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发展与思考.ppt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发展与思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发展与思考.ppt(10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与发展,西南大学 宋乃庆2012.7,问题思考,1、什么是数学课程标准?2、为什么反复学习数学课程标准?3、如何看待、评价数学课标实验稿?4、数学新课标(2011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的地方?5、你认为数学新课程标准还有哪些值得商榷的问题?6、近50年来,国内外有哪些重大的数学教育改革?,(链接),一、数学课标(实验稿)研制与实验,内 容 提 要,二、数学课标(实验稿)的修订与发展,(一)实验稿的研制背景,一、数学课标(实验稿)研制与实验(1999.9-2012.7),(二)实验稿的研制过程,(四)如何评价课标实验稿,(三)实验稿的主要进步与特点,(一)实验稿的研制背景
2、,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90-1998)经验与教训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是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依据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展望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五个基础性研究课题,(1)数学科学与数学教育的发展(2)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最新趋势(3)数学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4)社会发展的数学需求(5)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调查,(二)实验稿研制过程,1999年初,国家正式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999年3月11-12日,国家数学课程研
3、制工作小组成立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新松公寓召开。1999年10月8-10日,在北京召开了“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研讨会”。特别邀请了姜伯驹院士、严士健教授、梁国平研究员、张尧庭教授,以及数学教育家张孝达、张奠宙、王长沛等先生。,姜伯驹,数学家,拓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严士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原国务院数学学科组成员,张孝达,教授,原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室主任,王长沛,北京教育学院教授,张奠宙,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师范司高师教学改革指导委员会委员,2000年3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完成,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2000年1-6月通过申报、评审,国家陆续成
4、立了其它各个个学科的课程标准研制组。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课程标准研制小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二)实验稿研制过程,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王尚志(首都师范大学)孔企平(华东师范大学)吕建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刘洁民(北京师范大学)孙晓天(中央民族大学)杨裕前(江苏常州教研室)张丹(北京教育学院)张奠宙(华东师范大学)唐复苏(苏州大学)鲍建生(华东师范大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研制人员,马复(南京师范大学)孔凡哲(东北师范大学)史炳星(北京教育学院)刘兼(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刘晓玫(首都师范大学)杨妍梅(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严士健(北京
5、师范大学)张春莉(北京师范大学)罗小伟(中央民族大学)黄翔(重庆师范大学)綦春霞(北京师范大学),注:排序依据姓氏笔画顺序,主持人:刘兼以及孙晓天、马复顾问:严世健、张孝达、叶其孝、张梅玲、戴再平、董奇,(三)实验稿的主要进步与特点,1、课标(实验稿)是很大的进步,质的飞跃,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大纲,课标(实验稿),大纲与课标(实验稿)的主要结构比较,大纲一、教学目的二、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三、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标(实验稿)一、前言二、课程目标三、内容标准四、课程实施建议,大纲与课标(实验稿)的主要学习领域比较,大纲算术代数几何,课标(实验稿
6、)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标加强的内容:更加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重视口算、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加强了“统计与概率”的内容,首次将“统计观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课标(实验稿)削弱的内容:控制计算的难度和速度,初中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不超过3步;淡化单纯的公式记忆,降低了多项式计算、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的要求;降低对论证过程形式化和证明技巧的要求;,(三)课标(实验稿)的主要特点,主要理念:以人为本。基本目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课程内容:四个学习领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评价方法:提出发展性评价的理念与方法,注重信息技术的运
7、用。,2、课标(实验稿)的主要特点,(案例: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实验稿的特点,3、具体内容方面,增加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观点,强调现代数学中的变换思想。增加方位、测量、空间图形等内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符合现代数学的需要。新增统计、概率知识,体现现代社会基本素养的需要和学生未来数学发展的需要。新增实践与综合应用,强调知识的综合以及实际问题解决的的过程。,(案例:“六一”庆祝活动方案),二、数学课标(实验稿)的修订(2005.5-2011.4),(二)数学课标修订完善的主要过程,(三)数学课标修订的主要依据和原则,(四)数学课标修订的主要方面,(一)数学课标修订的主要原因,(五)课标(
8、2011版)的主要特点,原因1 时代需要,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以人为本,以创新为灵魂国家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课标(修订稿),课标修订体现时代发展的需要,发达国家,原因2政策文件,教育部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文件的实施意见,减负提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研制和酝酿,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深入研究、确定
9、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一)数学课标修订原因3 争鸣,2005年3月初的“两会”:数学课改引起争论,“这个新课标改革的方向有重大偏差,课程体系完全另起炉灶,在实践中已引起教学上的混乱。”姜伯驹.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 光明日报,2005-3-16,“课程改革对教材的处理不外乎两种类型:一是体系几乎不变,内容修修补补;二是在保持原来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新体系。既然第一种方式仍存在着那么多问题,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另起炉灶”呢?”何小亚.回应“姜伯驹:新课标让数学课失去了什么”广东教育,2006(11),原因3争鸣,消弱了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拓展几何教学内容,数学味被冲淡了,数学
10、与生活情境相联系,接受式教学不能放弃,自主合作探究,知识体系被打乱,螺旋式上升,(二)数学课标修订完善的主要过程,课标修订组主要研制人员,主持人:史宁中(东北师范大学),马复(南京师范大学)王尚志(首都师范大学)李文林(中科院数学所)张丹(北京教育学院)张思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顾沛(南开大学)储瑞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刘晓玫(首都师范大学)杨裕前(常州教育研究室)张英伯(北京师范大学)柳彬(北京大学)黄翔(重庆师范大学),修订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的经验、教训,结合争鸣的问题,开展修订工作,注:排序依据姓氏笔画顺序,过程2 修订组调研和征求意见,
11、工作程序:采取全体会议、分组研究、分工写作、广泛调研等,深入调研,对海口、韶关、青岛、无锡、咸阳、灵武等地实际考察和问卷调查,多种形式征求意见,2006年9月,邀请中科院院士和数学家座谈,征求对修改稿的意见,(三)数学课标修订的主要依据和原则,1、课标修订的主要依据,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胡锦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义务教育法 第三十五条,要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进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12、和实践能力。2006年8月29日在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举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工作领导小组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加强教材管理和制度建设,教育部2010年4月成立专门工作组织,(三)数学课标修订的主要依据和原则2,2、课标修订的原则,坚持课改的大方向重视实践与调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强课标可操作性处理好四个关系,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修改基础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充分讨论、认真分析,准确、规范、明了,过程与结果讲授与自学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生活化与知识系统性,(案例:零指数),新课标修改的关注点,理念核心词四基内容标准,
13、新课标体例与结构方面的修改,重新撰写“前言”部分:增加了数学课程性质的阐述;修改了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整合三个学段的“实施建议”:三个学段统一撰写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将案例等统一放入附录:将课程目标中的“术语解释”和内容标准中的“案例”统一放在附录中。,(四)数学课标修订的主要方面,1.前言,总目标学段目标,内容结构 第一学段 第二学段,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行为动词的分类实例,课程性质基本理念 设计思路,2.课程目标,3.课程内容,4.实施建议,5.附录,(五)课标(2011版)的主要特点,课程理念的改变与发展 突出数学的文化价值 突出了
14、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 强调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整体培养(链接)突出了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共同达成(链接)教学活动:学生探究与教师讲授的平衡(链接)向传统数学教学的适当回归 课程内容和标准的发展变化,三、数学课标(送审稿)的审议及修订稿的出台(2011.3.28-2011.5),(一)审议前期工作及专家组介绍(二)审议过程(三)审议修改稿的主要进步,(一)审议前期工作及专家组介绍,全国范围内广泛征集对数学课标(送审稿)的意见 2010年年底至2011年年初,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对数学课标(送审稿)的意见和建议。此次意见征集范围非常广泛,共涉及全国16个基础教育课程研究
15、中心、10多个省(市/自治区)、10家出版社及国家基础教育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共收集意见1000余条,这些意见为送审稿的进一步修订提供了很好的基础。,1、前期工作,2、专家组介绍,2、专家组介绍,组员:王利民(西北师范大学)孙晓天(中央民族大学)宋乃庆(西南大学)严士健(北京师范大学)杜鸿科(陕西师范大学)吴正宪(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张恭庆(中科院)顾泠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唐盛昌(上海中学),主持人:宋乃庆(西南大学),(二)审议过程,第一环节(2011年3月28-31日):集中审议,形成标准专家个人审读意见第二环节(2011年4月1日3日):通讯审议一,形成第一轮审议修改意见第三环节(
16、2011年4月4日-6日):通讯审议二,形成第二轮审议修改意见第四环节(2011年4月16日18日):审议结论及专家个人投票第五环节(2011年5月11):教育部和国务院审定通过、颁布,(三)审议稿的主要进步,1.进一步降低了估算等课程内容的难度2.修改并调整了案例,突出案例的示范性3.对课标的语言表述反复推敲,使语言更科学和规范,谢谢,1.前言部分的修改“数学”的定义,实验稿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行程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修订稿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1.前言部分的修改数学观,实验稿,修订稿,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
17、各个方面。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基本素养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1.前言部分的修改数学
18、教育的作用,1.前言部分的修改课程性质,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1.前言部分的修改基本理念,数学课程数学观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数学课程 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 学习评价信息技术,1.前言部分的修改设计思路,设计思路,目标动词 四个领域 核心词,2.课程目标目标呈现的结构,学段目标,具体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课程目标,总体阐述,总目标,3.内容标准,在三个学段中,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
19、”四个方面的内容及要求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且使用标准(修订稿)规定的相关术语,对某些课程目标的表述进行了修改。,3.内容标准第一学段,(1)具体内容标准简单的数量统计(条目数),3.内容标准第一学段,(2)删除的内容,适当降低难度,将统计概率内容在高学段适当集中.,3.内容标准第一学段,(3)新增的内容,明确指出估算的关键:估算单位的选择,对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的发扬珠算的价值,(案例:算盘),(案例:游玩),3.内容标准第二学段,(1)具体内容标准简单的数量统计(条目数),3.内容标准第二学段,(2)删除的内容,降低难度,作为演绎证明的基本事实之一,(3)新增的内容(红色为新增),3.内容标准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 标准 发展 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1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