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ppt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与业务操作.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 八 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策略手段。,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可以直接控制 的,其运用有利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 标的实现。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三类。,定义:对货币供给总量或信用总量和一般利率水平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根本特点:针对总量进行调节,又称数量工具,第一节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涵义 涵义: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
2、币机构按规定比率上缴存款准备金。就目前来看,凡是实行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一般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二)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1.保证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资金的 流动性。2.集中一部分信贷资金。3.调节货币供给总量。,(三)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优缺点,优点:它对所有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力度大,速度快,效果明显。局限性:其一,对经济的振动太大。其二,法定准备金率的提高,可能使超额准备率较低的银行立即陷入流动性困境。,(四)金融创新对准备金政策效率的影响,融资证券化降低了实际提缴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率的弹性增强,(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
3、整及其世界 范围内的降低趋势,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适时调整,是该政策工具发挥作用的基本方式。我国在1984年开始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国家中央银行降低了它们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我国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有息的。,美国准备金制度的主要特点为:1)准备金不付息:对超额准备和结算账户付息。2)准备金构成宽泛: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3)分段计提和起征豁免:存款未达到一定数量时,其准备率为零,超过这个规模才需缴纳准备金。这种规模每年调整,它反映银行系统的发展。,1984年的准备金资料,随后,美联储采取措施降低准备率,1990年十二月以来,对非个人的定期存款的准
4、备率由3%降至零。1992年四月交易账户准备率由12%降至10%。1994年,400万以下的负债不要交准备金。2000年,5190万以下的交易账户只要交3%准备金,超过这个规模要交10%的准备金。美国准备率的降低反映美国商业银行的自律谨慎作风的加强和货币银行制度,的完善。4)对不同银行计提不同的准备金:小银行的准备金比例相对要低。5)准备金可以追加:货币控制法授权联储委员会在非常时期,为贯彻货币政策的需要,可以对交易账户征收高达4%的补充准备金。与一般准备金不同,这种补充准备金可以获得利息。此外,该法还授权联储委员会征求国会意见后,对180天的普通债券征收准备金,这种准备金还可以,运用于其它负
5、债。6)准备金可以结转提前:为了满足银行缴纳准备的适当弹性,联储要求银行保持两周准备的平均余额,而不是要求每天有个特定的数量。联储也提供在某种限制中的准备金结转,超过4%的准备和结算账户可以用于满足下一个时期的准备需求;这个时期4%的准备不足可以用下个时期超额准备来弥补,超过这个结转率的准备不足要征收高于再贴现率2%的罚息。7)按照平均余额计提准备金:,中国准备金制度的特点:1)一刀切的准备金率:由40%的高位下跌至13%准备金率加8%备付金率,6%准备金率加57%备付金率,然后两金合一6%,2004宏观调控,又使其回升到8%,目前约为20%。2)准备金构成狭窄:仅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3)没有
6、起征豁免:4)对准备金支付利息:不符合中央银行存款不付利息的国际惯例。,二、再贴现政策,(一)再贴现政策的主要内容,涵义: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的办法,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从中央银行获得的再贴现贷款和超额准备,达到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一般包括:一是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 二是再贴现率的调整;三是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中国人民银行再贴现的操作体系:,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金融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 的需要,不定期公布再贴现优先支持的行 业、企业和产品目录。中国人民银行对各授权窗口的再贴现操作效 果实行量化考核。,(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1.
7、再贴现率的升降会影响商业银行等存款货 币机构贷款量和货币供给量。2.再贴现政策对调整信贷结构有一定效果。3.再贴现率的升降可影响公众预期。4.防止金融恐慌。,(三)再贴现政策的优缺点,优点:中央银行可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 职责,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既可以调节货币总量,又可以调节信贷结构。局限性:其一,调整贴现率的告示效应是相对的 其二,利差将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发生较大 的波动。其三,控制货币供给量的主动权并不完全在 中央银行。,四、金融创新的再贴现效率的影响,创新使再贴现条件的规定失去意义创新削弱了调整再贴现率的作用力,三、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
8、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准备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一)公开市场业务的内涵 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卖出或买进二级市场债券,用以调控信用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方式的类型,主动性业务防御性业务,24,利率体系及其结构,25,1、利率体系 是指在一个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息率以及各种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利率结构、以及各种利率间的传导机制。,利率结构,包括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利率的期限结构是指不同期限债券的利率之间的关系。利率与期限的关系有三种类型:(1)水平型说明利率与期限没有关系;(2)渐升型
9、说明利率是期限的增函数,期限越长,利率越高,期限越短,利率越低。(3)渐降型说明利率是期限的减函数,期限越长,利率越低,期限越短,利率越高。,零息债券的到期收益率等于相同期限的市场即期利率,28,2、利率结构 就我国情况而论,利率体系结构主要有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1)在中央银行利率中主要有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再贴现(再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2)在商业银行利率中主要有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吸收的各种存款利率,发行金融债券利率,发放各项贷款利率,商业银行之间互相拆借资金的同业拆借利率。(3)在市场利率中主要有各经济单位和个人之间
10、直接借贷货币资金的利率,及政府部门、企业发行各种债券的利率。,29,3、各种利率间的传导机制 在各种利率中,中央银行利率对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具有调节作用,甚至中央银行调整利率的意图都对其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人们把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称为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灵敏地反映着货币资金供求状况,因而是中央银行调整利率的指示器。,30,各种利率之间的传导机制是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的:1.一方面,中央银行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利率,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影响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进而调节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供求状况,使市场利率朝着中央银行的调节目标变动;2.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直接在金融市场
11、上买卖有价证券,调节市场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进而调节商业银行利率和市场利率;3.最后,中央银行一般把市场利率作为其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依此监测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动情况相应采取调节措施,其中包括调整中央银行利率。,31,利率的决定,32,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1、社会平均利润率利息不过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因此,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一般来说,企业向银行支付的利息不可能超过平均利润或等于平均利润,否则,企业就会无利可图。至于最低界限,马克思认为不能低于零,因为低于或等于零,本身就无所谓利息或利息率,银行也就无利可图。因此,利息率只能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摆动。2、货币
12、供求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条件下,借贷资本供过于求,利率下降;借贷资本供不应求,利率上升。,33,3、物价水平 一般来说,物价上涨会引起利率上涨,因为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银行放款时要考虑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可能带来的损失,为避免这种损失,就采取提高利率的办法,通过提高利率,防止(贷出)货币的贬值。另一方面,政府通过调高利率能控制需求,紧缩通货,从而稳定物价。,34,4、国家经济政策 如果经济发展过快,国家要采取紧缩政策,就应提高利率。因为提高利率增加了对企业的压力,迫使一些对利率没有承受能力的企业减少生产,减少借款,达到紧缩信用的目的。若国家要刺激经济增长,可降低利息率,在产品价格不降低的情况下,就意
13、味着企业利润的增加,从而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具体做法是,通过中央银行制定的利息率进行调节。,35,5、国际利率水平 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水平的影响是通过资本在国际间的移动实现的。当国内利率水平高于国际利率水平时,外国的货币资本就会向国内流动,从而增加国内货币资本的供应,使利率趋于下降。反之,当国内利率水平低于国际利率水平时,不仅外国资本要流出,而且本国资本也会流出,从而减少国内市场货币供应量,使利率升高。,36,二、西方学者的利率决定理论 1、储蓄投资利率论 2、货币供求利率论 3、可贷资金利率论 4、ISLM利率论,(三)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机制,1.调控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
14、量。2.影响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3.与再贴现政策配合使用,可以提高货币政策效果。,四 影响利率和汇率的途径,利率:公布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利率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汇率基础货币投放量公开市场操作中形成的利率水平,(五)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比较,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中央银行债券1981年,我国恢复了国债发行;1987年,批准金融机构办理柜台交易使得国债二级市场出现;1990年,我国集中性撮合成交的国债交易市场出现;1994年,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首次发行。,今年截至6月10日,发行国债6198.1亿元,金融债10984.5亿元,企业债2926.9亿元,公司债813.5亿元,中期票据3455
15、.66亿元,短期融资券4707.37亿元,以及可转债等其他类债券共计29181.33亿元。这一万多亿规模的金融债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政策性银行债9314亿元,商业银行债1456.5亿元,商业银行次级债券124亿元,保险公司债90亿元。2012年5月末,5.9万亿元存量政策性金融债中,有将近4.8万亿元被商业银行持有,占据了商业银行总共持有的10万亿元债券的近一半。,国债由财政部、央票由人民银行发行企业债由发改委核准发行与监管,公司债则由证监会审批发行与监管。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由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与管理,从发行与交易场所来看,我国形成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主、交易所市场为辅的相互隔绝的债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工具 业务 操作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0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