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GMP卫生管理.ppt
《保健食品GMP卫生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健食品GMP卫生管理.ppt(1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保健食品GMP,一、人员管理部分 二、卫生管理部分 三、原料管理部分 四、贮存与运输部分 五、设计与设施部分 六、生产过程部分 七、品质管理部分 审评中心-石瑞平,见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审查表 共分为:(一)人员管理部分(15项)(二)卫生管理部分(4项)(三)原料部分(24项),(四)贮存与运输部分(9项)(五)设计与设施部分(29项)(六)生产过程部分(36项)(七)品质管理部分(23项),一、人员管理部分,关键审查项目:*1项重要审查项目:*3项 一般审查项目:11项,1、主要审查内容,从业人员:人员是食品生产和品质管理的执行主体,食品的卫生质量取决于全体人员的责任。此部分着重对生产企业
2、各种人员的资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人员的个人卫生防护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审查要求,以适应GMP对各类人员的素质要求。,2、具体审查项目(15项),1.1(1)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证书,是否具备与该企业所生产的保健食品品种相适应的医药学、生物学、食品科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2)专职技术人员的比例(不低于职工总数的5%)1.2(3)企业主管技术负责人的资格资历(大专以上或相应的学历;有2年以上从事保健食品管理工作经历),1.3(4)企业生产部门负责人的资格资历(大专以上或相应的学历和相关专业经历)(5)企业品质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资格资历*(大专以上或相应的学历和相关专业经历)1.4(6)企
3、业质检人员的资格资历(中专以上学历)(7)采购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经过相关培训,有工作经验),1.5(8)从业人员上岗前卫生法规教育及相应技术培训(有培训记录);企业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有考核档案)*(9)企业负责人及生产、品质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资格资历(有省级以上卫生监督部门培训所取得的合格证明)*1.6(10)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1.7(11)车间内从业人员衣着情况(穿戴整洁一致的工作服、帽、靴、鞋、工作服盖住外衣,头发不露于帽外,不应穿工作服离开生产加工场所。)(12)直接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接触的人员穿戴(不应戴耳环、戒指、手镯、项链、手表、化浓妆、染指甲、喷洒香
4、水进入车间。),(13)从业人员双手的保洁(从业人员在接触脏物,进厕所、吸烟、用餐后,是否洗净双手。)(14)车间内工作人员的行为(不应有吸烟、饮酒、吃食物及做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15)、车间内的个人生活用品(不应存有个人生活用品,如衣物、食品、烟酒、药品、化妆品等。),主要审查项目,关键人员的资格资历及其证明材料;从业人员的卫生法规的教育及相应的技术培训;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等。,3、审查和评价方法,检查职工档案,检查关键人员的学历证书、相关专业经历、资质认定证书及培训记录等;检查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记录和考核档案;现场随机抽查从业人员的健康合格证明;现场查看和现场提问等。,二、卫生管理
5、部分,(一)主要审查内容,此部分从避免外来污染的管理方面对生产企业的卫生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审查要求。,(二)具体审查项目(4项),2.1、除虫灭害的管理*2.2、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管理制度、设施、记录、孳生地、杀虫剂使用制度,符合国家规定,2.3、饲养动物的管理*2.4、副产品的管理,有相关管理办法和措施,处理制度、处理设施、处理记录、工器具清洗消毒记录,(三)主要审查项目,除虫灭害的管理、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饲养动物的管理。,(四)审查和评价方法,三、原料管理部分,(一)主要审查内容,对原料的卫生要求,原料的采购、运输、贮存等提出了具体的审查要求,进一步强调了从源头上控制食品安全的意识和方
6、式方法。,禁止使用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及其产品作为保健食品成份。禁止使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产品作为保健食品成份。使用人工驯养繁殖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及其产品作为保健食品成份的,应提供原料来源以及原料供应单位的驯养繁殖许可证;使用人工栽培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或其产品作为保健食品成份的,除提供批准文件外,需由植物栽培基地所在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出具现场验证报告。,卫法监发2001160号:,禁止使用野生甘草、麻黄草、苁蓉和雪莲其产品作为保健食品成份。使用人工栽培的甘草、麻黄草、苁蓉和雪莲及其产品作为保健食品成份的,应提供原料来源、购销合同以及原料供应商出具的收购许可证(复印件)。对于本通知下
7、发前已获批准的以甘草、麻黄草、苁蓉和雪莲及其产品为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商应自行清理;对于变更原料的,应向卫生部部备案,并提供相应证明文件。,卫法监发2001160号:,为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和保证保健食品的食用安全自2001年9月14日起,卫生部不再审批以熊胆粉和肌酸为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卫法监发2001160号:,卫法监发200251号: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保健食品原料,卫法监发2002100号:以酶制剂、氨基酸螯合物,金属硫蛋白以及直接以微生物发酵为原料生产的保健食品的评审规定。,(二)具体审查项目(24项),、原料的验收、贮存、使用、检验等
8、制度的制定(有制度、执行情况记录、专人负责)、原料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情况(符合有关国家、行业、地方或企业质量标准)、原料的品种、来源、规格、质量应与批准的配方及产品企业标准相一致(标准与配方相一致、质量检验报告单与标准相一致)*、原料供货方提供有效的检验报告单*、属食品新资源的原料应有卫生部批准证书(复印件)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3.4、真菌类、益生菌类*应提供菌种鉴定报告、稳定性报告,菌株不含耐药因子的证明资料,(二)具体审查项目(24项),、藻类*应提供品种鉴定报告、动物组织器官类*应提供品种鉴定报告、检疫证明、动、植物中提取的单一有效物质*应提供理化性质及含量的检测报告、生物、化学合成物*
9、应提供理化性质及含量的检测报告、含有兴奋剂或激素的*应提供兴奋剂或激素的含量检测报告、经放射性辐射的 应提供辐照剂量的有关资料、原料的运输工具的卫生状况(符合卫生要求设施、设备运行记录),(二)具体审查项目(24项),、相应的原料运输工具的保温、冷藏、保鲜、防雨防尘设施(温度、湿度等参数)、原料运输过程的卫生状况(不应与有毒、有害物混装混运)、原料来源、规格、包装情况(索取进货单)、原料入库帐、卡一致3.9、各类原料的存放(隔墙离地;按待检、合格、不合格分区存放;合格备用原料分批次存放;不同类原料存放有明显标志)、有温度、湿度及特殊要求的原料的储存条件(配备空调、去湿机等,(二)具体审查项目(
10、24项),、原料的储存场所或仓库的地面,通风换气及防鼠、防虫等设施*、各种原料的储存期及进出库记录(制订各种原料储存期、进出库记录表、有不合格或过期原料的标志、有处理记录)、菌种的专人管理(由微生物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菌株保存条件*、菌种筛选、纯化或鉴定的相关材料(有菌种筛选、纯化实验室及制定菌株淘汰制度、相关操作记录)*,原料采购、运输和贮存方面的审查项目主要为:原料供货方的检验报告单和有关证书,证明;原料的运输工具状况,运输设施,原料运输过程中的卫生状况;原料的贮存状况。,原料卫生要求的审查项目为:检查原料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情况。,(三)主要审查项目,(四)审查和评价方法,1、检查有效的
11、原料检验报告单、保健食品证书,新资源证书及有关证明文件;2、检查原料的质量检验报告单与配方、标准的一致性,索取特殊原料的鉴定报告、检测报告及有关证明性文件。3、检查原料运输工具及相应的保温、冷藏、保鲜、防雨防尘设施,运输过程中是否与有毒有害物质及其他物质混运;4、现场检查原料的贮存环境、贮存条件和贮存方法是否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四、贮存与运输部分,(一)主要审查内容,此部分对成品贮存与运输的卫生要求、贮存方式和环境等提出了具体的审查要求。,(二)具体审查项目(9项),、成品储存场所的条件(地面平整,便于通风换气,有防鼠、防虫设施。)、成品的运输工具(符合卫生要求,需要专门运输条件的成品有专门
12、的运输工具,并符合相关规定。)、环境的避光和防雨、环境温、湿度的监控(设有温、湿度监测和调节装置、有定期检测记录)-特指需要温、湿度调控的产品,、成品的存放方式(离地、离墙)4.3、4.4、非常温下保存的保健食品贮运时的温度控制,成品温控设备(如冷藏室)正常运行、贮存方式(如冷链)和设备、测试贮存间及运输工具内温度等参数)*4.5、仓库的收、发货检查制度、成品出入库记录(先进先出)、产品的回收情况(有回收与处理记录),(二)具体审查项目(9项),(三)主要审查项目,成品贮存与运输的一般性卫生要求和特殊性卫生要求的审查项目分别为:成品贮存场所的条件和运输工具;非常温下保存的保健食品的贮存和运输条
13、件。成品贮存环境和贮存方式的审查项目主要为:环境的避光、防雨、温湿度的监控和成品的存放方式。,现场检查和记录核实,检查成品贮存场所和运输工具是否符合基本卫生要求;,检查成品贮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贮存 方式和设备,测试贮存间及运输工具内温度、湿度等参数;,检查温、湿度监测和调节装置;,检查温、湿度定期检测记录等。,2,3,4,5,1,(四)审查和评价方法,五、设计与设施部分,5.1保健食品厂的总体设计、厂房与设施的一般性设计、建筑和卫生设施应符合GB14881的要求审查项目:选址、总体布局和厂房设计审查和评价方法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周围和厂区环境是否整洁,厂区地面,路面及运输等是否对保健食品生产会造成污
14、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总体布局是否合理,是否相互妨碍;厂区周围是否有危及产品卫生的污染源,是否远离有害场所。,选址:厂区周围无污染源,周围环境整洁;地势高、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受污染河流上游、饮用水水源下游;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或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洁净厂房选址大气含尘和有害气体浓度低、自然环境较好的区域;应远离铁路、码头、飞机场及交通要道;与交通干道之间的距离宜大于50米。,总体布局,总原则按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等划区分开布局,不得相互妨碍;生产区位于下风向,三废处理、锅炉房布置于风向最下侧。污染源: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扩散性污染源;昆虫孳生场所及其
15、它有害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清洁、绿化较好。厂区地面:裸露部分应绿化。路面:应硬化。,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要求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同一厂房和邻近厂房进行的各项操作不得相互妨碍。厂房布局*厂房是否按工艺流程合理布局;洁净厂房的布局是否合理;厂房的各项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要求厂房按工艺流程要求,布局合理紧凑,利于生产操作;厂房应按工序分开设置,布置从原料到成品流向,即从污染区到清洁区。各工序不能倒置;人流物流通道分开设置,物料传递路线要短。洁净厂房的布局基本要求空气洁净度等级高的洁净室(区)宜布置在人员最少到达的地方,并宜靠近空调机房。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的洁净室(区)宜按空气洁净等级的高低
16、由里及外布置。空气洁净度等级相同的洁净室(区)宜相对集中。室内易产生污染的工序、设备安排至回、排风口附近。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房间之间相互联系应有防止污染措施,如气闸室或传递窗等,生产辅助用室的布置要求:备料室、称量室、容器工具清洗室、洁净工作服洗涤、干燥室;洁具洗涤及存放室、维修保养室;质量检验室、中间产品检验室;人员净化室、物料净化室。,必须按照生产工艺和卫生、质量要求,划分洁净级别,1.洁净区级别划分是否符合要求*检查进入洁净区的空气是否按规定净化;检查洁净区及非洁净区划分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有效的检测报告。2.洁净区的空气监测规定检查洁净区的空气是否按规定监测;检查空气监测结果是否记录存档
17、。,辅助间空气洁净级别要求称量室与备料室 根据保健食品生产工艺要求,洁净室(区)内设置的称量室和备料室,空气洁净度级别应与生产要求一致,并有捕尘和防止交叉污染的设施。备料室宜靠近称量室。设备及容器具清洗室需要在洁净室(区)内清洗的设备及容器具,其清洗室的空气洁净度等级应与本区域相同。清洗工具洗涤、存放室 宜设在洁净室(区)外。如需设在洁净室(区)内,其空气洁净度等级应与本区域相同,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洁净工作服洗涤、干燥室宜与使用工作服的洁净室(区)相同。,洁净厂房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GB 50073 2001的要求,1.洁净区的内表面检查洁净区的内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
18、落,耐受清洗和消毒。2.洁净区的墙壁与地面的交接处检查洁净区的墙壁与地面的交接处是否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3.洁净区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等公用设施检查洁净区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等公用设施是否清洁、安全、可靠。4.洁净区照度检查洁净区照度与生产要求是否相适应,厂房是否有应急设施;检查照度检测记录。,洁净区照明要求:光源宜采用高效荧光灯;洁净室内一般照明灯具为吸顶灯;主要工作室宜为300lx,其他辅助室不低于150lx;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设置备用灯。,5.洁净区的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的连接部位*洁净区的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的
19、连接部位是否密封。,6.静压差*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同的或有相对负压要求的相邻厂房之间是否有指示压差的装置,静压差是否符合规定。空气洁净度等级不同的相邻厂房之间静压差应大于5帕,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7.生产固体保健食品的洁净区,粉尘较大的厂房应避免交叉污染*生产固体保健食品的洁净区,粉尘较大的厂房应该保持相对负压,并设有除尘设施,一般情况回风不利用,避免交叉污染,如循环使用,检查是否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审查项目 固体、液体、特殊保健食品(益生菌类)及酒类产品净化级别。*审查和评价方法检查有效的检验报告单;固体保健食品按三十万级要求;液体保健食品终产品可灭菌的三十万级,不
20、灭菌的十万级;特殊保健食品如益生菌类等产品为十万级;酒类产品应有良好的除湿、排风、除尘、降温等设施,人员、物料进出及生产操作应参照洁净室(区)管理。,审查条款5.2.4 净化级别必须满足生产加工保健食品对空气净化的需要,5.2.5 厂房、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三者衔接合理,建筑结构完整,并能满足生产工艺和质量、卫生的要求;厂房应有足够的空间和场所,以安置设备、物料;用于中间产品、待包装品的贮存间应与生产要求适用。,生产区现场查看生产区是否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空间和面积;贮存间和功能间现场查看贮存间和功能间是否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空间和面积储物区现场查看储物区的物料、中间产品、待检产品的存放是否有足
21、够防止差错和交叉污染措施。,审查条款(重点项目)5.2.6 洁净厂房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洁净厂房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根据工艺流程,查看现场是否有温、湿度测量仪和记录。要以审查工艺要求来检查,一般无特殊要求时温度控制在18-26C,湿度控制在45-65%.,洁净厂房内安装的下水、洗手及其他卫生清洁设施不得对保健食品的生产带来污染,1.专用洁具清洗间和洁具存放间现场查看专用洁具洗消效果,消毒剂是否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清洁工具专用并无纤维物脱落,消毒剂建立轮换制度保证灭菌效果。2.专用的工具容器清洗间和工具容器存放间检查专用洁具是否与专用工具混放。3.地漏检查地漏是否有水封,并是否
22、放消毒剂。,检查条款(关键项目)洁净级别不同的厂房之间、厂房与通道之间应有缓冲设施。应分别设置与洁净级别相适应的人员和物料通道,1.生产车间人流入口个人卫生通过程序;检查制度、记录;现场观察个人卫生程序是否符合要求。生产车间人流入口为通过式:脱鞋穿过度鞋脱外衣穿工鞋洗手穿洁净工作服手消毒。2.缓冲设施;洁净区的人流、物流走向*检查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低级洁净区与高级洁净区之间,是否设置缓冲设施。洁净区是否有合理的人流、物流走向。,进 出 洁净区人员净化程序,原料的前处理(如提取、浓缩等)应在与其生产规模和工艺要求相适应的场所进行,并装备有必要的通风、除尘、降温设施。原料的前处理不得与成品生产
23、使用同一厂房。,1.原料生产操作场所检查原料的前处理、提取浓缩、动物脏器、组织的洗涤或处理等生产操作是否与其制剂生产严格分开。2.原料处理的通风、除尘、除烟、降温等设施检查原料的蒸、炒等厂房是否有良好的通风、除尘、除烟、降温等设施。3.原材料的除尘、排风设施检查原料的筛选、切片、粉碎等操作是否有排风、除尘设施。4.原材料的排风及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检查原料的提取、浓缩等厂房是否有良好的排风及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设施。,保健食品生产应设有备料室,备料室的洁净级别应与生产工艺要求相一致,洁净区的备料室空气洁净度等级检查洁净区的称量室或备料室空气洁净度级别是否与生产要求一致,有防止交叉污染的设施。,洁
24、净厂房的空气净化设施、设备应定期检修、检修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不得对保健食品的生产造成污染。,洁净厂房的空气净化设施、设备应定期检修、检修检查制度、记录和测试报告,查看是否定期洗涤和更换初效过滤器,是否定期更换中效、高效过滤器。,5.2.12 生产发酵产品应具备专用发酵车间,并应有与发酵、喷雾相应的专用设备。,专用发酵车间及专用设备*检查生产发酵产品是否有备专用发酵车间及专用设备。,凡与原料、中间产品直接接触的生产用工具、设备应使用符合产品质量和卫生要求的材质。,所用设备、工具检查所用设备、工具是否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材质。,六、生产过程部分,生产过程的管理是保健食品GMP实施的核心环节,是确
25、保保健食品卫生质量的关键。此部分共36项,占25.7%,所占比例最大。其中关键项目4项,重点项目5项。,6.1制定生产操作规程工厂应根据本规范要求并结合自身产品的生产工艺特点,制定生产工艺规程及岗位操作规程。,1.工艺规程*检查工艺规程文件是否齐全;工艺规程是否包括配方、工艺流程、加工过程的主要技术条件及关键工序的质量和卫生控制点、物料平衡的计算方法和标准。2.岗位操作规程检查岗位操作规程文件是否齐全;岗位操作规程是否包括工序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现场抽查:操作人员是否掌握操作规程。,生产工艺规程:规定为生产一定数量成品所需起始原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以及工艺、加工说明、注意事项,包括生产过程中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保健食品 GMP 卫生 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23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