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专题:新闻写作中数字的运用.docx
《课堂专题:新闻写作中数字的运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专题:新闻写作中数字的运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闻写作中数字的运用当代经济生活日益发达,社会现象纷繁复杂,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怎样才能在新闻中恰当运用数字,真实而不乏味的反应实际生活呢?一、新闻写作中数字的重要性数字,是事物量变和质变的尺码,各种题材的报道往往涉及数字。记者要抓数字,并对它进行理性分析和感性包装。在对原始数字进行理性分析中显示它深刻的内涵,在对它进行感性包装中使它显出亲切的面容,在理性和感性中显示记者的发现力、透视力和“原创”能力,让数字在新闻报道中大放异彩。在日常新闻采访与报道中,记者常常与数字打交道,动态报道、经验报道、人物报道,各种题材的报道往往涉及数字。当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交谈半小时、一小时,对他们所介绍的新成就、新
2、经验仍心存疑惑之际,对方如果拿出一串闪光的数字,记者的疑惑和顾虑马上烟消云散。数字的力量是神奇的,再高大的新闻报道的大厦,只要有实实在在的数字做支撑,就像有了稳固的基石而不可动摇。但是数字用多了,报道常常枯燥乏味,难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所蕴含的意义难以显现,甚至成为阅读、收听、收看的障碍,令人“望而却步”。近年来,“少用枯燥乏味的数字”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数字毕竟是数字。实实在在的数字胜于雄辩,它也是记者菜京写作中无可逃避而又苦苦寻觅的绝好素材。数字,是纷繁复杂的社会变革的晴雨表,是最简洁明了突显新闻的利器。一串闪光的数字反映出改革开放的非凡成就;几个暗淡的数字诉说着备受关注的问题。数字
3、,是事物量变和质变的尺码。在新闻中数字的运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我们要探索它一般的规则来指导我们的写作,才能运用神妙,存乎一心,总的说来,有以下几点:二、新闻写作中运用数字的基本要求1、恰到好处原则数字是为某一个新闻主题服务的,除了数字本身是新闻外,更多的数字是在经济新闻报道中被运用,处于配角地位。以GDP增长为例,增长速度是新闻主心骨,但为了把它分析透,我们还得用另外一些数字来说明,比如国内消费需求数字变化、外贸出口数字变化、国内基本建设投资数字变化等。在产业新闻报道中,为了说明一个企业的业绩,最有说服力的,往往还是数字。然而新闻中数字的运用往往进入一些误区。(1)误区数字的简单堆砌在一些经济
4、报道中,尤其是宏观经济报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长串密密麻麻的数字,就像统计报告一样(有些报道也许就是统计报告的节选)。例:工业经济运行报道,很多记者都是这么写的,实现工业总产值多少多少,同比增长多少多少,接下去又是技改投入多少多少,新产品产值多少多少,各行业产值多少多少等。这样的报道很准确,但受众却很难将这些数字与自己联系起来。数字越多,可能越能说明问题,但同时,也让自己的报道与受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一过于追求数字的精确例:在经济发展状况的调查统计中,往往都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连百分比也是如此。记者如果写稿时也做这样的处理,只会使本来已经够多的数字显得更复杂。另外,一些不是太重要的数字,一些记
5、者为了追求准确,也往往如实抄录,如果这是四位数字以上的数字,受众很难一下子看清楚,精确如果无法达到传播的目的,也就失去了意义。(2)基本处理方法避轻就重虽然用了一些数字,可以增加一些说服力,但新闻报道的第一目的是让受众接受。当我们的报道,用了这些枯燥的数字让受众厌烦,那么宁可不用数字。只要不是作为报道主体出现的数字,总是可以做一些选择的,哪些一定要用,哪些不一定要用,哪些肯定可以不用。有了这样的选择,我们就能将数字减少到最少。例:同样是写工业经济增长的报道,如果侧重写总量的,那么运用数字时,就不一定把同比增长的数字放进去;如果侧重写增长速度的,那么其中用来说明增长的一些分指标的量就不一定用。而
6、且在选择分指标时,也可把最重要的几个指标拿来,其余一概不要。这样一来,我们的报道就会精练起来,可读性也会强起来。变精确为模糊在数字太多、太长的情况下,我们的报道完全没有必要去追求精确。例:一些百分比,95.6%,完全可以写为,96%,8O%在必要时可以写为,八成,;一些长数字,如,2983,完全可以写成,近3000,29836完全可以写为,近3万,0经过这样的处理,虽然数字的精确度下降了,但并未改变报道中的准确性,看起来也明了了许多。2、扎实准确原则新闻报道中非常强调报道的严谨性。严谨性体现为作者的采访专业精神、文风,是保证新闻写作真实性原则的重要基础。在写作新闻时,首要的就是要用事实说话。数
7、字给人以信赖感,准确运用数字是严谨性的标识。如果一篇报道的数字上和实际我们感到的有出入,甚至是在新闻本身中自相矛盾,那么新闻给人的真实性自然要大打折扣。请看下面一组例子:例:在2003年工博会的一组新闻报道中,投资合同金额出现了前后矛盾的两个数字。看以下新闻标题:湛江工博会首日签宗投资合同近两百亿元(湛江晚报年月日)图文:工博会首日签约184.2亿元(湛江日报年月日)天签约亿年湛江工博会赚得钵满坛平(南方网年月日)图文:湛江工博会胜利闭幕共签订投资合同金额111.61亿元湛江日报从新闻内容上看,工博会首日已有合同金额184.2亿元(有记者就夸张成近200亿元),而闭幕时的签约数字是111.61
8、亿元,前后竟然差距很大!而且,在图文:工博会首日签约184.2亿元中报道中,有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与湛江市东海岛恒辉基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的湛江华能东海电厂投资框架协议,签约金额达120亿元。一个项目资金就超过后面所提的111.61亿元。从另外一篇报道中国华能集团进军湛江-大型燃煤发电厂将崛起东海岛(湛江日报11-2910:51)中,“华能集团分别与市政府、东海岛恒辉基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外部环境事宜协议和投资框架协议,,首期投资120亿元,规模为240万千瓦;二期投资150多亿元,规模360万千瓦。”以及后续报道早投资湛江早主动一一访华能集团副总经理张庭克(湛江日报1201)的
9、补充印证,华能集团的投资只是一个意向,在最后统计时未列入工博会签约总数。因为,还有另外一个项目的投资意向400多亿元的(湛江与韶钢达成建设意向钢铁基地首期计划投资400多亿元我市与韶钢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千万吨级钢铁基地选址东海岛),可见亦未列入总数。否则,总数就不是一两百亿的问题,而应该是600亿左右!湛江日报前后两篇报道的记者是同一批人(其中有一位是名记者)。这反映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没注意核对数字,一味地追求大数字,使赢报道失实。这样的报道,怎么能令人相信呢?如果在新闻报道中要处理上述数字时,能够指明数据来源渠道:比如,报道首日的签约金额亿元,我们就可以这样写“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了解到,首日合同
10、金额亿元”,而不象图文:工博会首日签约亿元中“昨日上午,工博会举行了首批投资合作项目签约仪式,我市与国内外客商共签订了投资合作项目合同29宗,合同金额亿元。”数据来源指明,数据出现问题,就不会是记者或媒体的责任了;或者,在工博会闭幕后的报道(图文:湛江工博会胜利闭幕共签订投资合同金额111.61亿元),再加一段,说明清楚为什么华能集团和韶钢集团的数字未列入。这样,前后数字矛盾就不会出现了。3、“择要而用”原则写新闻,特别是经济新闻和科技新闻,免不了要和数字打交道,因为数字往往是新闻本质事实的佐证,也是传播者观察和报道新闻的一个视点。然而,在新闻实践中,数字却成了令编辑、记者头痛一一离不开,可出
11、现得太多,又画蛇添足,败坏了文章的“兴”,削弱了名章的论证南五请看人民日报年月日一版刊发的一则消息:山东粮食增产山东今年夏粮和秋粮生产获得全面丰收,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约为万吨,比去年增加万吨,增长幅度为。夏粮和秋粮生产均实现单产、总产“双增加”。山东今年夏粮平均亩产公斤,比去年增加公斤,增长;总产量万吨,比去年增加万吨,增长。秋粮平均亩产可达公斤,比去年增加公斤,增长,秋粮总产可达万吨左右,比去年增加万吨。上文,如果说作为一份统计资料也许是合格的,但作为一篇经济新闻却是很失败的。在近200字的消息中,数字竟出现14次,还没计算标题中出现的一次,约14个字就有一次。这些枯燥沉闷的数字拥挤在消息中
12、,让受众味同嚼蜡,难以卒读。类似的新闻,在报纸、电视等媒介上不时出现,数字还真成了目前新闻写作中的一个“问题”。在写新闻的时候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少用数字。多用一些形象而不失真实的表达方法。三、把数字写活的方法运用创新思维,运用多种手段,尽可能把抽象的数字形象化,让它以一种可感的形式出现,赋予数字以生命,让它们“活”起来、“动”起来,从而引起受众的联想和想象,产生一种审美的感受。1、“演算法”,把数字写活受众怕数字太多,原因就是数字太“虚”,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这时候,对数字进行一下化处理,4以换算是必要的。比如中央台经济半小时在报道洋医院消费时,说到他们那里生一个婴儿需要60
13、00美金。为了让受众对这一数字有个更具体的认识,紧接着做了一下换算“相当于普通医院顺产16个婴儿的费用”。这样一解释,受众就可以理解洋医院的消费是什么样的档次了。同样是该栏目,在处理市话上涨6.4%的一个报道时,是这样解释6.4%的:一位消费者说,上涨前我一个月的话费在40元左右,上涨后,电话量不变,话费在50元至60元。受众一下子明白了话费上涨对自己的具体影响。有时候受众不喜欢经济报道中的数字,是因为这些数字都是游离于他们的生活之外的,记者没有找出与他们相关的数字,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说话。换个角度,重新去审视经济生活中的数叁通过演算把数字同人们的生活相联系,新闻报道也不那么枯燥了。比如:市统计
14、局提供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往年相比增长很快,这是一个可写的经济新闻,如果从官方的统计分析去写,肯定又会掉到数字陷阱里去,但通过计算,把“总量”这一数字变成“人均”,然后结合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人均居民储蓄,再对一些商场的购物者进行了随机采访,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看消费数字的变化,这样就可把数字写活。2、修辞法”L形象化地运用数字数季的夸张数字一旦到了文学家的笔下,便任他们的巧妙驱遣,生发出夺目的光彩。杜甫古柏行中的诗句“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用来极古柏高大的气垫,近能接巫山之云,远可通川西的雪岭。这是对古柏进行的艺术上的夸张,目的不在“细画须眉”,而是作艺术概括,使描绘的事物“神
15、情毕肖”,表现了强烈的主观感受,这样写更能显示艺术的真实,激起读者的共鸣。对这两句诗,现在恐怕再也不会有人象沈括那样迂腐直解,认为古柏“太细长”了。用数字突出对意象的主观感受,扩大这种感觉的模糊性,以满足主题表达的需要,如今已成为公认的夸张手法。任何文学创作都离不开想象,而神奇惊人的想象总是通过大胆的夸张表现出来的。数字入诗,古今作品里比比皆是。我们不妨再欣赏一下李白的将进酒这首诗。这首诗在数字的运用上共有六处,而有五处是采用了夸张手法。“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这是诗人郁满于胸中的感情的沸腾!“千金”,是高度的自信。没有“千金”这个数量的夸张,便不足以表现那不为金钱所役使,反倒要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 专题 新闻 写作 数字 运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2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