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与社会研习资料.ppt
《公民与社会研习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民与社会研习资料.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061110,公民與社會研習資料,刑法與生活 僑光技術學院財經法律系 楊東連,20061110,刑法與生活-1,罪刑法定原則(認識刑法指導原則)犯罪構成要件(如何判斷犯罪)犯罪樣態(認識各種犯罪)刑罰論(認識刑罰的種類)刑事訴訟程序(如何進行犯罪的處罰),大綱,20061110,刑法與生活-2,認識刑法,刑法者,規定犯罪與刑罰的法律。刑法是規定何種行為被評價為犯罪法律。刑法是規定犯罪行為如何刑罰的法律。刑法規範有二大部分:犯罪論與刑罰論。犯罪論在討論犯罪的構成要件。刑罰論在討論刑罰的類型。,20061110,刑法與生活-3,罪刑法定原則,刑法定期刑,刑法禁止類推,刑法不溯既往,刑法禁止習慣
2、,行為之處罰,行為時法律明文規定。法律指的是立法院通過的法律。,刑法適用刑法生效施行之後的行為。不能追溯刑法施行前的過去行為。,刑法禁止援引其他類似事項的規定。不能以類推方式定罪論刑。,刑法的刑罰禁止不定期刑。,20061110,刑法與生活-4,禁止習慣法,刑法第一條之規定:行為之處罰,以行為時之法律有明文規定者為限。法律明文指的是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刑事法律。是否成立犯罪的判斷標準在法律。舉例:鰥翁與寡媳間的姦情亂倫,但並不構成犯罪。,20061110,刑法與生活-5,不溯既往,刑法第二條: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行為時之法律。但行為後之法律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行為時該
3、行為如非法律明文規定的犯罪,則不能因事後刑法增定該行為為犯罪。現行刑法不能追訴刑法公布前的過去事。舉例: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於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二十七日公布施行,某甲於民國七十年七月間攜帶武士刀及扁鑽,並不構成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20061110,刑法與生活-6,禁止類推,罪刑法定主義,犯罪與刑罰均必須有法律明文規定。行為人的行為,法律無明文處罰時,自不能比附援引相類似的法律規定論罪科刑。舉例:以暫時借用腳踏車為目的的竊盜,欠缺不法意圖,但並不構成竊盜罪。,20061110,刑法與生活-7,不定期刑,罪刑法定主義,犯罪與刑罰均必須有法律明文規定。刑法的量刑,法官採取絕對量刑,禁止以不定其
4、刑,違反人民對於刑期的信賴。舉例:法官對於竊盜者,判處N年徒刑。,20061110,刑法與生活-8,深入思考,禁止習慣法原則。有無適用習慣的可能?不溯既往原則。何種情況例外溯及既往?禁止類推原則。有無適用類推的可能?不定期刑原則。何種情況例外定期刑?,20061110,刑法與生活-9,刑法體系,刑罰論,犯罪論,犯罪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有責性。,犯罪型態:侵害國家、社會、個人法益犯罪,犯罪型態,構成要件,刑罰,保安處分,刑罰種類:剝奪生命、身體、自由與財產等,保安處分種類:感化、勒戒、治療與驅逐等,20061110,刑法與生活-10,犯罪判斷,有責性,該當性,內心活動:故意、過失、意圖。,
5、主觀要件,違法性,客觀要件,外部行為:主體、行為、結果。,阻卻違法,可罰違法,責任能力,期待可能,正當行為:法令、自衛、避難。,侵害法益達到足以處罰。,刑罰適格:限制、無責任能力。,合於法律期待,不為違法。,20061110,刑法與生活-11,犯罪該當,主觀要件,明知故犯:直接與間接故意。,故意,客觀要件,過失,疏於注意:認識與不認識過失。,意圖,主體與客體,行為與結果,因果關係,犯罪目的。,犯罪行為人與犯罪對象。,犯罪行為與犯罪結果。,行為與結果的關聯性。,20061110,刑法與生活-12,主觀要件,故意:行為人認識行為並決意使其發生的心理狀態(刑法13)。直接故意:明知事實並有意使事實發
6、生。舉例:為復仇以槍將他人擊斃。復仇為犯罪動機,明知槍能殺人並決意將人殺死為直接故意。間接故意:預見事實發生且事實的發生不違背本意。舉例:向群眾開槍,雖不確定殺死群眾中的任何人,但造成他人死亡時,顯然與行為人明知開槍必然造成他人死亡的本意不相違背。,20061110,刑法與生活-13,主觀要件,過失:行為人因為疏忽而使意外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刑法14)。無認識過失:行為人疏於注意導致事實的發生。舉例:開車因超速造成失控而傷人,係疏於注意的過失行為造成犯罪結果。認識過失:行為人事實,雖然預見其發生但內心確信不會發生,卻還是發生事實。舉例:自信射擊技術高超,以兒子的頭頂木瓜為標靶,射擊不中木瓜而
7、擊斃兒子。,20061110,刑法與生活-14,主觀要件,意圖:行為人將內心慾望表現在行為的心理狀態。表現行為人內心的行為慾望,始構成犯罪。舉例:竊盜罪除須有竊盜故意外,尚必須有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的犯罪意圖。如僅不告知而竊取別人的動產,若無占為己有的目的,不構成竊盜罪。,20061110,刑法與生活-15,客觀要件,行為主體:犯罪行為人。任何犯罪行為必然存在行為人。舉例: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的殺人罪,指的是任意的自然人。犯罪主體規定必須具有特定身分,稱為身分犯。舉例: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的殺直系血親尊親屬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20061110,刑法與生活-16,客觀要件,行為客體:犯罪行為所
8、侵害或所攻擊的具體對象。舉例: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條第一項規定: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罰金。客體為他人的身體或健康。,20061110,刑法與生活-17,客觀要件,行為:犯罪行為為行為人表現於外,為刑法評價為犯罪者。舉例:刑法第二百一十條規定:偽造、變造私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偽造或變造行為。,20061110,刑法與生活-18,客觀要件,行為情狀:某些犯罪經立法者考量,必須在特定之情狀下所為才成立,則情狀成為犯罪的構成要件要素。舉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規定:意圖供人觀覽,公然為猥褻之行為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千元以下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民 社会 研习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2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