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文化比较:第一讲概说.ppt
《中西方文化比较:第一讲概说.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文化比较:第一讲概说.ppt(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西方文化比较,第一讲 文化概说 一、什么是文化,“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在中国的古籍中,“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礼乐制度、法律条文等。“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文化”是指以礼乐制度教化百姓。汉代刘向在说苑中说:“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此处“文化”一词与“武功”相对,含教化之意。,文化一词的中西两个来源,殊途同归,今人都用来指称人类社会的精神现象,抑或泛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历史学、人类学和社
2、会学通常在广义上使用文化概念。,广义:文化是指人类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成果的总和,包括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狭义:文化是指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上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一般而言,凡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均属狭义文化。对文化的理解,更应该把他看作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带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社会意识、道德制度等观念。,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的其它能力和形成的习惯。”,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
3、科拉克洪:“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价值观念 道意识形态 思维方式 处世哲学,二、文化的三个组成部分 符号 价值观 规范,1.符号是文化的基础 文化的核心是其符号系统,如文字。各文字体系有相应的认知心理。符号是指能有意义地表达事物的信息,信息是事物的状态或对事物状态的描述。符号是文化的基础,是文化的表达形式。,如语言符号,艺术符号,数字符号,科学符号等等
4、。其中,语言文字和数字符号是最基本的符号。,语言符号,数字符号 一 壹 1,2.价值观是文化的的核心 价值观是判断孰是孰非,孰重孰轻的标准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是文化的最高境界。,王国维肖像,当今人类最高价值观:自由、平等、正义/真、善、美。,价值观虽各具特色,但有先进落后之分。文化的先进与落后,主要是价值观的先进与落后。如,自由 专制 平等 特权 正义 邪恶 真 假 善 恶 美 丑,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其根本差别就在于文化的差别,在于价值观的差别:人本位、君本位与神本位的差别。,3.规范是文化的重要内容 制度规范 道德规范 习惯规范,习惯规范约束力比较弱;道德规范
5、约束力比较强,违背了要受到舆论的谴责;制度规范则是由国家制定的法律,违背了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作为文化,价值观首先要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制度之中,或凝固在一个国家的制度之中。,一个国家的制度,是文化,是价值观的体现。反过来,某种制度又巩固着某种价值观。制度规范虽各具特色,但显然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体制改革,就是革掉落后的制度,创造或引进先进的制度。,三、文化的层次和结构 关于文化的层次和结构,有以下几种观点:(1)两分说: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2)三层次说:物质,制度,精神;,(3)四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行为),思想与价值(精神);(4)六大子系统: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
6、俗习惯。现代文化学界多采用四层次说。,1.物质文化,也称为物态文化 物质文化总和 物质文化创造的基础和表现 物质文化文化结构的表层,2.制度文化 人创造的符合人生存的社会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准则。制度文化文化结构的中层:政治制度,济济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法律制度,宗教社团以及教育、艺术等组织制度等。,3.精神文化 也称作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精神文化文化结构的深层 精神文化的特征:抽象性,相对独立性 以观念形态呈现,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7、,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4.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约定俗成的习惯和定势,是以民风民俗形态出现。,四、文化的特征与类型(一)文化的特征 1.同一性 2.时代性 3.民族性 4.地域性,(二)文化的类型 汤因比历史研究:“人类历史上产生过21个 文化类型:西方、拜占庭、俄罗斯、伊朗、阿拉伯、印度、远东、希腊、叙利亚、古代印度、古代中国、朝鲜日本、米诺斯、苏美尔、赫梯、巴比仑、埃及、安第斯、墨西哥、于丹加、马雅文明。”,季羡林认为:人类有史以来,总共形成了四大文化圈:古希腊、罗马一直到近代欧美的文化圈,从古锡伯来起直到伊斯兰国家的闪族文化圈,印度文化圈和中国文化圈。,梁漱溟把文化分三大类型:西方文
8、化 印度文化 中华文化,五、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回顾(一)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1877年到1879年,被公派到英国留学,1912年严复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体现了严复在当时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严复最先明确地认识到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异是“自由不自由异耳”。严复在论世变之亟中指出:“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政化之极则。”,“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
9、;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愉。其接物也,中国美谦虚,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二)李大钊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 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1913年冬,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1918年李在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文中指出:“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方 文化 比较 第一 概说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10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