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教学方法法探究.ppt
《习题课教学方法法探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题课教学方法法探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习题课教学方法法探究,重庆八中 戴光敏,研究课堂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可以提高物理复习备考效率高三物理复习备考的过程,其实就是与习题做斗争的过程。习题教学贯穿整个高三物理教学的始终,不管是物理概念还是规律,不管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还是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都需要通过习题的形式呈现,所以习题教学在高三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试题老师讲了很多遍,学生做了很多遍,考试考了很多遍,结果还是错了很多遍!下面以习题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提高习题教学的课堂效率。习题教学中,学生是否掌握,不在于老师讲了多少遍,而是在于老师怎么讲,讲什么,什么时机讲,谁来讲,为什么这样
2、讲。,二、怎么讲?怎么讲对于习题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它体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管理及课堂的调控能力,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功底,它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1讲一题多解,提高思维的深度。例题:在水平轨道上有两列火车A和B相距s,A车在后面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2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而B车同时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运动方向相同.要使两车不相撞,求A车的初速度v0满足的条件.,2讲一题多变,提高思维的广度“一题多变”即是在原题的基础上适当变换题给条件和要求,从而构成新题。通过对这些试题进行改变,使学生得到全新的锻炼,提高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3、一题多变时,可以保持条件不变,变换要求;也可以保持要求不变,变换条件;还可以条件和要求同时改变。,例题:一质量M1g的物体从光滑斜面面上h=1.8m处A点由静止释放,滑到斜坡底端B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已知物体与斜面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10m/s2)(sin37=0.6,cos37=0.8),试求:(1)物体从斜坡滑下的加速度为多大?(2)物体滑到B点时的速度大小?(3)物体在水平地面滑行多远?,在解决这道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提问来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如何去分析复杂问
4、题,去如何找到问题的突破口。1、粒子在速度选择器中由N1到N2的过程中受到什么力的作用?2、粒子在速度选择器中由N1到N2的过程中做什么运动?3、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多大?4、粒子在磁场中受到什么力的作用?5、粒子在磁场中做什么运动?6、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圆心在哪里?作出运动轨迹图。,7、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8、怎样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半径?9、粒子均打到P1P2连线上,半径有什么范围?10、粒子均打到P1P2连线上,速度有什么范围?11、盘转动角速度的取值范围?如果学生能够按照这样的提问来解题,相信大多数同学都可以完成这道压轴题。对于过程稍显复杂的大题,我们如果能让学生在平
5、时的训练中养成这样的习惯,那对我们提高复习备考效率来说是有极大的帮助的!,讲多题归一,学会提高归纳总结,提高聚合思维的能力 聚合思维,又叫求同思维,收敛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表现为“以一趋多”,而聚合思维则表现为“以多趋一”。聚合思维就是在诸多事物中通过分析比较的方法,寻找它们的异同点,从而对个别事物有一个更加全面具体的了解;或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寻找类似问题的同一性。在高三物理复习备考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异”中察“同”的能力,从许多个别对象中去探求共同规律,进而产生学习上的迁移,通过聚合思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形成一个具体的框架结构,对知识的应用学会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例如,在验证机械
6、能守恒的实验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习题。其实验证机械能守恒的根本就是验证减少的重力势能和增加的动能是否相等,即是否满足mgh=1/2m(v22-v12),而h的测量比较简单,也没有设计的必要,于是整个实验的关键就在于瞬时速度V 的测量上,通过研究这些试题,我们发现速度v的测量的设计可分为几类,一类是利用打点计时器,根据平均速度来求,当然在试题的设计中可顺便考查加速度的计算。第二类就是利用气垫导轨装置和光电门来测量速度;第三类就是利用自由落体来求。通过归纳和总结,我们对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的核心内容有了更清楚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高三的复习备考而言,能从浩如烟海的题海中抽身出来,找到知识的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习题 教学方法 探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13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