这就吃了亏。所以要写明白晓畅的文章,要写那种吹糠见米的文章,要学会巧妙点题,做到三致其志,可以这样:一是起笔点题限方向,二是文中内容保切题,三是结尾呼应巧扣题。让阅卷老师能够迅速领悟到文章的主旨以及对文题的理解深度。,浙江湖州考区 2012年6月20日今天的作文阅卷中发现了这样两个共性的问
4、题:一是对象不明,主题模糊。命题作文“你最珍贵”的写作对象“你”,需要进一步明确。“你”指代的是谁?人,事,物,还是情?你可以选择其一,也可以相互融合,写出你为什么珍贵?千万不能指代不明。主题究竟定在“亲情”“乡情”“友情”还是“无私奉献”等品行上,必须鲜明突出,不能晦涩。二是描写粗糙,内容单一。写“你最珍贵”,没有抓住体现“你最珍贵”的细节,人物描写手法单一,形象塑造脸谱化倾向,千人一面,万人一腔,令人生厌;情节简单直来直去,缺少起伏变化。为避免单一,可以进行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深入人物心灵,把人物的心理感受传神地展现出来。可以采用误会法,尺水兴波,增添情节和情感上的波澜。,江苏苏州考区2
5、012年6月23日本次作文阅卷中发现考生对素材的运用比以前丰富了,我们熟知的许多关于“心中有支欢乐的歌”的材料,包括名著经典、诗词歌赋、寓言童话、名人名言等,能体现“心中有支欢乐的歌”的主题,都被考生根据需要进行了内容引用、部分化用或格式借用。比如,纪伯伦说:“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有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意做一个无梦想、无愿望的最伟大的人。”有考生借用这一格式,写出新的语句:“我宁可唱着快乐歌谣,怀着童年时候的梦想,而不愿意做一个怨天尤人、怨气冲天、唉声叹气的人。”,富有感情的作文在一类文中居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凭借细节的刻画再现情感的美好,通过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细微变化来
6、反映心理;二是借景物展示情感的变化,情随景到,借景生情;三是用情节掀起情感的波澜,把情节设计得一波三折、波澜迭起,达到情感的美不胜收。,中考状元谈写作,英才引导,见贤思齐中考状元谈作文秘笈考场作文与竞赛作文不同。写竞赛作文,我们可以查找资料,请教老师,反复修改;而写考场作文,我们没有资料,没有人可以请教,也没有充裕的时间来反复修改。因此,我觉得我们在写考场作文时要求一个“稳”字。文中引用的例子一定要是自己烂熟于心的,以确保不会因为事例的失真而影响文章的感染力。最好不要写过于出格的构思,一来是预防阅卷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准确把握文章核心主旨,误判为跑题;二来也可避免在写作中因“写作储备”不足而
7、导致文章内容空洞,我认为考场作文的主题一定要“小”。,考场作文的规定字数只有几百字,由此我们就不难推想,这样的篇幅绝对不适合容纳过多的人物和事件,否则就会使人物描写呆板无神,事件描述简单空洞,难以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我们要精心选取人物最典型最具个性的特征来描写,让有限的笔墨发挥最大的效用。而对于人生、社会这样的“大问题”,看似有很多话要说,容易写,其实非常难把握,想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篇幅内阐述清楚,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造成语言混乱、词不达意、中心不明甚至自相矛盾等失误。我们应该从一件小事入手较深入地分析一个小问题,从一个细节入手进行论述,便可以游刃有余了。,写作第一步:审题若胡乱审题,那洋洋洒洒
8、几百字的文章就是乱弹琴。每个题目都有题眼,即重点字词,也就是写作的基调,题眼往往是题目的定语或是重要动词,抑或是一个表程度的副词。第二步是立意和选材立意是一件繁重的脑力活,在考试作文中,立意要乐观要健康,说白了,就是不能过于愤世嫉俗。立意还要推陈出新,与众不同,以防与他人来个“作文撞车”。,第三步是确定文体,所选文体最好是自己能驾驭的,让自己有发挥的空间,选文体应是尽己所能,而非投其所好。在下在选文体方面实在不咋样,常写成“文体四不像”,愿诸君引以为戒。文体选定后,便是找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要在生活中、阅读中积累素材,在考场上才能信手拈来。选材要舍大求小,即从小事入手,引出感悟。材
9、料选择还要对应文体,记叙文需令人有所感,说明文则是有所知,议论文要使人有所悟。上述步骤完成后,便可列提纲,打腹稿,进行表达。,最后步骤是修改。我们不能忽视修改这一步骤。曹雪芹著红楼梦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有这一传世佳作。修改后,作文语句通顺,没有语病,读起来不拗口,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初中生作文的基本字数要求通常为600字,而试卷给予的字数格子常常远超过既定的要求。因此学生一定要将作文的字数控制在600格范围左右一点,这类做法我是不敢苟同的。初中生的文章对句子的精练度要求不高,只要求文从字顺、感情真挚、主题突出,基本上就算成功了。也正因为无法做到精练,故而难以完全掌控字数。另外,我们一再强
10、调文章不能够笼统以三段定框架结构,这样多个段落必然出现诸多地方因另起段落而空余很多。因此,再将作文限制于600格的范围,那是远远达不到指定字数要求的。,综观各地作文选中的学生佳作,绝大多数篇幅都远超600字,非是要强调文章写长就好,而是只有不去过分限制,才能给作文以更大的拓展空间,写出上乘佳作。当然,在考场作文中,字数限制是必需的。我个人的观点是,文章字数以卷面给定格数为基准,该当结束时戛然而止,这样,洋洋洒洒,收放自如,才是考场作文中的上品。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老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自拟题目写作,阅卷老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
11、有些同学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5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老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至于如何拟题,我觉得应做到这样几条:确切。指符合文章内容,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精练。指标题字数恰当。生动。指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新颖。指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有意蕴。指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
12、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运用。,近3年考情总结,2008 2009,三、写作(50分)29、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文题一:请以“为了”为题,写一篇作文。文题二: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杨柳自有杨柳的洒脱,青松自有青松的壮美。生于世界上,在于宇宙间,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每个生命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辉、展示着无穷的魅力。要求:半命题作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材料作文,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字数在500-800字之间;文中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三
13、、写作(50分)24.文题:请以“_,太棒了!”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避开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不少于600字。,2010 2011,三、写作(50分)一个好习惯,无论其大小,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有益于人的一生如果你养成了好习惯,你会一辈子享受不尽它的利息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多一个好习惯,就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良好的习惯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是一份享用不完的财富文题:请以“-好习惯”或者“好习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先选择题目并补充完整;文体自选;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14、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三写作(50分)27打开初中语文的每一篇课文就是走进一个世界,窥见一段人生,感悟一种智慧,领受一片情感,感受一颗心灵。请结合初中语文课文,按特别要求拟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感情自然、朴实、真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拟题特别要求: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课文题目,或课文作者,或课文中的人物,或课文题目中的词语等等,如背影、高尔基、小弗朗士、百草园),2012,写作(50分)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具有独一无二的魅力。不是每个人都有美丽的外表,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文章
15、有魅力,人们就会爱不释手;人有魅力,别人就想靠近与之交往。刘白羽日出:登高山看日出,这是从幼小时就对我有魅力的一件事。文题:请以_魅力或者魅力_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先选择题目并补充完整。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避开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40行。书写规范、标点正确、卷面整洁。,综观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命题作文所占比重,2008年约30%,2009年约35%,2010年约45.3%,2011年约58.12%,2012年约占了68.18%,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中考作文主要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多种形式,根据近五年的山西中考作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基本
16、上以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为主,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比较少。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亦是依托材料呈现的。大多数是一选一的形式,也有个别是二选一的形式。,命题作文写审题指导,当你在写作命题作文时,不要看到题目就忙于动笔,要养成动笔之前想周全的习惯。认真审题,明确题意命题作文的关键是审题,因此必须找准关键词,无论是独词形式、短语形式,还是材料加提示方式,准确标注关键词永远是第一位的。这是确定文章立意的重要依据,甚至是确定写作文体的关键。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准确标注关键词是做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第一步。独词式的题目,要吃透词语的含义。比如,“愿景”(所向往的前景)。复合式的题目,要吃
17、透词语间的意义关系。比如,“我想握住你的手”(“我”“想握住”“你”)。,1添加词语,构成语境。(化大为小)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所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地多角度添加,以便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例如“尝试”,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也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抽象,我们需要化虚
18、为实,找到抓手;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例如“肩膀”:“肩膀”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的办法来确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语,如“父亲的肩膀”,写一曲亲情的颂歌。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试题例析2012北京“风采”指人美好的仪表举止和精神风貌。对于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们来说,举止大方、个性鲜明、积极向上都是动人的风采。个人有个人的风采,
19、群体也有群体的风采,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展示少年风采的舞台。请以“少年风采”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不限文体(诗歌除外);字数在6001000之间;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一、审题本题这属于命题作文,命题之前有个小解,这个小解本身就提示了考生写作的方向和主题。,1“风采指人美好的仪表举止和精神风貌。对于十四五岁的少男少女们来说,举止大方、个性鲜明、积极向上都是动人的风采。”从这句话看主题就很明确了,考生不会因为审题而出现跑题的问题。2“个人有个人的风采,群体也有群体的风采,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展示少年风采的舞台。”这句话就给考生明确了写作的方向。这就说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写作 审题 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29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