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赏析,1 赠从弟(其二)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文注释】刘桢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从弟:堂弟。亭亭:高貌。瑟瑟:风声。罹:遭受。凝寒:严寒。,【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关于作者】刘桢(?-217),字公干。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
2、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文章品析赠从弟三首诗分别用苹藻、松树、凤凰比喻坚贞高洁的性格,既是对其从弟的赞美,也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其中第二首最佳,写得豪迈凌厉,面对动乱的社会,遭遇坎坷的人生。正如他自己所说,风霜逼迫愈严,愈能体现松柏坚贞挺拔的本性。这种精神和气骨造就了刘桢诗歌俊逸而奇丽的风格。,【文章特色】这是一首咏物诗。【名句品析】1、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这两句继承了孔子的“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的这种思想,勉励他的弟弟要学习松柏,越是风声凄惨,那么越是要挺立风中。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
3、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追求。,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注解】少府:官名。之:到,往。蜀州:现在四川崇州。城阙:长安。辅:护卫。三秦:泛指秦岭以北、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项羽灭秦后,曾把关中地分为雍、塞、翟三个王国,史称三秦。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五个著名渡口,合称五津。此则泛指四川。宦游:出外做官。海内: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比邻:近邻。无为:无须,不
4、必。歧路:告别的地方。沾巾:挥泪告别。,【导读】一位朋友要远去四川做官,诗人作此诗相赠。全诗先收后放,先说同是宦游之人,同有惜别之意,然后陡然一转,说哪里没有朋友呢,男儿分别,何必哭哭啼啼做女儿态呢?气势豪迈,意境开阔,尤其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成为千古名句。这首诗应当说是送别诗的精品。,【翻译】三秦护卫着巍峨的长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却是一片风烟迷茫。离别时,不由得生出无限的感慨,你我都是远离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游子。人世间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也似在身边。不要在分手时徘徊忧伤,像多情的儿女一样,任泪水打湿衣裳。,品味名句,海内存 知己,天涯若比邻。这豪迈宏放的诗句,赞颂
5、了人间坚不可摧的友谊。知音者心心相印,息息相通,即 使千山万水难以遮拦。这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闪烁 着永不磨灭的理性的光辉,使诗人与挚友的情感得到 升华,引起世人的共鸣。古往今来,不知抚慰了多少离人,激励过多少志士。,3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注释】1此诗写于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反叛,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讨伐,陈子昂随军参谋。武攸宜出身亲贵,不晓军事,使前军陷没,陈子昂进献奇计,却未被采纳。他不忍见危不救,几天后再次进谏,结果激怒了武攸宜,被
6、贬为军曹。他满怀悲愤地登上蓟j北楼,写下了这首震惊千古的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即蓟北楼,又称燕台、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相传战国时燕昭王为雪国耻,采纳郭隗ku建议,在燕都蓟城筑高台,置黄金于其上,招揽天下贤才,终于得到乐毅等人,致使国家臻于富强。,2陈子昂(661-702),初唐著名诗人,字伯玉,诗风质朴浑厚,受到杜甫、韩愈、元好问等后代诗人的高度评价。3古人:这里指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明君。后面的“来者”有类似意义。4念:思念,想。悠悠:这里指遥远。怆chung然:伤悲的样子。涕:眼泪。,【导读】陈子昂素以安邦经国之才自负,仕途失意时往往有抒怀感遇之作,三十八首感遇和这首登幽州台歌都是广为
7、传诵的作品。登幽州台歌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唐诗中千古传诵的名篇。短短小诗,深刻表现了作者因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寂与悲哀。,品味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前贤”已远,“后贤”未来,其生不逢 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品味名句,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 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4 终南
8、别业 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赏析】此诗意在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首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颔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颈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尾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品味名句,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这一联已透露出作者的闲情逸致了。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诗人同调无多
9、,兴致来时,惟有独游,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不求人知,自己心会其趣而已。,品味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已无路可走,于是索性坐了下来。这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现。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若揭了。,译文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
10、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5 宣州 谢朓楼 饯别 校书 叔 云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tio)(jin)(jio),注释:宣州:今安徽宣城县一带。谢朓楼,又名谢公楼,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酣(hn)高楼:畅饮于高楼。.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
11、。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建安骨:建安风骨,指建安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诗文创作风格为代表的文学风格。建安,为汉献帝(196-220)的年号。小谢:指谢朓。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俊逸。,.逸兴(x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览:通揽,摘取的意思。是明月或是日月有争议。.称(chn)意:称心如意。.朝(zho)。散发: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
12、在弄扁舟:乘小舟归隐江湖。参考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注25。.弄扁(pin)舟:指隐逸于江湖之中。扁舟,小船。,【作者简介】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被称为“诗仙”,又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品味名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下册 课外 古诗词 背诵 赏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19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