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析-贡济宇.ppt
《中药分析-贡济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分析-贡济宇.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与资源有效利用的新思路新方法暨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系列规划教材培训学习班”,中药分析新思路、新方法,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贡济宇,2013年11月,中药分析学内涵与外延,1,中药分析研究特点,2,中药分析学的发展与研究思路,3,中药分析学(analysis science of Chinese medicines):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质量及其控制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一级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学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中药学一级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门研究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且为相关学科
2、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基础支撑,共同致力于中药学科的发展和提高。是现代中药发展的“耳目”。,中药分析学内涵,中药分析学是一门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成长、发展的学科,并积极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向更宽阔的领域延伸。包括应用信息学、统计学等技术解决中药复杂体系分析问题的中药信息学;体内中药成分分析;中药生产过程分析与在线质量控制;中药生物活性分析;中药形态、微观、无损分析;多方法的联合、联用分析等。,中药分析学外延,中药(Chinese medicines)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或保健的药物。中药的物质表现形式包括中药材(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饮片(dec
3、oction pieces)和中药制剂(prescrip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近年来,随着国际范围内对天然药物、传统药物认知度的不断提高,中药提取物(Chinese medicinal extracts)已成为一种新的物质表现形式。中药的质量是指中药所固有的一组用以达到中药临床用药需求的整体特征或特性,包括真实性、有效性、安全性、整体性和均一性。,规范了相关术语,研究中药质量变化规律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新药物研究与开发为中药现代化提供方法与技术,中药分析的任务,研究中药质量变化规律中药分析不是一项简单的、被动的质量检验与监督工作。要对中药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需要从药
4、材的种植(养殖)、采收、加工、贮存到饮片炮制、制剂生产制备等一系列过程进行质量分析,系统考察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探索提高中药质量的有效途径。,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经过定性、定量、药理、毒理等方面的严格分析和检验,从本质上阐明药物的性质、药效、利用变化程度,毒副作用,进而科学地评价、控制其质量。,中药及其制剂成分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药材质量的差异性中药制药工艺及辅料的特殊性中药药理作用的多方面性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的不一致性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评价中药质量的整体性和科学性,中药分析特点,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的艰巨性中药成分含量的不稳定性,影响了中药及其制剂质量的可控性
5、中药分析过程中干扰因素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中药有效物质基础不甚明确,影响了中药质量评价的客观性,中药分析与“西药”分析的异同,中药应用与中医药理论体系特征,中医重辨“证”论治 中药特性表述-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中药功效按中医药理论描述中药应用原则-配伍,君臣佐使、七情等,西药应用与现代医学理论体系特征,现代医学侧重对“症”处理 药物本身性能以其理化性质来表征药物功效以相应的病理、生理、生化等指标和术语表示药物以单独使用为主,联合使用时,需考虑药物间的理化作用及时间等,中药分析特点,中药多为单味或复方成分尚未清楚的的混合物,所测成分多为微量或痕量通常应采用仪器分析法真实性分析-首先要弄清确
6、切基原(物种),以达到正本清源;真实性的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形态学的性状和显微鉴定方法、基于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定方法以及基于遗传物质的DNA分子标记鉴定等,西药分析特点,药物多为已知结构明确的物质,纯度高可采用化学分析法或仪器分析法真实性分析-主要是对已知物质的鉴别,可采用官能团特征反应、IR光谱法等,中药分析特点,中药有效性分析-目前,多数中药的有效成分并不明确,在此前提下,分析中药所含活性成分、特征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还较普遍,且含量多以限度表示;但建立完善有效活性成分测定、多成分同步定量,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检测技术建立完善有效活性成分测定、多成分同步定量,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检测技术
7、,中药的有效性也可通过表征中药的生物学属性来完成,这些将是发展趋势。所测成分多为微量或痕量,西药分析特点,药物有效性分析-常为主成分的含量或效价测定。原料药主要考察纯度,一般以百分质量分数表示;制剂主要考察单位制剂含量与标示量的符合的,一般以相对表示百分含量表示。所测成分多为常量组分分析,中药分析特点,中药安全性分析-主要考察杂质或有害物质的量是否在安全使用的范围内。杂质影响原料的纯度,有害物质包括内源性有毒成分和外源性有害物质,西药分析特点,药物安全性分析-主要考察药物的纯杂程度,如一般性和特殊性杂质,特殊性杂质又包括有关物质。,中药分析特点,中药生产过程质量分析-要考虑从源头包括种植、养殖
8、、药材加工、炮制到前处理、再到制剂的全过程在线质量控制。,西药分析特点,药物生产过程质量分析-主要从原料合成、提取分离等生产及制剂生产进行在线质量控制。,中药分析学是伴随着人们对中药在生产、流通、临床应用的质量控制需求而逐渐形成的,并随着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依据所采用的主要分析方法与手段,中药分析学的形成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基于中药外形特征的“性状分析”阶段 基于中药内部组织构造的“显微分析”阶段基于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分析”阶段,中药分析学的产生与发展,以化学成分为核心的中药质量分析将不断完善 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联用技术应用将会更加普及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方法的应
9、用不断增多中药自动化、智能化分析方法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更加注重安全性将是中药质量分析的趋势 更加注重中药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中药分析学的发展趋势,如中国药典2015年版将继续完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君臣佐使”之理论,必须优先解决对“君、臣”药的有效控制,体现现代科技成果应用、能够从整体上有效反映中药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均一稳定等特征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强化中药材和饮片的基础作用,逐步做到每个品种有科学规范的安全性数据,要有与活性直接相关的有效性控制方法和专属的能反映整体特征的质量指标。,针对药味成分复杂、标准物质难求、指标成分缺乏专属性的品种,建立专属性强、多成分同时控
10、制的质量指标,建立完善有效活性成分测定、多成分同步定量,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检测技术。探索并推行以中药标准对照提取物为对照的质量评价体系,形成新的更为科学、能真实反应中药内在要素的、能被国际普遍认可的质量标准控制体系和模式。,继续提高中药安全性控制水平对中国药典中标有“大毒、有毒、小毒”的中药材及饮片,进行系统的毒理学研究,从本版药典开始,计划分阶段、系统规范地对常用中药材、饮片安全性研究并建立数据库。以现代科学实验数据诠释古代本草的经验,通过系统的毒理学研究,提出和制定安全的药物配伍、用药剂量和合理的限度范围,这是中医药走向现代科学的奠基性工作,是中药面向国际社会、引领国际标准首要解决的问
11、题。建立完善内源性有毒成分和外源性有害物质限度控制技术方法,建立100个常用中药材和饮片的安全性数据库。,大幅度增加和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制定内源性有毒成分和外源性重金属及有害残留物(农残、二氧化硫、真菌毒素、钴-60辐照残留、溶剂残留等)控制的方法、限度。进一步加强高风险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控制,研究建立中药注射剂异常毒性、过敏反应、高分子聚合物、蛋白、树脂等有关物质检查的新方法。探索中成药品种灭菌方法正式纳入药典标准正文的可行性以保障安全和推进产业进步。,继续加强中药有效性质量控制遵循中医临床用药经验,传承和提高相结合,对性状、成分差别较大,或中医临床使用不同的多来源中药材继续深入研究,按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分析 贡济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1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