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的人格标准研究(心理学帮您找到恋人的最新理论).ppt
《择偶的人格标准研究(心理学帮您找到恋人的最新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择偶的人格标准研究(心理学帮您找到恋人的最新理论).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择偶的人格标准研究,理想对象的人格特质量表胡超,问卷编制,选取Lewis R.Goldberg的IPIP题库的50个题项,翻译并改编出“理想对象的人格特质量表”的题项。对20名有恋爱经历的研究生访谈后编成量表;抽取117名未婚青年调研,收回95份有效答卷。结果表明:存在“普遍偏好”的人格特质模型,宜人性、严谨性、开放性高,情绪稳定的对象是绝大部分被试的理想标准。同时使用艾森克中国简式量表(EPQ-RSC)测验被试自身的E、N、P人格特质,相关分析发现:择偶的人格标准,存在“同质相吸”的现象,即被试对与自身相似的人格特质的态度评分较高。,回顾文献:现有研究的总体规律,择偶的人格标准的研究一般考察
2、恋人或夫妻双方的人格,即已经相识相处并相互影响的对象之间的人格;但在现实中,交友与择偶过程受到社会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也常因“命运”随机事件、偶然因素的左右,因而,在现实中已经结合的恋人或夫妻的人格特点并不能代表对方心目中的人格择偶标准,本研究的特点,定义:“人格特质的择偶标准”即一个人希望他的恋人、配偶拥有什么样的人格特质,什么样的人格让他最喜欢。只考察理想条件下的人格择偶标准,排除现实中其它干扰因素。,方法,由被试就不同人格特征的行为表现表达好恶态度,得出他们在“大五人格特质”5个方向上的偏好态度。例如:题项“他(她)会用很多新异的词汇(英文原题:I Have a rich vocabul
3、ary.)”,选项“1非常讨厌,2讨厌,3无所谓,4喜欢,5非常喜欢”,被试选择的答案按数字记分,部分题项使用反向记分,最后累计出被试在某个特质量表上的态度评价总分。与此同时,使用艾森克中国简式量表测量被试自身的人格,分析自身人格与理想对象人格之间的关系。国外诸多研究发现,艾森克人格理论中的三因素(P、E、N)与大五人格理论中的五因素(O、C、E、A、N)同质或显著相关11-12,项目分析,分别选取在“理想对象的性格”测验中对人格特质A(宜人性)C(严谨性)E(外倾性)N(神经质)O(开放性)偏好分数前27%和后27%的被试作为各特质分量表的高低分组,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各分量表的项目进
4、行分析。结果:删除4个题项,因素分析及内部一致性检验,(单特质量表的题项太少,只有10题。)选取各因素量表各个层面的题项,分别进行内部一致性Coralpha系数检验:E1层面:0.639;E2层面:0.044A1层面:-0.14;A2层面:0.649;A3层面:0.3C1层面:0.729;C2层面:0.615;C3层面:-0.224N1层面:0.805;N2层面:0.166O1层面:0.613;O2层面:0.69;O3层面:0.258,效标检验,随机抽取23名被试进行访谈,发现他们对理想恋人的性格定义基本符合量表分析结果;采用他评测验的方法,要求他们为其最要好的朋友做“大五”人格问卷(资料来源
5、:D.赫尔雷格尔、J.W.斯洛克姆、R.W.伍德曼著:组织行为学(第九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296页。)测验,结果显示:最要好的朋友的人格特质与其理想对象的人格特质相似。,统计结果,依据不同的被试变量分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是否参加工作对择偶的人格特质偏好态度无影响;理科专业背景组与文科专业背景组被试在C因素的态度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2.3,p0.025;认为自己成长过程中受父亲影响最大的被试组与认为自己受母亲影响最大的被试组在C因素的态度评分上存在显著差异,t-2.766,p0.007;有恋爱经历的被试组和没有恋爱经历的被试组在N因素的态度评分上存在显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择偶 人格 标准 研究 心理学 找到 恋人 最新 理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28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