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经济学第十三章.ppt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十三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部门经济学第十三章.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硕士核心专业课程公共部门经济学The Economy Of The Public Department,第十三章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税收的转嫁与归宿(the shifting and incidence of taxation),绝对转嫁论对税收转嫁与归宿的问题作出绝对的结论,或认为一切税收都可以转嫁,或认为只有某些税种可以转嫁,其它税种无论什么场合都不能转嫁;相对转嫁论对税收转嫁与归宿的问题不作绝对的结论,而认为税收是否转嫁及转嫁程度怎样,要因税种、课税商品性质、供求关系以及其他经济条件的不同而异,有时可以转嫁,甚至完全转嫁出去,有时则不能转嫁,或只能部
2、分转嫁,也就是认为税收的转嫁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税收转嫁与归宿的涵义,税收的转嫁,是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而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最初缴纳税款的法定纳税人,不一定是该项税收的最后负担者,他可以把所纳税款部分或全部地转移给其他人。只要某种税收的纳税人和负税人非同为一人,便发生了税收转嫁。税收的归宿,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收的转嫁过程结束,税收负担归着于最后的负担者,即到达税收归宿。,税收转嫁与归宿的涵义,纳税人通过转嫁把全部税负转移给负税人负担,称完全转嫁。纳税人通过转嫁仅把部分税负转移给负税人负担,称部分转嫁。纳税人在纳税后不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而
3、由自己负担的,是税收的直接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就是负税人,两者是一致的。纳税人在纳税后可以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而由别人负担的,是税收的间接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不是负税人或不是全部的负税人,两者发生了分离。,税收转嫁的形式:前转,前转(forward shifting),也称顺转或向前转嫁,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前转是税收转嫁的最典型和最普遍的形式,多发生在商品和劳务课税上。名义上的纳税人是商品或劳务的出售者,实际的税收负担者是商品或劳务的消费者。,税收转嫁的形式:后转,后转(bac
4、kward shifting),也称逆转或向后转嫁,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的一种形式。税收的转嫁表现为后转,一般是由于市场供求条件不允许纳税人以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办法,向前转移税收负担。名义上的纳税人是零售商或产制厂商,但实际税收的负担者是原料供应者和雇佣工人。,税收转嫁的形式:消转,消转(diffused shifting),也称为税收转化,即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
5、自行消失。消转与一般意义上的税收转嫁不同,纳税人并未把税负转移给他人,也没有特定的负税人。,税收转嫁的形式:税收资本化,税收资本化(capitalization of taxation),也称资本还原,即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的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税收资本化主要发生在某些资本品的交易中。税收资本化是将累计应纳税款作一次性转移。,供求弹性和税收转嫁与归宿,课税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求弹性是决定税收能否转嫁及转嫁多少的关键。需求弹性即需求的价格弹性,指的是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量(购买量)对于市场价格升降所作出的反应程
6、度。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用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之间的比值,即需求价格弹性的弹性系数值来衡量。公式表示为:需求价格弹性弹性系数=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用Ed代表该弹性系数,P代表价格,P代表价格的变动量,Q代表需求量,Q代表需求的变动量,则需求弹性的公式为:Ed=(Q/Q)/(P/P)=(Q/P)*(P/Q),需求弹性同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的关系,(1)需求完全无弹性需求完全无弹性,即Ed=0,说明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因政府征税而提高价格时,购买者对价格的提高没有任何反应,其购买量不会因价格的提高而减少。在需求完全无弹性的条件下,新征税收会全部向前转嫁,通过提价而转嫁给购买者。
7、,需求弹性同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的关系,(2)需求完全有弹性需求完全有弹性,即Ed,说明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因政府征税而提高价格时,购买者对价格的提高反应极其强烈,其购买量会因价格的任何提高而减少至0。在这种情况下,所征税收要么会全部向后转嫁,要么会不能转嫁,而落在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生产者自己身上。在需求完全有弹性的条件下,纳税人不能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途径把税负向前转嫁给购买者,而只能向后转嫁或通过减少生产量的办法自行消化。,需求弹性同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的关系,(3)需求富有弹性需求富有弹性,即Ed1,说明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因政府征税而提高价格时,购买者因价格提高而作出的反应较为强烈,其
8、购买量下降的幅度会大于价格提高的幅度,从而迫使价格不得不回降或阻止价格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所征税收向前转嫁就困难,只能更多地向后转嫁而落在生产要素提供者或生产者的身上。在需求富有弹性的条件下,销售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提高的幅度,所以税收难以向前转嫁,而是更多地向后转嫁,生产者的总收入因而趋于下降(P*QP*Q)。,需求弹性同税收的转嫁与归宿的关系,(4)需求缺乏弹性需求缺乏弹性,即1Ed0,说明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因政府征税而提高价格时,购买者因价格提高而作出的反应较弱,其购买量下降的幅度会小于价格提高的幅度,因而价格提高的阻力小。在这种情况下,纳税人转嫁税负就相对容易,所征税收会更多地向前
9、转嫁而落在购买者身上。在需求缺乏弹性的条件下,销售量的减少幅度小于价格的提高幅度,所以税收向前转嫁容易,生产者的总收入因税收更多地向前转嫁而趋于增加(P*QP*Q)。,供给弹性和税收转嫁与归宿,供给弹性即供给的价格弹性,指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供给量(生产量)对于市场价格升降所作出的反应程度。供给的价格弹性大小用供给量变动比率与价格变动比率之间的比值,即该弹性系数值来衡量,公式表示为:供给的价格弹性弹性系数=供给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如果ES代表供给弹性的弹性系数,P代表价格,P代表价格的变动量,Q代表供给量,Q代表供给的变动量,则供给弹性的公式可以写成:ES=(Q/Q)/(P/P)=(Q/P
10、)*(P/Q),供给完全无弹性,供给完全无弹性,即Es=0,说明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因政府征税而价格不能相应提高时,生产者对价格的相对下降没有任何反应,其生产量不会因价格的相对下降而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所征税收会全部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而落在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生产者身上。在供给完全无弹性的情况下,税收会完全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而由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生产者承担。,供给完全有弹性,供给完全有弹性,即ES,说明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因政府征税而价格不能相应提高时,生产者对价格下降而作出的反应极为强烈,其生产量会因价格的任何下降而减少至0。由于生产量剧减,反而驱使价格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所征税收会全
11、部向前转嫁,而落在购买者身上。在供给完全有弹性的情况下,税收会完全通过涨价形式向前转嫁给购买者。,供给富有弹性,供给富有弹性,即ES1,说明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因政府征税而价格不能相应提高时,生产者因价格下降而作出的反应强烈,其生产量下降的幅度大于价格相对下降的幅度。由于生产量减少,就要驱使价格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所征税收的大部分会通过价格提高向前转嫁出去,而更多地落在购买者身上。在供给富有弹性的情况下,生产量减少的幅度大于价格相对下降的幅度,所以税收易于更多地向前转嫁。,供给缺乏弹性,供给弹性小,即1Es0,说明当某种商品或生产要素因政府征税而价格不能相应提高时,生产者因生产条件限制,转产困
12、难而对价格相对下降作出的反应较弱,其生产量下降的幅度会小于价格相对下降的幅度。由于产量保持在原来水平,价格就难于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转嫁税收困难,所征税收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而落在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生产者自己身上。在供给缺乏弹性的情况下,生产量的减少幅度小于价格相对下降的福度,所以税收不易向前转嫁,而会更多地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弹性同税收的转嫁与归宿关系,需求和供给完全有弹性或完全无弹性的情况都是理论上的假定,在实际生活中罕见。绝大多数商品或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是属于富有弹性或缺乏弹性的情况,完全可以转嫁或完全不能转嫁的情况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常见的是,一部分税收通过提高价格形式
13、向前转嫁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另一部分税收则通过成本增加向后转嫁给生产者或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转嫁的比例,视供求弹性的力量对比(即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之间的对比)而定。如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则向后转嫁或不能转嫁的部分较大,即税收会更多地落在生产者或生产要素提供者的身上;如需求弹性小于供给弹性,则向前转嫁的部分较大,即税收会更多地落在前买者的身上。,商品课税转嫁与归宿的分析,政府对商品的课税,不论是以生产者作为法定纳税人,还是以购买者(消费者)作为法定纳税人,也不论是采取从量计征形式,还是采取从价计征形式,都不会改变依供求弹性决定的税负的分配格局。决定商品课税转嫁与归宿的关键因素是课税商品的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 部门 经济学 第十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28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