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阶段复习策略.ppt
《中国古代史阶段复习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阶段复习策略.ppt(7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欢迎各位同仁来开发区一中指导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国古代史复习策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中 张书林,主要内容,一、三年高考回顾与展望二、阶段复习策略1。课时安排2。逐节逐目落实知识点3。阶段特征的归纳与阶段专题讲解4。单元练习及讲评三、古代文明史专题略讲,一、三年高考回顾与展望,1。回顾2004、2005、2006年文科综合历史高考题所涉及的古代史专题;2。几点想法。,政治文明专题:,2004年中俄关系。中日往来。民族融合发展中华文明。农民运动。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中华历史由各民族共同创造。人权推动人类文明。各民族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2005年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政策。海峡两岸交往。政治经济
2、制度变化反映时代特征。唐太宗、乾隆“华夷”观及其影响。台湾。2006年政治机构与制度的变化;元明清对地方的管理;谈判谋求和平;历代不断完善职官制度;政治文明之一制度的变迁。,1。制度:地方官制;政治经济制度;政治机构;对地方的管理;完善职官制度;制度的变迁。2。民族:民族融合;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历史;民族政策;“华夷”观;谈判。3。外交:中俄关系;中日关系。4。其它:农民运动;人权;台湾。未考内容:战争;政治人物;中印关系;中欧关系等。,物质文明专题:,2004年科学技术发明推动人类文明。城市的发展。民族融合发展中华文明。珠江流域文明。经济重心南移。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原因
3、。2005年水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秦国秦朝的经济。两汉河西走廊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2006年唐朝的农业;清代中后期农业税。,1。农业:农具;农业破坏生态;水利;区域经济;农业税。2。商业:城市。3。其它:秦国-秦朝经济;唐朝经济;经济重心。未考内容:农作物;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交通;民族之间经济交流;中外经济交流。,精神文明专题:,2004年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文字资料和文物。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儒家学说。中日往来。中国古代典籍。中华历史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科学技术。2005年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特点。图书报刊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科学技术推动
4、历史进步。友好往来促进人类文明。2006年中华文明融汇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发展。中西科技比较。“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人文奥运-古都北京”。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书籍翻译。科技进步和创新。,1。科技:四大发明;科技推动历史;中西科技比较;科技进步与创新。2。思想:儒家思想;各种思想互相借鉴。3。文艺:文学作品;奥运会徽。4。文献:文字资料和文物;古代典籍;图书报刊;书记翻译。5。交流: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历史;中华文明融汇各民族文化;友好往来促进文明;文明的对话;中西文化交流。未考内容:医学;宗教;造型艺术等。,几点想法,1,政治文明以制度的继承与创新为命题的主要着眼点,包括一些政策
5、的调整;另有和谐的民族关系、和谐的国际关系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2,物质文明主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历史鉴戒;另有物质文明的交流。3,精神文明常考常新,学史方法、文献解读、科技推动文明进步考得比较多,但是,精神文明的继承与创新、交流与融合是命题的主要着眼点。,阶段复习策略之一、课时安排,第一轮复习至关重要,这是夯实基础的关键阶段,因此,时间安排要充足。原则上每一节使用一个课时。归纳阶段特征,讲解阶段专题,使用一个课时。一节课进行单元检测,一节课讲评。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安排如下:,先秦7课时秦汉附魏晋南北朝10课时隋唐10课时宋元9课时明清12课时。48课时数量比较多,时间不够怎么办?我们可以统筹安排
6、正课和晚自习。大约复习完古代史需要7个周50天时间。如果时间太紧,可以合并一些次要章节。,阶段复习策略之二、逐节逐目落实知识点,最近三年,古代史选择题大都是课本知识的简单再现、简单运用。例如:2004年全国文综卷3: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回答1-4题1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D县以下不设基层组织,2005年文科综合全国卷一:1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A、在西藏设立行省 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C、在西藏设置卫所 D、设置驻藏大臣,2006年北京文综
7、:14宋辽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这些高考题,或是直接运用书本原话,或是将教材原话略加改造,或是另选材料却与教材某一段文字意思大致相同,题目都非常容易入手。因此,我们的古代史第一轮复习,应该着重让学生记忆与理解教材基本知识。基于上述认识,建议每节课这样安排:1。引导学生概括教材基本要点;2。引导学生记忆理解基本要点;3。督促检查学生记忆理解情况;4。对于记忆理解不清楚的知识点再次讲解、再次检查。,1。引导学生概括教材基本要点,让学生概括教材基本要点,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在概括
8、的过程中会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记忆。概括教材要点的基本方法是:1教师预先规定必须概括为多少个要点,迫使学生强迫自己归纳出这么多要点出来;2教材上要点明确,但是话语太长,要求学生概括在多少字数以内;3个别地方让学生自己归纳要点,既要要点齐全,又要简明扼要。,2。引导学生记忆理解基本要点,历史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是学习历史的基础,没有记忆,就没有历史学习的一切。我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记忆与理解教材。具体的方法,大家都知道得很多,如:歌诀记忆法谐音记忆法时间间隔记忆法等等但是,无论何种记忆法,学生不感兴趣,就会怎么也记不住,所以,我们首先要引起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这才是关键。,3。督促检查学生
9、记忆理解情况,历史知识的记忆,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必须及时回忆,就是孔子所说“学而时习之”。这里我们一定要运用遗忘规律来提高记忆效率: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实验的方式对遗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遗忘速度先快后慢的结论。启发: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在未等记忆的内容遗忘之前就再次复习。我们要督促学生及时复习。,爱宾浩斯的研究,还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运用:(一)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枝节容易遗忘。启发:在学习时要学会列提纲、总结大意去记忆。要从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的框架、结构、条理及大体意义。(二)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容易遗忘。启发:在学习时应理解地记忆所要记忆的内
10、容。如果所记的内容没有什么意义,那也可以创造性的赋予其意义。,(三)对有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内容不易遗忘。启发:在学习时要培养所记忆的内容的兴趣。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习这个内容,学习这些知识对我有哪些好处呢?(四)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启发:在学习时要注意内容少而精。,(五)中间材料容易遗忘,开头与结尾的内容容易记忆。前摄抑制:前面识记的内容对后面识记的内容有抑制作用;后摄抑制:后面识记的内容可影响前面识记内容的记忆效果。启发:对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分段来学习,以便增加多个开头与结尾,增强记忆效率。把重要的内容放在起床后或临睡前学习可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影响,增前记忆效果。(
11、六)用脑过度,脑机能下降时,记忆效率低。启发:劳逸结合,不要在疲劳的状态下学习。,4。对于记忆理解不清楚的知识点再次讲解、再次检查。,有些知识,学生不容易理解,也就不容易记忆,碰到这类知识点,我们要反复讲解,反复检查。我们的学生太多,不可能每一个人都检查到,因此,我们可以采取随机抽查的办法来督促学生。随机抽查的好处是每次都有可能抽到同一个人,缺点是检查的针对性不强,可以把定向检查和随机抽查结合起来进行。,可以用听写来检查学生记忆的准确度。如“嬴政”“刺史”,很多学生就容易写成“赢正”“刺(剌)使(吏)”。可以用默写来检查学生记忆的完整性。也就是在第一轮复习中,让学生知道自己把基本要点记忆全面没
12、有。可以根据教材中的一幅地图、插图、一段材料设计简单的问题,抽选学生起来分析,检查学生直接运用基本知识的完整性和准确度。,逐节复习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运用考纲指导复习。2007年考纲出台之前,我们运用2006年考纲。2。教材阅读内容、考纲上没有的内容,只让学生流览标题知识就行了。3。考点教材正文中夹的有小字、材料、地图、插图、注释、课后也有题目和材料,都要引导学生阅读、分析。4。把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不断用不同方式刺激学生,提高记忆与理解的效率。,5。第一轮资料的选择和使用。我们大多为学生征订的有一本资料,第一轮资料最好选择逐节编写、又有单元总结归纳的那种。最好我们先做,挑选其中适合
13、自己学生程度的题目,每节课留几分钟学生做题,或者提问。6。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个别人的个别讲解,10人以上的共同问题全班讲解。,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教师讲解问题,尤其是抽象性的问题,超过15分钟必然会有学生打瞌睡;因此,教师讲解10分钟之后,就要改换教学方式:学生读书;学生讲解;学生听写或默写;学生辩论;指定学生回答问题;小组分组活动;演板学生个人的活动时间过多,尤其是较差的学生,就会走神、打野、玩东西,所以要穿插安排,教师讲解、学生单独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叉进行。,阶段复习策略之三、阶段特征的归纳与阶段专题的讲解,1。阶段特征一般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分析。2。阶段特征
14、的归纳要抓住最主要的方面、最适合的切入点进行概括,舍弃一些次要的东西。3。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的编写,实际上就是按阶段专题进行的,一般是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专题,这样的专题我们完全按照教材的顺序引导学生记忆与理解就行了。,4。关于教师讲解的专题和学生阅读的专题,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专题要小,学生易于把握;专题要浅,学生易于理解;专题数量不宜多,多了反而不利于学生掌握;以2-3个专题为好;利用1-2个资料上的现存专题,如果繁琐,要加以改造,改造得方便学生理解记忆;自己有时间可以归纳1-2个新视角的专题当然,最好是备课组分工合作。下面从某一个侧面具体说说各个时期阶段特征和专题的一
15、些想法,比较全面的概括请大家参考历史学习各期的文章。,先秦时期,夏商西周的阶段特征可以舍弃,只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抓住“社会转型”这一总体特征来分析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特征。经济:由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过渡,由奴隶制生产方式向封建制生产方式过渡;政治:由分封制为基础的诸侯分立向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统一国家转变;文化:学术发展、文化昌盛,出现各种学说“百家争鸣”现象;各家学说融合趋同,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基础。,先秦专题,1。插图阅读分析能力;2006年北京题出现了学史方法专题:读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完成12-13题。12对比图5(春秋形势图),从图6(战国形势图)可以观察到的政治
16、局势变化是A“尊王攘夷”B楚王问鼎C三家分晋D秦修万里长城,我们举“嵌错赏功宴乐铜壶”来进行分析1时代和地域战国;四川。2可以反映哪些方面的历史其一,可以反映青铜铸造的历史;其二,可以反映统治阶级生活的历史;第三,可以反映雕塑的历史;第四,教材强调的是青铜装饰画的发展史;第五,装饰画反映了生产、生活和战争史。类似的专题有:如何研读文献;研究一个历史问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等,2。面对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诸子百家开出的“药方”。墨家:停止战争;任人唯贤。儒家之孟子:反对战争;实施仁政。道家之庄子:反对战争;痛恨窃国。法家之韩非子:消灭战争;中央集权。社会各阶层都厌恶战争,反映了广大人民苦于战争,统治
17、者希望运用一种学说来解决这一问题,当时只有法家学说适合这一社会转型时期的实际,因而法家学说在战国时期大行其道。,秦汉时期是中国第一个封建统一发展的高峰,归纳阶段特征可以从“大一统”这个角度来说: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并初步发展,各民族共同生活、互相促进,对疆域的拓展奠定了以后历代疆域的框架;经济上,统一推动封建经济发展;文化上,思想上出现各家融合而由儒家思想统一的局面,科技、史学、文艺都体现了大一统的风貌;丝绸之路的开通,同印度和欧洲文明的碰撞开始。,秦汉专题,1。“大一统”制度的继承与创新。渊源于秦国商鞅变法的统一度量衡、行县制等。秦统一,将秦国的土地私有制、度量衡、货币、文字、法
18、律、车轨等加以改造推向全国;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将县制发展到郡县制。“汉承秦制”,指汉朝继承了秦朝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土地私有制、度量衡制、货币、文字等;实行郡国并行制是倒退,到汉武帝才扭转过来;创新的制度有刺史制度、察举征召制、编户齐民制度、太学制度、历法太史制度、乐府制度等。古代“大一统”制度是维护农业文明正常发展最有效的方式之一。,2。治国思想的探索。,1嬴政运用的是韩非子的思想。韩非子思想的进步之处是“今胜昔”、“以法为本”、“中央集权”,局限性是“专制独裁”、愚民、不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2汉武帝运用董仲舒的新儒家思想。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阴阳家、墨家、道家的一些思想,“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古代史 阶段 复习 策略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0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