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实施.ppt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实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实施.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实施,四川省凉山州教育科学研究所谌 业 锋,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着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信息素养即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而必须具备的收集、分析、处理、交流和呈现信息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中小学信
2、息技术教育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与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同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所以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一、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任务二、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 三、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理念 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五、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六、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原则七、信息技术教育组织与实施,一、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任务,中小学信息
3、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二、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
4、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能够在他人的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B.初
5、中阶段,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在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C.高中阶段,1、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
6、传输、处理、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3、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4、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5、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6、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7、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8、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三、信息技术教育的基本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部分,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象
7、以前只注重讲练结合,只要求学生会,而应该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统整,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要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信息技术”不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先进理念的技术支持。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得以使教学上的先进理念有了技术支持。例如,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如果能以教育资源和网络技术作为支撑就能更好地得到贯彻。(2)先进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已渗透到各门学科中,例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技术
8、与课程的整合等。,(3)先进技术的学习。指信息技术本身的学习,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4)思想教育中新形式、新问题。加强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思想教育提供了新的、好的形式,但也有不少问题。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法制和道德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表现形式指的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几种形式以及必备条件。如,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在研究性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等,而计算机及网络设备则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所必需的设备。信息技术本质上应是一门工具性课程,不宜学科化太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门培训性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
9、备一些最基本的信息素养等。,(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应注意,1.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环境的创设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部分。在“硬环境”上,首先要把计算机房做成一个小型的局域网,教师在机上要安装网络教室管理软件,便于教师控制和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把“广播教学”变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舞台。在“软环境”上,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因此在教学中,应当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要为“技术”找个“载体”,为学生创设一个“练兵”的机会,促成学生对知识真正有意义的建构。,2.任务驱动式教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教学中过于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
10、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网络的搜索引擎时,可让学生做一个导游,把自己最喜欢的旅游景点介绍给别人,也可以小组合作做一个关于家乡的专题报告。,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学生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支撑尽快搜寻与问题解决相关的信息。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供了保障,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部分又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了舞台。,为了更
11、好地进行课程整合,一方面,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指导小组中安排一个信息技术教师,当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有技术需求时,作为学生的信息技术顾问,进行信息技术的专题培训。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上设计来源于各学科课程与生活的主题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技术来学习方法与策略。主题化教学是一种在学习资源环境下的教学,在信息技术课的主题活动中,可以制作一些主题学习活动网站,以此为学习阵地,让信息技术课的技术性和文化性相结合,在信息技术课中构建一种学习实践的环境。,四、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各地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当地
12、的实际情况在两类模块中选取适当的教学内容。,A.小学,模块一 信息技术初步(1)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如计算机、雷达、电视、电话等。(2)了解计算机各个部件的作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3)认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应用。,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1)汉字输入。(2)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3)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1)绘图工具的使用。(2)图形的制作。(3)图形的着色。(4)图形的修改、复制、组合等处理,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1)文字处理的基本操作。(2)文章的编辑、排版和保存。模块五 网络的简单应用(1)学会用创览器收集
13、材料。(2)学会使用电子邮件。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作品的简单介绍。(2)多媒体作品的编辑。(3)多媒体作品的展示。,B.初中,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1)信息与信息社会。(2)信息技术应用初步。(3)信息技术发展趋势。(4)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5)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软件简介。,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1)汉字输入。(2)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发展。(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4)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5)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1)文本的编辑、修改。(2)版式的设计。,模块四 用计算机处理数据(1)电子表格的基本知
14、识。(2)表格数据的输入和编辑。(3)数据的表格处理。(4)数据图表的创建。模块五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1)网络的基本概念。(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对览及下载。(4)电子邮件的使用。(5)网页制作。,模块六 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1)多媒体介绍。(2)多媒体作品文字的编辑。(3)作品中各种媒体资料的使用。(4)作品的组织和展示。模块七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1)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2)计算机硬件及基本工作原理。(3)计算机的软件系统。(4)计算机安全。(5)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6)计算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C.高中,模块一 信息技术基础(1)信息与
15、信息处理。(2)信息技术的应用。(3)信息技术发展展望。(4)计算机与信息技术。(5)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介(1)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2)汉字的输入。(3)用户界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4)文件、文件夹(目录)的组织结构及基本操作(5)系统中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和维护。(6)操作系统简单工作原理。,模块三 文字处理的基本方法(l)文本的编辑。(2)其他对象的插入。(3)特殊效果的处理。(4)版式设计。,模块四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1)网络通信基础。(2)因特网及其提供的信息服务。(3)因特网上信息的搜索、创览和下载。(4)电子邮件的使用。(5)因特网上其他应用。(6)网页制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学 信息技术 教育 课程 理念 实施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09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