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程设置和目标.ppt
《中学历史课程设置和目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课程设置和目标.ppt(1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中学历史课程设置与目标,江苏教育学院历史系,一、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从历史教育与自然、社会、思维三个层面出发,构建其价值体系:1科学价值历史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并揭示其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历史教育的科学价值在于通过历史发展的具体历程,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从而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客观规律,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政治价值历史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学科,其本身就具有人文社会科学所具有的阶级性、民族性、时代性、创造性的特征。,历史教育,尤其是本国史教育,通过叙述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及对世界文明发展所做的贡献,就能够从中形成相应的民
2、族意志,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这就是历史教育所蕴涵的政治价值。,3理智价值培根的一句名言是“读史使人明智”。17、18世纪,许多教育先驱者都强调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在基础教育课程的开设中,将其列为必修课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教育对提高公民素养所具有的理智价值。,历史教育通过对世界各国、各时代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和交往关系的介绍,加深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理解,开拓国际视野、形成国际意识,培养适应国际化社会的公民素养,具有重要的理智价值。,4伦理价值易经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可见,在形成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3、历史首先有着丰富的内容。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高尚情操、坚强意志、良好性格都能给予学生以深刻生动的教育,使学生的思想信念和人生价值受到熏陶和感染。,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学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人生价值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壮语;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公而忘私精神。其言行,感人肺腑,催人奋进。,商鞅为坚持变法而流血牺牲;班超为报效祖国而立功边陲;王昭君为“和亲”大业而远嫁漠北;诸葛亮为匡复蜀
4、汉而鞠躬尽瘁;范缜为追求真理而不卖论取官;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而孜孜追求。其事迹,令人鼓舞,只争朝夕。,5借鉴价值历史被人们喻为一面镜子。唐太宗就说:“以古以镜,可以知兴替”。列宁也认为:“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司马光著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目的在于:“专取关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以使当权者能从该书中“鉴前代之兴衰,考当今之得之,嘉善矜恶,取是舍非”。宋神宗为此书题名:“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历史的借鉴价值在世界各国中具有普遍性,例如:从人心向背的巨大历史作用中,可以得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经验教训。从勾践与夫差兴替的反差中,可以得出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必要
5、。,从楚汉战争刘邦取胜而项羽失败的史实中,可以得出人才对于事物成功的关键作用;从官渡、赤壁、淝水等战役的反思中,可以得出骄兵必败的规律。江泽民同志十分重视历史教育,并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6思维价值 恩格斯在论马克思的中说:“历史从什么开始,思维进程也应从什么开始,而思维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通过了解历史演进的过程,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分析,历史规律的抽象概括,也就是通过历史教育,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评价等思维能力,发展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7审美价值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人也按照美的规律
6、来塑造物体”。历史教育过程就是人类发现美、鉴赏美的过程。自然美、社会美、行为美、艺术美无不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流光溢彩,历史丰富多彩的内容为表现美,创造美提供了条件。,二.历史课程沿革和历史教学目标演进课程的定义: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到课程,如“小立课程,大作工夫”等,其涵义是指功课及其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1859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西方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简称学程。我国学术界对课程的定义为:学科或教学科目。广义的课程还包括学习者的学习经验或体验。,1清末历史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1904年,清政府在新政中推行“癸卯学制”,首次将历史课程
7、作为中小学课程的必修课。奏定学堂章程中关于历史课程的设 置如下:,一年级 中国史 3课时二年级 中国史及亚洲各国史 3课时三年级 中国本朝史及亚洲各国史 2课时四年级 东西洋各国史 2课时五年级 东西洋各国史 2课时,其教育目标为:当专举历代帝王之大事,陈述本朝列圣之善政德泽,暨中国百年以内之大事。讲古今忠良贤哲之事迹,以及学术、技艺之隆替,武备之驰张,政治之改革,农、工、商业之进境,风俗之变迁等事。,详于近代而略于远年;五十年以内之事尤宜加详,说近世者十之九,说古事者十之一,并示以今日西方东侵东方诸国之危局。(世界史)详于大国而略于小国,详于近代而略于远年;五十年以内之事尤宜加详;说近世者十
8、之九,说古事者十之一。,凡教历史者,注意在发明实事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2民国时期历史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民国初期(1912-1913)民国政府于19121913年颁布“壬子癸丑学制”,以取代清末“癸卯学制”。课程设置:根据1913年 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和1913年中学校课程标准设置如下:,一年级 本国史(上古、中古、近古)2课时二年级 本国史(近世、近代)2课时三年级 东亚 各国史、西洋史 2 课时四年级 西洋史 2课时,历史教学目标:a历史要旨在使知历史上重要事迹,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b本国历史授
9、以历代政治文化递演之现象与其重要事迹。c外国历史授以历史大事之变迁,著名各国之兴亡,人文之发达,及与本国有关系之事迹。,北洋政府时期历史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1922年,北洋政府推行“壬戌学制”,废欧洲学制而取美国学制。其变化为:其一是采用“六三三”学制,中学阶段分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其二是课程采用选科制(包括必修、选修)和学分制。,历史为初中必修课,与公民、地理归属社会学科;高中文理分科,文化史作为必修课。初中历史采取中外史合编的体例,从上古叙述到近世(现代),以世界史为纲,而于中国史部分则较为详细。,历史教学目标:a研究人类生活状况之变迁,以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制御天然的能力。b启发人类的同情心
10、,以养成学生博爱、互助的精神。,c追溯事物的原委,使学生了解现代各项问题的真相。d随时以研究历史的方法指导学生,以养成学生读史的兴趣与习惯。,高中文化史也采取中外文化史合编的体例。历史教学目标:a注重研究世界文化之源头,及其同流交感之效果。b说明世界文化之性质,及现代文化问题为主旨。,c以领会现代为归宿。d指示研究途径,多与学生以自己研究之机会。e说明一时期历史局势之概观,参用问题式以维持兴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历史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全国统一后,颁布了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初中历史课程设置:一年级 本国历史 2课时 二年级 本国历史 2课时 三年级 外国历史 2课
11、时,历史教学目标:a研求中国政治经济变迁的概况,说明近世中国民族受到列强侵略之经过,以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并唤醒其在中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b研求重要各国政治经济变迁的概况,说明今日国际形势的由来,以培植学生国际的常识,并养成其远大的眼光与适当的国际同情心。但同时仍注重国际现势下的中国地位,使学生不以高远的理想,而忽忘中国民族自卫的必要。,c研求各国重要民族学术文化演进的概况,与中国学术文化演进的经过,使学生略知现代人类生活与文化的由来。d对于中外各时代的政治状况,特别注意说明现代民权发展的由来,以树立学生政治训练与运用民权的基础。,e对于中外各时代之经济状况,特别注意说明现代经济状况与重
12、要社会问题之由来,以阐明民生主义之历史的根据,并促进学生对于民生问题之注意与了解。,f由历史实例的启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服务人群与精进不息的精神,并增进其观察判断的能力。g使学生明了近代科学对于物质文明及社会进化的贡献。,1936年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教学目 标:(课程设置不变)a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b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我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c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
13、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d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心。,3建国后历史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1949-1952年历史课程设置初一 中国古代史 3课时初二 中国近代史 3课时初三 世界史 3课时高一 中国近代史 3课时高二 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史 3课时高三 世界史 3课时,1953-1956年历史课程设置1953年7月,教育部颁布中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并参照苏联学制:初一 世界古代史 3学时初二(上学期)世界古代史 3学时(下学期)中国古代史 3学时初三 中国古代史 3学时,
14、高一 世界近代史 3学时高二(上学期)苏联现代史 3学时(下学期)中国近代史 3学时高三 中国近现代史 3学时,1956年历史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历史课程设置:初一 中国古代史 3学时;初二 中国近、现代史 3学时;初三 世界史 3学时;高一 世界近、现代史 3学时;高二 中国古代史 3学时高三 中国近、现代史 3学时,初中历史教学目标a通过祖国从古到现在的重要历史事实,使学生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他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决定的作用。b应当了解中国历史是各族人民的历史。,c应当了解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一般站在世界文化的最前到,祖国人民对全世界作了极其巨大的贡献。d应当了解我国
15、的各民族都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e应当了解我国在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下,一步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我国人民不断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反对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不断地摸索救国的道路。,f通过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反帝、反封、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的史实,通过我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成就,通过我国人民在争取全世界持久和平的斗争中所起的重大作用,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自觉的、积极的建设者和保卫者。,1963年历史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根据中央“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1963年5月,教育部制定了全日制中学历
16、史教学大纲。历史课程设置:初二 中国史 3课时初三 世界史 2课时高二(上学期)世界现代史 2课时(下学期)中国现代史 2课时,历史教学目标:a在于给学生以有关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情况。,b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胜利。c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树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的信心和决心。,1978年历史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历史课程设置:初二 中国古代史 2课时初三 中国近、现代史 2课时高一 世界史(上学期)2课时(下学期)3课时,历史教学目标:a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
17、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树立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历史按规律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c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热爱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学习革命英雄的高贵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以提高学生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1980年历史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历史课程设置:初一 中国古代史 3课时初二 中
18、国近现代史 2课时高一 世界史 3课时高三 选修通史(文科),历史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树立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历史按规律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这些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c思想教育目标: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英雄的高贵品质,提高献身“四化”的自觉性,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和决
19、心。,1986年历史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1986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并作为义务教育大纲实施前的过渡性大纲。历史课程设置:初一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 3课时 初二(上)中国现代(下)世界史 2课时 高一 世界史 3课时 高三 选修通史(文科),历史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能力目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c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
20、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贵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1990年历史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历史课程设置:初一 中国古代史、近代史 3课时初二(上学期)中国现代史 2课时(下学期)世界史 2课时高一(上学期)中国近现代史 2课时(下学期)世界史 2课时高二 世界史 2课时高三 中国古代史(选修)6课时,历史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b能力目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c思想教育目标:要求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
21、义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祖国主义事业、热爱共产党的真挚感情,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高尚品质,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献身的精神。,1992年历史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教育部1992年颁布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学大纲历史课程设置:初一 中国历史 2课时初二 中国历史 3课时初三 世界史 2课时,1992年初中历史教学目标:a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b要求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
22、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1996年颁布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历史课程设置:高一 中国近现代史 3课时高二 世界近现代史(限选)2课时高三 中国古代史(限选)2课时,2000年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a知识目标:要引导学生通过中国史和世界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b能力目标: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
23、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c思想教育目标: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要求学生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正确看待国际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要使学生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
24、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2000年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a知识目标:要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b能力目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历史 课程 设置 目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08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