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调查培训农村数据库(杨文轩).ppt
《二次大调查培训农村数据库(杨文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次大调查培训农村数据库(杨文轩).ppt(18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甘肃省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办公室20081 兰州,甘肃省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农 村 数 据 库 建 设,甘肃省培训材料,农村数据库培训内容,一、数据库建设总体思路二、数据库建设标准及规范三、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路线四、数据库建设的方法(以MAGIS系统,SPOT-5数据为例)五、数据库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甘肃省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办公室,一、数据库建设总体思路,甘肃省培训材料,一、数据库建设总体思路,土地调查总体目标和任务数据库建设总体要求;数据库建设的基本流程;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总体思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目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
2、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总体目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任务,开展农村土地调查,以1:1万为主比例尺,查清农村各类土地利用状况。按照调查内容分: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农村土地权属调查。本次调查的重点任务,必须完成。开展城镇范围内1:500比例尺土地调查,掌握城镇土地状况,确定每宗土地界址、范围、界线、数量、用途、面积等。通过汇总分析,掌握工业等专项用地土地利用状况。开展基本农田状况调查,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基本农田保护划定资料,将基本农田保护范围落实至现状图上,
3、统计汇总出各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地类等状况,并登记上证,造册,查清全国基本农田状况。建设覆盖国家到县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实现调查信息的互联共享。与第一次土地调查的明显区别!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总体要求,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的任务是建立国家、省、市(地)、县四级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本农田等内容,集影像、图形、属性、文档等数据于一体,互联共享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总体要求,建立四级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按照数据库建设标准,以区县为单位组织开展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4、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和基本农田等进行管理,满足县级变更等业务需要;在省、市两级,结合两级管理需求和日常管理模式,整合(数据接边、坐标及投影转换等)各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构建两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满足两级国土资源管理对土地数据的基本需要。借助现有的网络系统,中央一级组织建立国家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提供对各级土地数据到地块的查询检索、统计汇总、分析输出、及时调用和定期备案等功能。各库之间提供访问和调用接口,满足数据上传、接收、交换、备份、更新、日常应用等工作需要。,数据库建设实施要求数据库建设在技术指标、标准体系、数据库结构等方面具有系统性,并与金土工程及已有数据库良好衔接;依据土地利用数
5、据库标准和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等标准开展数据库建设;以GIS为平台,满足矢量、栅格和与之关联的属性数据管理;采用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实现成果数据正确汇交和共享,能够保证国家、省、市、县四级之间的互联互通;具有数据输入、编辑处理、查询、统计、汇总、制图、输出,以及更新等功能。满足国家对土地调查数据的调查统计、数据更新和维护,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总体要求,数据库建设遵循指导思想,系统部署,合理安排。建立有效的土地基础业务与国土资源信息化内在联系,兼顾与其他国土资源管理重点工程的关系,在国土资源管理和信息化总体框架安排下有序推进。统一标准,保证质量。根据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设数据
6、库及管理系统,采用标准的空间数据交换格式和标准化的系统通讯协议,开展成果汇交和共享。严格检查验收,建立可靠成果质量保障体系。及时更新,维护数据现势性。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调查数据更新和维护机制,保证数据的现势性。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充分利用现有国土资源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体系,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体系结构,土地调查数据分中心,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基本内容,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地权属数据、基本农田数据、栅格数据、表格、文本等其他数据,具体内容如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测量控制点、行政区、行政区界线、等
7、高线、高程注记点、坡度图等;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可选)、地类界线等;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基本农田数据:包括基本农田保护片、基本农田保护块等;栅格数据:包括DOM、DEM、DRG和其他栅格数据;元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等;其他数据:包括开发园区数据等。建库单位应根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要求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对属性数据结构表等内容可进行扩充。,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基本流程,-数据库建设方案设计;矢量化底图准备;图件扫描和几何纠正;图形和属性数据采集;分幅数据接边;拓扑关系构建;数据检查与入库等。,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
8、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整体要求:实现规定格式的数据交换;对土地调查数据检查,具有增、删、改等编辑功能;满足日常土地管理业务对土地调查数据的管理需求;数学基础、面积量算方法、数据统计表模版和图件输出格式等符合规程要求;支持多种数据源的土地调查数据更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总体思路 编制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标准,制定数据库建设规范,指导地方开展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开发标准数据交换格式检查处理软件,统一数据交换格式,提供各地和公司免费使用;开发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分发地方供建库质量检查;制定数据库软件测评标准,开展
9、软件测评工作,认证一批数据库软件及管理系统平台,规范行业和建库工作;制定成果逐级汇交管理办法,统一汇交成果,保证全国成果格式统一,逻辑正确;确定全国调查成果管理系统方案,开发全国成果管理系统;开展数据库及时更新研究,建立数据库及时变更上报机制。,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思路,关于数据库标准及建设规范;关于标准的数据交换格式;关于数据库软件和平台;关于全国数据库质量检查;关于全国数据库软件测评/测试制度;关于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逐级汇交;关于各级数据库的及时维护和变更;关于国家级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和动态更新;,关于数据库标准和建库规范两个标准作为调查数据库建设的根本标准;两个标准
10、已经实现了代码及内容等的统一;是现有的数据库标准的修订,具有继承性;调查数据库建库规范提供最一般的建库规范;建库规范是满足第二次土地调查任务要求的;标准和规范也将是国家软件测评的根本依据。,关于标准的数据交换格式数据是宝贵的,数据库软件/平台仅是载体或工具;属于国家基础空间数据VCT格式的具体化;能够保证不同的数据库平台之间相互便捷转换;转换不能保证所有信息无损失转出,但基本信息不得丢漏和发生任何错误,数据迁移代价最小;交换格式是公开透明的,并可以方便读取的;交换是可检测和评价的,通过专用软件实现。软件国家组织开发,免费提供。,关于数据库软件和管理系统中央级数据库软件及管理系统原则上以招投标方
11、式选择;数据库软件及管理平台强制执行国家的两个数据库标准!整个建库工作严格遵循数据库标准;全国不统一数据库软件,地方各级数据库和管理系统软件由地方自主选择,提倡公开竞争;各级国土资源系统平台建议要与国家“金土工程”平台相衔接;国家对业界数据库软件及管理系统实施测评,资格准入制;数据库建设单位要具备丰富成功的业界经验;各地在国家低门槛基础上,设置满足地方需求的二级门槛。,关于全国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成果以数据库方式提供,数据库是调查成果主要载体;主要检查内容为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数据库成果以县区为单元提供;数据库质量检查严格遵循成果质量检查办法;数据库检查方式:软件自动检查和人工检查相结合;开
12、发全国统一的数据库质量检查软件,自动进行数据库逻辑检查;VCT格式及逻辑关系是自动检查的关键。只有通过软件检查,方可进入人工检查阶段;,关于全国数据库软件测评/测试制度规范行业市场,提高软件素质,保证成果质量;测评以数据库标准为根本依据,以调查成果日常应用为基本需求,以满足地籍管理为出发点;测评是设置行业介入的最低标准,设置最低门槛,地方以需求为引导,设置管辖区域内的二级门槛;测试/测评结果全国公告;测试/测评严格遵守测评的有关规定,权威评定;测试/测评的条件公平,标准统一,大纲明确。,关于土地调查数据库成果逐级汇交成果汇总重要内容,严格按照汇总有关要求进行;各级逐级汇交主要是县级农村土地调查
13、数据库成果;地市和省级对县级汇交成果及时整合,包括质量检查、投影转换、属性和图形接边、格式转换等;数据库成果汇交提供明确的库体检查标识和检查报告;成果汇交要求提供原始数据格式和VCT交换格式;采用批次逐级汇交的方式进行汇交,不允许跨级汇交。,关于各级数据库的及时维护和变更现势性是土地调查数据库的生命,也是数据库广泛应用的前提。及时维护数据库,保持调查成果现势性;变更主要是针对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调查提供了翔实的本底,变更以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定期开展;变更手段依靠数据库,及时快速获取变更信息;变更不再单纯报表,而是图、数、表一体化;变更以坐标串和变更地类为基本信息,套合在本底现状图上,变更面积
14、自动计算;变更软件将以模块或组件方式潜套在省级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方便开展变更工作。,关于国家级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和动态更新调查结束后,土地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将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基础,为日常管理和业务提供基础平台。规划、利用、耕地保护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将以此数据库为基础,审批、考核等工作依此为根本依据;地方及时提供变更信息,维护数据库的现势性。数据库变更资料由地方负责提供;变更不及时的,将以国家本底数据库为基准;不断地应用促进数据库的不断维护和更新;系统提供社会化应用和土地基础信息的发布通道,扩大成果应用范围。,甘肃省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办公室,二、数据库建设标准及规范,甘肃省培训材料,二、数据库建
15、设标准及规范,数据库标准编制说明数据库标准内容介绍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 县级以上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任务,数据库标准编制说明,在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化指南的框架下开展标准的编制工作。2001年8月,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承担)和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部信息中心承担)编制完成,并以国土资发2001245号文的形式颁布试行。期间由于大调查、金土工程和二次调查等的需求,做了三次大的修改 需要作为行业标准正式颁布实施,第一次修订,2004年-2005年主要目的是对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进行协调一致:术语,相同要素的名称、代
16、码、分层以及层的属性表等进行协调一致。标准的文档结构保持一致,第二次修订,2006年,金土工程的需求:对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与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等6个标准进行了协调一致:统一了数据库标准的文档结构和表达形式 统一了要素(信息)分类代码、要素引用规则和子类扩展原则 统一了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但城镇地籍数据库只对要素代码、分层等进行了修改,文档形式未作调整,第三次修订,2007年,面向二次调查的需求:1、对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的要素与属性表的进行了调整2、对地籍基础信息与土地登记信息的关系连接方式进行了修改(扩展属性表)。3、地类代码进行了修改,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规程完全保持一致。4、对交换内容与
17、格式进行了调整。,标准编制的原则,面向对象需求和结果数据。从数据规范化的角度出发,不依托于软件平台。与已颁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相衔接,保持逻辑一致性。编制过程中与相关标准相协调,保持逻辑一致性。,标准的结构,第1部分:“范围”。第2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第3部分:“术语和定义”第4部分:“数据库内容与要素分类编码”第5部分:“数据库结构定义”第6部分:“数据文件命名规则”第7部分:“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第8部分:“元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范围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代码、数据分层、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构、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与
18、数据交换均可参照执行。,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编制本标准所参考和引用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等资料性引用文件。其中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17798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9231 土地基本术语CH/T 1007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TD/T 1016 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 XXXX-XXXX 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数据库标准(报批稿)国土资源部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金土工程试行),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数据库内容,土地
19、利用数据库标准,要素分类编码土地利用数据库要素分类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以下采用线分类法。大类码为专业代码,基础地理专业码为10,土地专业码为20。小类码为业务代码,土地利用的业务代码为01,土地利用遥感监测的业务代码为02,土地权属的业务代码为06。基础地理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中的基础地理要素代码结构与代码。,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空间要素分层 空间要素采用分层的方法进行组织管理。,空间要素属性结构,行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XZQ)标准中所有面积字段如无特别说明,均指椭球面积。,空间要素属性结构,坡度图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PD
20、T),空间要素属性结构,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DLTB),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基本农田保护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BHQ),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数据文件命名规则 行列编号计算公式(引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89),以标准图幅为基础的土地利用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如下:,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主文件名采用二十一位字母数字型代码,行列号位数不足者前面补零,扩展文件名因文件格式不同而不同:矢量数据为VCT,数字正射影像图为IMG,数字栅格地图为RAS,数字高程模型为DEM,元数据为XML,附加信息文件和头文件为TXT;,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数据文件命名规则,以行政区
21、为基础的土地利用数据文件命名规则如下:,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数据交换内容与格式 土地利用数据库需要交换的数据内容包括所有矢量、栅格数据和元数据,交换数据文件以目录方式存储,一个交换单元(标准分幅或行政区)一个目录。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交换格式利用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描述,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文件头;第二部分为层类型参数;第三部分为属性数据结构;第四部分为几何图形数据;第五部分为注记;第六部分为属性数据。,矢量数据交换格式,HeadBegin/参见注释2/Datamark:LANDUSE.VCTVersion:2.0Unit:MDim:2Topo:1Coo
22、rdinate:MProjection:字符串Spheroid:字符串Parameters:浮点数,浮点数 Meridinan:字符串MinX:浮点数MinY:浮点数MaxX:浮点数MaxY:浮点数Scale:整数 Date:数据产生的日期Separator:HeadEnd,矢量数据交换格式,4、Topo:是否带结点与线段的拓扑关系。2表示有结点关联线目标的标识以及线目标有起结点、终结点左多边形、右多边形的拓扑信息,1则表示没有这些信息但有多边形关联的线目标标识码。0表示没有拓扑,多边形直接带坐标。本矢量数据交换格式中,采用Topo:1。,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元数据 土地利用数据库矢量数据元数
23、据依据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1016)描述。栅格数据的元数据采用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H/T 1007)。元数据交换采用XML格式。,县级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数学基础,平面坐标系:采用“1980年西安坐标系”。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方式:1:500、1:2 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1.5分带(可任意选择中央子午线)。1:5 000、1:10 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3分带。1:50 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6分带。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分幅和编号采用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数据库内容,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组织方法,数据库存储方法有两
24、类:文件存储方式和空间数据库存储方式。文件存储方式的特点是处理方法较简单、数据冗余少、易维护,但不能适应多用户分布式数据管理和应用的需求。空间数据库存储方式的特点是数据处理方法较复杂、数据冗余较多,但能满足多用户分布式数据管理和应用的需求。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多用户分布式数据管理和共享应用需求,本次调查建议采用空间数据库存储方式,文件存储方式作为临时存储和数据提交。,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描述数据的信息的集合,是对系统中所有使用数据元素的定义的集合。数据字典的内容一般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其作用是对系统中数据做出详尽的描述,提供对数据库数据的集中管理。,数据源内容,土地
25、利用要素数据源,标准分幅外业调查底图、农村土地调查记录手簿图幅理论面积与控制面积接合图表、田坎系数测算表原有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相关资料。,原有权属资料、权属单位代码表、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土地权属争议原由书、其他数字形式的数据。,县级行政区内基本农田划定和调整图件资料,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图件资料、基本农田保护片图件资料、基本农田保护块图件资料、基本农田保护图斑图件资料。,土地权属要素数据源,基本农田要素数据源,数据源内容,基础地理要素数据源,定位基础、境界与政区、地貌等信息。测量控制点及注记。国家及省级调查主管部门下发的行政区、界及注记数据。测绘部门经过验收合格的地形图或等高线数据。,数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次 大调 培训 农村 数据库 杨文轩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04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