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ppt
《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前言:,安全生产的目标是防止事故的发生,但当事故不可避免的发生时,为了减少事故损失,控制事故的扩大,就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事故应急救援就是控制事故扩大,减少事故损失的有效途径。,第三部分:事故应急救援管理,一、事故应急救援相关概念 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 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1、定义:事故应急救援是指在正常生产的过程中,当发 生了具有破坏性质的意外事件时,应对这种紧迫情况,需采取控制事态恶化、减轻损失的抢险抢救措施。2、事故应急救援体系:,一、事故应急救援相关概念,区域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区域应急救援体系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生产经营单位在应急救援体系中发挥的作用,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事故应急救援,事故应急救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无论是能源生产经营还是物质生产经营都可以由生产经营单位独立担当,可是当发生意外突发事故时,其影响范围、灾害抢救,常常是生产经营单位难以控制的,甚至是无能为力的。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须组织全社会的资源,调动政、军、警、医、工、农、学、商各方面的力量参加应急。,法律依据:,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能力关系到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组织、员工安全、社会对生产经营单位的态度、生产经营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第三十三条、第六十九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消防法第十六条等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
3、故应急救援预案,是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的主要职责之一,并规定因此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国家对事故的应急能力关系到公民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权状态、国际形象和地位。安全生产法第六十八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二条及消防法等都要求,各级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内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302号令)第七条规定,市(地、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必须制定本地区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主要领导人签署后,报上级人民政府备案,对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者,追究行政或刑事责任。,返回,区域事故
4、应急救援体系,由区域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组成。其中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整个区域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基础,区域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涉及范围广,是更宏观的预案,它应整合各单位事故应急预案于其中。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突发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必须与当地政府区域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相衔接,充分利用社会救援力量,共保一方平安。,建立区域应急救援体系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区域内危险性大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分布,各类重大危险源及其分步情况,生产、经营、存储危险物品及其规模情况,区域的自然条件情况,如气温、风速、滑坡、自然灾害因素等,区域人口密度及分布情况,区域经济、文化、医疗等发展状况,区域的行政管
5、理体制等。,返回,生产经营单位在应急救援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在重大危险源或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除编制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外,还应参与制定区域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应急协调人员,确保所有在应急中需要发挥作用的组织和人员了解整个应急救援预案。为区域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提供包括现场事故可能性、对生产经营单位周围的潜在危害以及事故后果和相关可能性等信息,及时向负责制定区域应急救援预案的部门通报设施中或现场的危险物质变化情况。生产经营单位还应该向可能参与应急活动的外部组织提供技术咨询,使这些外部组织知晓应急救援内容。区域应急救援预案与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应结合起来进行操练,并根据演练中所获
6、得的经验更新预案。,返回,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指为减少事故后果而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是进行事故救援的行动指南。它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使任何可能引起的紧急情况不扩大并尽可能的排除它们。,二、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一般的说,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事故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三大内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根据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的或
7、临时的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也就是说,重大危险源是那些一旦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等重大事故的危险物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这些危险物质的装置看作危险源,称其为重大危险装置。,返回,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1、2、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技术措施 3、编制预案应注意的主要事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措施,继续,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拥有重大危险装置或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都应按有关规定(如安全生产法、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管理办法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等)对每一个重大危险装置、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
8、应协助制定区域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应根据危险源及其危险性、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工艺和地理环境等情况进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核心内容是制定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返回,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措施,组织措施主要是围绕着完成技术措施的要求而组织安排的人力和物力。组织措施的编制主要是建立应急组织系统、报警联络系统和组织职责分工等。,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措施,应急组织系统的建立,应急组织一般不同于正常生产或操作时的组织,应独立建立。应急组织一般包括:,应急反应指挥中心,化学、辐射防护与评价组,消防专业组,运行、操作控制组,技术支持组,通讯联络组,医疗救护组,抢险抢修组,
9、后勤支持与治安组,公众信息组,人员疏散系统等。,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措施,应急反应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时整个应急组织的神经中枢,在事故前检测获取各种事故即将发生的信息(事故征兆和预警指标),处理、分析、发布信息,起到危险监护和事故预警的作用,组织各级管理人员熟悉应急救援预案的内容。在事故发生时,它是应急管理中心和救助中心,具有确定行动重点地带,协调分配行动救灾力量,灾情评估,信息媒介的功能;在事故后指挥中心应能充分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应急预案,组织善后工作。,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措施,应急反应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应具有接受和传送从中心到事件现场管理者以及外部的信息和指挥能力。它应拥有
10、数量充分的内、外线电话;无线电和其他通讯设备;测量和显示风速、风向的设备;个人防护和其他救护设备;作业人员名单表;关键人员的地址和电话表;现场其他人员名单,如承包商和参观者等;地方政府和紧急服务机构的地址和电话;设施示意图等。设施示意图应标有:存放大量危险物品的地点;安全设备存放点;消防系统和附加水源;污水和排水系统;设施进口和通道;集合点;设施的位置与周围社区的关系。,报警联络系统,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措施,内部及与外部机构的报警和联系方式、步骤。外部机构包括区域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安监、消防、公安、环保、劳动、医院等。报警和联系系统应有优先切入甚至独立的应急通讯和信息系统。生产经营单位
11、应能将任何突发的事故或紧急状态迅速通知给所有有关人员,并作出安排。因此应将报警步骤告知所有的作业人员以确保能尽快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厂内应根据设施的规模设置紧急报警系统,报警系统应在多处安装,并达到一定数量,这样报警系统才能起作用。在噪声较高的地方,应考虑安装显示性报警装置以提醒在那里工作的人员。,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措施,组织职责分工,要使应急组织有条不紊的工作,组织中的部门、成员如管理者、指挥人员和现场应急反应人员等,必须职责明确,且每个人都能熟练履行每一项职责。,组织职责分工,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措施,现场事件管理者职责:应急救援预案应设一名现场事件管理者,以便及时采取措
12、施控制、处理事故。如有必要,可增设一名副手,协助工作。现场事件管理者应履行的主要职责是:评估事件规模;建立应急步骤,确保人员的安全、减少设施和财产的损失;如有必要,当火灾发生时,在消防队到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和灭火活动;安排寻找受伤者;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设立与应急指挥中心的通讯联系点;在现场主要管理者到来之前担当起其责任;如有必要时,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救援组织措施,组织职责分工,现场主要管理者的职责:应急救援预案中应设一名现场主要管理者,负责全面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如需要可增设一名副手协助工作。现场主要管理者应履行的主要职责是: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事故 应急 救援 调查 处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13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