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1-2教学前期分析.ppt
《主题1-2教学前期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1-2教学前期分析.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前期分析冯友梅,初步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主要环节 一节“课内”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设计方案,深入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主要环节 一节“课内”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案和一份研究性学习简案,主题2:教学前期分析,主题2-教学前期分析,活动1:教学前期分析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活动2:掌握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的理论及方法(40分钟)活动3:掌握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40分钟)活动4:编写选题的教学前期分析部分(20分钟)活动5:分享与修改教学前期分析部分(15分钟)活动6:自我反思(5-10分钟),主要学习活动,教学前期分析,教学前期分析的概念,教学前期分析的内容,教学前期分析的作用
2、,知识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教学内容组织策略,起点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目标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归类分析法,不同年龄学习者特征,IT环境下学习者特征,信息加工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学习目标阐明方法,行为领域目标ABCD模式,情感领域目标表现性目标,编写注意事项,加 涅,布鲁姆,新课程,知识可视化工具的应用,深入理解教学设计及其前期分析环节的作用初步了解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进一步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掌握1-2种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了解教学内容组织的策略了解不同年龄学习者所具有的心理特征,理解学习者主要特征
3、因素对教学的影响,掌握学习者主要特征因素的分析方法了解常用的知识可视化工具,初步掌握1-2种知识可视化工具在教学前期分析中的应用,学习目标,“假如你对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话,那么你很可能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且不知道自己走错了路”。马杰,目标为核心,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美国心理学家,1956年教学目标分类学将教学整体目标分为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高阶思维,低阶思维,思辨能力,创 建/,认知领域,编写认知目标可供参考的动词,动作技能领域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运用、发展和协调。1972年,辛普森(E.J.Simpson)提出动作技能分类系统,应用较广泛。感知(知觉)准备
4、(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哈罗分类 A.J.Harrow,1972年基布勒分类 R.J.Kib1er,1981年,情感领域情感是对外界刺激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等。个体的情感会影响其行为上的选择。1964年,克拉斯沃尔()等人发表情感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接受或注意反应评价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价值标准不断内化,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系统,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提出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Verbal Information),智力技能(Intellectual Skills),认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态度(Attitudes
5、),动作技能(Motor Skills),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领域,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学会学习,人格完善,理解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的提出,针对过去教育中存在的哪些痼疾?提供了一条怎样的解决途径?如何分析与编写“过程与方法”目标?,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情感态度领域,新课程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编写示例,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学会自主探究,能够和伙伴进行良好沟通与合作,领会数形结合、转化、对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助多媒体演示,渗透图形转化思想,初步了解
6、极限与近似思想通过假设并采用对照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取证,逻辑思维判断,归纳总结等步骤,体验探究知识的完整过程,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教学目标分析,从属技能,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方法,或“先决条件”,学生为有效达到教学目标而必须掌握的技能。,教学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归类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言语信息类学习。各知识点本质上不存在难度的层级关系。,层级分析法: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需掌握的从属技能的内容分析方法。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教学目标:会正确摄像
7、,信息加工分析法:加涅提出,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作过程揭示出来的内容分析方法。这种心理操作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构成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计算算数平均数X,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ABCD模式,A对象(Audience):教学对象,B行为(Behavior):通过学习后能做什么,C条件(Condition):表现行为时所处环境、条件,D标准(Degree):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马杰,1962年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例如:提供10个图形,二年级学生能够识别哪些是长方形、哪些不是长方形,在10个图形至少有8个识别正确。,例2“能根据实际问题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例1“给出特定的词句,让学生
8、说一段话,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A:对象的表述默认行为主语是“学生”说明对象的基本特点,B:行为的表述 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选用恰当的、具有可观察特点的行为动词(能)操作计算机(能)列举选择教学策略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能)比较单词中同一字母的不同发音。,C:条件的表述 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应在哪种情况下评价。条件包括下列因素: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气温、室内外噪音等)。人的因素(各人单独完成、小组集体进行、各人在集体的环境中完成、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设备因素(工具、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题 教学 前期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1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