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身心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ppt
《促进身心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身心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促进身心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主讲人:杨殿权,2008年4月16日,前 言 促进身心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促进人的终身发展,提高人们生活幸福指数的迫切需要。,一、关于和谐的理念 1、和谐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和谐”由“和”和“谐”两字组成。“和”指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和谐”一词,蕴含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和谐之意。2、和谐的范畴
2、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身与心的关系。概括为: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定义,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导核心。我们建设的和谐社会不是封建主义的,也不是资本主义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因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和谐社会性质的重要保证。,必须坚持
3、以法治国的方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社会建设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危害国家安全,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因素必然存在,这种违法、犯罪的现象会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必须用法律和专政的手段才能解决。因此,坚持以法治国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律保证。必须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予权于民”,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赋予全体社会成员拥有充分的民主权力。如选举和被选举权,知情权和参与权,监督权与自由权等。一句话,只有政通人和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所以,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要不断地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凝聚人们的精神力量,丰富和陶冶人们的精神世界,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整个社会逐步形成平等友爱、诚实守信、互帮互助、融洽相处的风尚。所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必须坚持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没有必要的、丰富的物质基础,那就是空想和谐社会。只有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并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予利于民”,人民生活殷实、富裕,才能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所以,坚持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
5、谐社会的物质保证。总之,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二、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 1、中国古代中庸和谐思想 具有五千年昭著于世的辉煌文明和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在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精神财富。这一精神财富的宝库之中始终有一个既被统治阶级接受又受到各阶层人民欢迎的中庸和谐的思想,它不仅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荣和稳定,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许多种和谐社会的设想,当然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强调人与社会相适应的静态和谐。无论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道家思想,还是强调以礼
6、乐制度支持的人际和谐的儒家思想,都是如此。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认为和谐的前提消灭一切技术,消除一切文明对人体的侵害,让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把人还原于自然人。这种思想虽有消极之嫌但也有其深刻的道理。庄子认为和谐社会应是:人生以回归自然为目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万物融为一体。人作为自然界中的一种物种,在道家那里,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他们主张“天道自然”,强调自然的决定作用,反对人对自然有所作为。,庄子还认为“有己”的意识是不和谐的根源,它是导致人们区分是非、善恶、计较得失、苦乐、祸福的根源。儒家代表人物孔子认为:一是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级制度,每个社会成员各安其位、各
7、司其职,还应做到“和而不同”。二是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就是在财富分配方面,力求做到“均”,既各阶层内部人与人之间做到均等,不是跨阶层的绝对均等。强调各利益集团之间和谐相处。在人与人之间要求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儒家思想主要强调人伦,并没有涉及财富创造者的积极性,而只是涉及到财富占有者的分配关系问题。因为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往往起因于财富、权利、力量对比悬殊,尤其是处于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生存境遇忽视的时候。儒家传人由子还提出了“和为贵”的思想,并把它作为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由此可以看出,中庸和谐的思想具有其远古的文化基础。,2、近代的中庸和谐思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促进 身心 和谐 建设 和谐社会 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2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