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ppt
《七年级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北魏孝文帝改革.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魏孝文帝改革,四川教育出版社 七年级 上册,课件设计:林晓华,第 3 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第四学习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魏蜀吴,西晋,十六国,东晋,宋、齐、梁、陈,南朝,北朝,历史连接:,自东晋灭亡以来,南北朝成为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南北分裂时期之一,虽然它的形成使经济发展有所停滞,但由于外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而形成的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却是中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鲜卑族是中国古代东北的少数民族之一,世居中国北方。就是居住在嘎仙洞的拓跋鲜卑部落创建了北魏王朝,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鲜卑拓跋的改革相当成功,北魏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2、人口剧增,国际交往频繁,一派东方大国强国的风貌。,历史告诉我们:,嘎仙洞位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方向公里处,是鲜卑族人的发祥地。“嘎仙”是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寻源:,你知道吗?,嘎仙洞为拓跋鲜卑祖先长期居住的石室。洞内的文化堆积最深达1.9米,出土有骨镞、石镞、陶器和打制石器,说明洞内生活的鲜卑人过着以打猎为生的原始部落生活。,拓跋鲜卑以前居住在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嘎仙洞附近的大鲜卑山,后向西南迁徙,到达今河套及大青山一带。拓跋力微首领经过几十年的征战,势力开始强盛,公元258年,东移到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附近,鲜卑部落都来归服。这样以拓跋部为首,组成了一个成分所灭。以
3、拓跋部为首的部落联盟也瓦解了。公元386年,前秦政权灭亡,逃亡在外的拓跋圭乘机收集拓跋旧部,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大会诸部,即代王位,不久定都盛乐(内蒙古和林格尔县附近),改称魏王,建魏国,史称北魏。,鲜卑的兴起:,北魏(386-534)建国之初,征服了不少部落,成为塞北地区的一个强大的政权。北魏的统治地区曾深入到晋、冀、豫等中原腹地。公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拓跋圭即皇帝位,这就是北魏道武帝。公元493年,北魏迁都洛阳。北魏政权后来发展成南北朝时期代表我国北方的一个封建王朝。,北魏的发展:,平城,洛阳,看一看:平城、洛阳的位置(注意与黄河的关系),398年建都平城
4、,493年迁都至洛阳,公元471年,拓跋宏即位,称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于467年,卒于499年,他四岁即皇帝位。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才藻富瞻,好为文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孝 文 帝:,孝文帝改革背景,鲜卑族的兴起:四世纪后期.,建立北魏,北魏统一黄河流域,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原因,影响,北魏定都平城,那里出产的粮食不能
5、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为孝文帝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孝文帝迁都,想一想:,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背景,改革措施,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年,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把都城从平城迁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禁用: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姓氏;鼓励鲜卑贵族与 联姻;采用 的官制、律令;学习 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439,鲜卑,洛阳,汉语,鲜卑语,汉族,汉族,汉族贵族,汉族,汉族,民族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进程,,阅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历史 北魏 孝文帝 改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05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