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2-温医附二院-出血性疾病第八版终.ppt
《内科学2-温医附二院-出血性疾病第八版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2-温医附二院-出血性疾病第八版终.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出血性疾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何牧卿,目的与要求,(一)熟悉 正常的止血机制、正常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机制;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筛选和确诊实验(二)掌握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不同出血性疾病的临床出血特点(三)了解出血性疾病的防治,概述,生理情况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既不会溢出血管壁而出血,也不会在心血管内发生凝固而导致血栓形成,4,概述,人体血管受到损伤时,血液可自血管外流或渗出机体通过一系列生理性反应使出血停止止血,5,正常的止血机制,血管因素血小板因素凝血因素,6,人体血管受到损伤,血管因素,最早的生理性反应血管收缩,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TM,基底胶原暴露激活XII,血小板因素,粘附聚集释
2、放 血小板 止血栓初步止血,血小板因素,粘附聚集释放 血小板 止血栓初步止血,血小板因素,粘附聚集释放 血小板 止血栓初步止血,释放TXA2、5-HT等,起到激活血小板聚集、血管收缩、激活凝血系统,凝血机制,血液凝固:无活性的凝血因子 有序地、逐级放大地被激活 转变为有活性的的凝血因子“瀑布学说”一系列酶促反应,凝血因素,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 最终产物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 纤维蛋白形成纤维蛋白血栓有效止血,15,凝血因子,凝血过程,A,B,经典的凝血反应模式,传统的瀑布式凝血反应模式,凝血过程,18,内源性途径,外源性途径,共同途径,凝血活酶,凝血酶的其他作用,反馈性加速凝血酶原向
3、凝血酶的转变诱导血小板的不可逆性聚集、加速其活化及释放反应激活FXII激活FXIII激活纤溶酶原,增强纤溶活性,19,血小板,纤溶,现代凝血学说,启动阶段:外源性途径实现,生成少量凝血酶放大阶段:凝血酶发挥正反馈作用 激活血小板 激活FV 激活FVIII 激活FXI 生成足量的凝血酶,20,抗凝及纤溶机制,凝血与抗凝、纤维蛋白形成与纤溶维持动态平衡血流通畅,抗凝系统,血管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释放 凝血酶调节蛋白TM凝血酶与TM形成1:1复合物,裂解蛋白C(PC),活化的PC以蛋白S(PS)为辅助因子灭活FV、FVIII蛋白C、蛋白S、TM等组成了蛋白C系统,抗凝系统,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抗凝血酶
4、AT主要灭活Fxa及凝血酶对FIXa、FXIa、FXIIa等亦有灭活作用抗凝活性与肝素密切相关,抗凝系统,肝素主要抗Fxa及凝血酶肝素与AT结合,使AT变构,活性中心暴露,与Fxa或凝血酶以1:1形成复合物致丝氨酸蛋白酶灭活促进内皮细胞释放t-PA、增强纤溶活性,抗凝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直接对抗FXa抗TF/FVIIa复合物,纤溶系统,1、组成纤溶酶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纤溶酶相关抑制物(抑制t-PA、纤溶酶),纤溶系统,2、纤溶系统激活内源性途径:前激肽释放酶FXII FXIIa 激肽释放酶 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系统,2、纤溶系统激活外源性途
5、径:血管内皮及组织受损 t-PA或u-PA入血 纤溶酶原纤溶酶,概述,出血性疾病因先天性或获得性因素 导致止血机制的缺陷或异常而引起的以自发性或轻度损伤后 过度出血为特征的疾病,30,病因及发病机制,先天性或遗传性获得性主要分类,31,32,血管壁异常,血管性血友病,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计数异常,因子缺乏:血友病,肝病,维生素k缺乏,因子过度消耗,抗凝物质产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纤溶异常,DIC,肝素、华法林使用过量,敌鼠钠中毒,溶栓药物过量,诊断原则,先常见病 后少见病先易后难 先普通后特殊,33,诊断思路,确定是否为出血性疾病血管、血小板异常、凝血障碍?数量异常、质量缺陷?病史、家族史及
6、特殊检查若为先天性,进行基因检测,34,出血性疾病的诊断,病史1、出血特征:年龄、部位、持续时间、出血量、是否同一部位反复出血、出生时脐带出血2、诱因:自发性?药物、手术、创伤?3、基础疾病:肝病、感染等?4、家族史5、其他:饮食、职业等,35,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查体1、出血体征:范围、部位、分布、有无深部出血2、相关体征: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黄疸、蜘蛛痣、腹水、水肿、关节畸形、皮肤异常扩张的毛细血管团等3、一般体征:生命体征、末梢循环等,36,实验室检查,筛选实验1、血管或血小板异常: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2、凝血异常:APTT-内源性,PT-外源性 TT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时间,46
7、,名词解释,出血时间BT将皮肤刺破后,让血液自然流出到血液自然停止所需要的时间反映血小板的数量、功能及血管壁的通透性、脆性的变化,也反映血小板生成的血栓烷A2与血管壁生成的前列环素的平衡关系,以及某些血液因子(vWF和纤维蛋白原等)缺乏也会导致出血时间延长。,47,名词解释,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接触因子激活剂和部分磷脂)和Ca2+后,观察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内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最为常用的筛选实验延长见于:见于因子XII、XI、IX、VIII、X、V、II、PK(激肽释放酶原)、HMWK(高分子量激肽原)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尤其用于FVIII、IX、XI缺乏
8、以及它们的抗凝物质增多;是监测普通肝素和诊断狼疮抗凝物质的常用实验。,48,名词解释,PT凝血酶原时间在被检血浆中加入Ca2+和组织因子观察血浆的凝固时间,称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外源凝血系统较为敏感和最为常用的筛选实验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I(纤维蛋白原)、II(凝血酶原)、V、VII、X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纤溶亢进、DIC、使用抗凝药物和异常抗凝血物质等PT-INR国际正常化比值: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的指标。,49,名词解释,TT凝血酶时间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测定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的时间病理性抗凝物质的筛选实验延长见于:低(无)纤维蛋白原
9、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血中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在肝素治疗中、SLE和肝脏疾病等)。,50,实验室检查,确诊实验1、血管异常:血vWF、TM、内皮素-1测定2、血小板异常:血小板数量形态、粘附聚集功能、GPIIb/IIIa等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固相检测等,51,实验室检查,确诊实验3、凝血异常:凝血因子抗原及活性检测 凝血酶原抗原及活性检测 纤维蛋白原等检测 AT抗原及活性测定、蛋白C系 统测定、狼疮抗凝物或抗 心磷脂抗体测定 纤溶系统:3P试验、FDP、D-D二聚体、纤溶酶原测 定,t-PA等测定,52,休息 休息一下,53,实验室检查,治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科学 温医附二院 出血 性疾病 第八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29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