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的应用-卫星问题.ppt
《万有引力的应用-卫星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有引力的应用-卫星问题.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第4讲 万有引力与航天,卫星问题,行星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向心力,即,故r越大,a越小,故r越大,v越小,故r越大,越小,故r越大,T越大,1、定义:,卫星是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2、规律:,是相对地面静止的卫星;,3、注意:,(1)三个近似:,近地卫星贴近地球表面运行,可近似认为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等于地球半径;,在地球表面随地地球一起自转的物体可近 似认为其重力等于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天体的运动轨迹可近似看作圆形轨道。,(2)三种卫星:,是指在地球的高空围绕地球转动的卫星,轨道平面可以是通过球心的任何平面;,是
2、指贴近地球表面运行的卫星,做匀速 圆周运动的半径认为等于地球半径;,轨道近似,半径近似,重力近似,高空卫星,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地球同步卫星的主要特征有:,相对地面静止的卫星,周期一定,为自转周期T=24h;,轨道一定,在赤道平面内;,角速度一定,8.610-3/S,线速度一定;为3.2km/s,高度一定,离地面h3.6104km。,位置一定,遵循国际公约,物体在地球上随地球一起做自转运动,在地球 上不同的位置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相同但线速度 是不同的,在赤道上的物体的自转速度最大。,(3)三个速度:,是指卫星围绕地球转动时的线速度,运动半径越 大卫星的运行速度越小,卫星最大的运行速度是 近地卫星
3、的运行速度,大小等于7.9km/s;,是指在地球上发射卫星的速度,卫星要在越高的 轨道上运行,要求的发射速度就要越大,三个宇 宙速度都是发射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卫星的运行速度,卫星的发射速度,大小为7.9km/s,是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卫星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最大速度,也是 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大小为11.2km/s,使物体可以挣脱地球引力的 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或飞到其 它行星上去)的最小发射速度;,大小为16.7km/s,使物体可以挣脱太阳引力的 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的最小发 射速度;,三个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4、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宇宙速度,(4)三个加速度:,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卫星运行的向心加速度,物体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受到的万有引力:,重力加速度受纬度、高度、地球质量分布等情况影响,纬度越高、高度越小,重力加速度越大;,由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和地面的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其中T是地球自转的周期,r是物体离地轴的距离;,由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其中M是地球的周期,R是地球的半径;h是卫星离地面的高度,方向指向地心,(5)三种运行:,发射运行,稳定运行,变轨运行,卫星发射过程中,万有引力做负功,火箭对卫星做正功,速度增大,高度升高,引力势能增大。,卫星绕地球稳定
5、运行时,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卫星在轨道变换时,总是主动或其它原因使速度发生变化,导致万有引力和向心力相等的关系被破坏。卫星做向心运动,卫星做离心运动,发生变轨。在变轨过程中,由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可能出现万有引力和向心力再次相等,卫星即定于新的轨道,4、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方法,建立一个模型,抓住二条思路,运用三个关系,把天体的运动抽象成一个质点绕另一个质点做匀速圆周 运动的模型,(1)在天体表面或附近:万有 引力近似等于重力,即,(2)在高空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1)速度关系:,(2)角速度关系:,(3)周期关系:,几个物理量的比较,静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万有引力 应用 卫星 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06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