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教学课件》3.1带状线.ppt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教学课件》3.1带状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教学课件》3.1带状线.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平面传输线,特点:体积小、重量轻、频带宽、便于与微波集成电路 相连接,构成微波元件等,应用广泛。,演变:同轴线和平行双导线,缺点:损耗大、Q值低、难以承受较大功率,形式:对称微带(带状线)和不对称微带(微带)。,本章内容:讨论带状线、耦合带状线、微带、耦合微带的 主要特性,3.1 带状线,带状传输线可以看成是由同轴线演变而成的,第三章 平面传输线,w,t,b,结构图,场结构,主要参数:特性阻抗、相速度、波导波长、衰减和功率容量,尺寸选择等,3.1 带状线,第三章 平面传输线,3.1.1 特性阻抗、传播常数和波导波长,主模TEM,特性阻抗可以应用传输线理论的结果。,或,或,L、C分别为单
2、位长度上的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这些公式的前提条件:,(1)无耗,(2)横截面尺寸比工作波长小,求等效电感或电容,在传输线理论中,特性阻抗的计算公式为:,保角变换,会使用其结果,3.1 带状线,第三章 平面传输线,(3-1),(3-2),(3-5),(一)t 0时的特性阻抗,其中K()为第一类完全椭圆积分.,k为模数,k为补模数,且,当t 0时,,椭圆函数的积分从有关资料可以获得.,3.1 带状线,第三章 平面传输线,由保角变换可得精确解:,(二)t0时的特性阻抗,方法1.求出带状线的等效电容(分布电容),然后由公式(3-5)求特性阻抗(近似公式);方法2.利用特性阻抗曲线(方便实用).,由宽度
3、w分2种情况考虑:,(1)宽导体带情况,w/(b-t)0.35,导体电容均匀电场,边缘电容不均匀电场,总电容分布为,宽导体带电容分布,3.1 带状线,第三章 平面传输线,利用保角变换法可求得边缘电容,为便于计算,根据上式绘出了Cf与t/b的关系曲线,于是,特性阻抗为,3.1 带状线,第三章 平面传输线,(a),(2)窄导体带情况,w/(b-t)0.35,两种方法:,(a)t/b0.25时,将导体带等效为一个圆柱形导体条,等效直径为d,此时,当 时,3.1 带状线,第三章 平面传输线,(b)求出导体带宽度的修正值:,该式的条件:,将式(a)中w换成w,工程计算:图解法图3-4,3.1 带状线,第
4、三章 平面传输线,带状线传输主模为TEM模其传播速度(相速度)为,波导波长为,自由空间中的波长,3.1 带状线,第三章 平面传输线,(3-8),3.1.3 损耗和功率容量,主要是导体损耗和介质损耗,由传输线理论,式中,带状线单位长度上的电阻,带状线单位长度上的漏电导,特性阻抗,3.1 带状线,第三章 平面传输线,(3-21),(3-22),(3-23),c的计算非常复杂,因为求电阻R复杂,故只给出结论,(一)导体衰减常数c,(a)宽导体带w/(b-t)0.35,f以GHz计,(3-24),3.1 带状线,第三章 平面传输线,(b)窄导体带w/(b-t)0.35,d为窄导体带的等效圆柱形导体截面
5、的直径,在t/b0.25和t/w 0.11条件下,该式为铜导体的衰减常数,若导体为其它材料时,用下式计算,铜的衰减常数,铜导体的表面电阻率,其它导体材料的表面电阻率,(3-25),f以GHz计,3.1 带状线,第三章 平面传输线,(3-26),(二)介质衰减常数d,由传输线理论,为介质损耗角的正切,0 为自由空间中的波长,(3-27),3.1 带状线,第三章 微带传输线,带状线传输的功率容量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制约:,(a)介质本身的击穿强度(与峰值功率相对应),(b)介质本身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升(与平均功率相对应),这两点决定了带状线难以传输比较大的功率,尤其是中心导体带的棱角处最易发生电击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教学课件 电磁场 微波 技术 教学 课件 3.1 带状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90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