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版本.ppt
《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版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复习提纲版本.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文言文复习,(课内篇),七年级篇目,论语伤仲永孙权劝学口技,论语,1.论述学与思之间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2.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3.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的句子是:4.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句子是:,伤仲永,一、用原文回答问题。1、文中交代方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及家世的句子是:2、刻画出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的句子是:3、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具体做法是:4、“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5、点明方仲永天赋消失的一句话是:,伤仲永,6、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令作诗,不能
2、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7、仲永变成普通人的原因的是:8、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9、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由于: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二、理解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2、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写仲永身世的作用)?3、文中邑人奇之的奇有什么含义?4、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伤仲永,6、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7、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文章最后一段议论讲述了什么道理?作者通过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
3、在说明什么道理?8、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伤仲永,孙权劝学,一、用原文回答问题1、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理由是:学习目标是:2、孙权告诉吕蒙的学习方法是:3、吕蒙拒绝学习的理由是:4、鲁肃对吕蒙变化的强烈反应是:5、表明吕蒙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孙权劝学,二、内容理解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了什么?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孙权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侧面描写,其作用是(“大惊”一词在文中有何作用):5孙权、吕蒙、鲁肃,他们分别有什么性格特征?6.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口技,一按原文填空1、统领全文,点明
4、主旨,为下文埋下伏笔的一个字是:2、文中极写声响的多杂,盛赞表演者口技之“善”的语句:3、文中写口技表演以假乱真,让人惊慌欲逃的语句:4、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有:5、第二自然段中“”这一句写出大儿醒后心里不高兴的情绪。6、表现人们在火场中惊恐万状的句子是:7、表现火势的猛烈和火场的纷乱的句子是:,口技,二内容理解1、正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有什么作用?2、文中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有什么效果?作用?3、口技艺人表演了哪些场景?4、文章首尾都交代了“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起到什么作用?5、第三自然段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几句话的作用是什么?6、“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5、”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八年级篇目,桃花源记 送东阳马生序 陋室铭爱莲说 小石潭记三峡 岳阳楼记记承天寺夜游 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 满井游记与朱元思书 马说,桃花源记,一按照原文填空1本文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3、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4、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最能表达作者理想的句子)5、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桃花源记,二理解1.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2、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简答):3、本文的哪
6、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4、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5、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7、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三、主题升华1情感: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2情节:发现桃源进入桃源作客桃源辞别桃源再寻桃源3、虚构目的: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
7、社会的追求。4、作品意义:尽管这种理想不可能实现,但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5.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陋室铭,三理解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采用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主旨句及其作用。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陋室的环境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呢?
8、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两句运用什么写法?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有什么言外之意?,陋室铭,6.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陋室之雅?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句的用意?8.“何陋之有”的含义?9.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所表现的作者的生活志趣。(安贫乐道)10.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作者的陋室还有什么可取之处吗?,爱莲说,理解1.作者爱莲的原因?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4莲是什么形象的化身?5.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爱莲说,6.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7.文章的表现手法:8.“菊之爱,陶后鲜
9、有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有何言外之意?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个反问句表达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三峡,理解1文章的结构:第一部分写三峡的山 第二部分写三峡的水2三峡山水的特点:三峡的“山”:三峡的“水”:3.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4.写山高峻的句子: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5.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三峡,6.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7.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8.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引用渔歌作用:9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作者是
10、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记承天寺夜游,理解1.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3.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是:,记承天寺夜游,5、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描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6.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描绘 月色积
11、水空明 作用:比喻生动形象 如临其境竹柏藻荇交横 特点:皎洁、澄清思想情感赏月的欣喜 被贬的悲凉 自我排遣的达观 人生观热爱生活、旷达处世,湖心亭看雪,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及当时环境的句子是:2、描写雪景的句子是:3、点明作者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4、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收束全文的句子是:,湖心亭看雪,七、课文内容理解 1、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其中有何深意?、“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想一想这句中“绝”字的妙在何处?、“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
12、”字写出了什么景象?、“与云与山与水、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词对表达中心有何作用?、“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湖心亭看雪,、哪些动词表现作者的“痴”?“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作者引用舟子的话有什么用意?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9、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10、从全文看表现作者什么感情?11、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12、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与朱元思书,理解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富春江沿岸的奇山异水?2.作
13、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3.第一段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从富阳至桐庐一路上的奇山异水。交代了观赏的角度和方式“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概括了观赏到的景物的总体特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与朱元思书,4.第二段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异”(清、急)之特点。作者先对江水进行了正面描写,直截了当地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接着作者通过侧面描写水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再次突出
14、水清的特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得十分出色。“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用了什么修辞?作用?作者使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了离弦的箭、飞奔的骏马这两个形象,突出江水的湍急。,与朱元思书,5第三段详写了富春江夹岸的奇山,并抒发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了山的态势“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突出山高峻的特点)。从听觉角度描写了山中的动物“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突出了山中富有朝气、各种声响和谐悦耳。从视觉角度描写了山中的植物“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
15、时见日”,突出山林的清幽静谧的特点。作者还通过游人的感受侧面烘托了两岸高山宁静清幽、让人流连忘返的美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话还含蓄的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热爱自然、淡泊名利,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马 说,理解1.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用原文的语句回答)2.能体现千里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什么?3哪些句子可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4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马 说,5作者是如何描述千里马因肚饥而无法发挥才能的痛苦的?6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7本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或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文言文 复习 提纲 版本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10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