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第十一章.ppt
《《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第十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第十一章.ppt(9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一章 数字系统设计基础,一、数字系统概念,由若干数字逻辑部件构成的能够产生、存储、传输、处理数字信息的客观实体。,二、数字系统的设计任务,1.用规范化和形式化的方式作出正确的系统逻辑,功能描述;,2.设计具体的电路来实现所描述的系统逻辑功能。,三、数字系统的设计方法,1.自底向上法(Bottom-up),元件级部件级子系统级系统级,优点:可以继承使用经过验证的、成熟的部件与子系统,从而可以设计重用,减少设计的重复劳动,提高设计生产率。,缺点:设计人员的思想受控于现成可用的元件,不容易实现系统化的、清晰易懂的以及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的设计。,2.自顶向下法(Top-Down),系统级子系统级
2、部件级元件级,是一种概念驱动的设计方法。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尽量运用概念(即抽象)去描述和分析设计对象,而不过早地考虑实现该设计的具体电路、元器件和工艺,以抓住主要矛盾,避免纠缠在具体细节上。,可实现系统化的、清晰易懂的以及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的设计。,3.以自顶向下法为主导,并结合使用自底向上法(TD&BU Combined),这种方法即能保证实现系统化的、清晰易懂的以及可靠性高、可维护性好的设计,又能减少设计的重复劳动,提高设计生产率。,第一节 概述,一、数字系统的基本模型,1.基本模型,(1)输入接口:完成信号转换、同步化处理等;,(2)输出接口:输出整个系统的各类信号;,(3)数据处理器,
3、(4)控制器,输出接口,数据处理器,输入接口,输入接口,控制器,输出接口,外部输入控制信号,时钟,输入信号,状态信号,控制信号,数字逻辑子系统,输出信号,外部输出控制信号,图11.1.1 数字系统的一般模型,2.数据处理器,(1)模型,组合网络,寄存器组,控制网络,(2)设计,通过对系统逻辑的分析,明确数据处理器的操作任务,作出数据处理器操作明细表,以操作明细表作为设计依据。,图11.1.2 数据处理器模型,组合逻辑网络,Qm,Q1,m,1,输入信息,输出信息,S,控制网络,m,1,C,表11.1.1 数据处理器明细表,A0,B0,CLAB,输出Z=A,BB+X,ADDB,X0,S2,AA+X
4、,ADDA,X0,S1,无操作,NOP,定 义,状态变量,操 作,控制信号,状 态 变 量 表,操 作 表,3.控制器,(1)模型,组合网络,状态寄存器(Q),(2)设计,以状态转移表为设计依据。,组合逻辑网络,外部输入控制信号,外部输出控制信号,S,Q状态寄存器,C,现态,激励信号,图11.1.3 控制器模型,二、数字系统的定时,1.同步数字系统,(1)只有一个系统时钟;,(2)输入信号都与系统时钟同步;,(3)系统时钟同时到达所有存储元件的时钟脉冲 输入端。,2.最小时钟周期,CPS(状态信号)稳定C(控制信号)稳定(寄存器功能选择信号)、Z(输出)稳定CP。,3.异步输入信号转换成同步输
5、入信号,异步输入信号:早于或晚于系统时钟有效沿出现的输入信号。,CP,异步输入a,异步输入b,同步化后的输入A,同步化后的输入B,同步化处理的思路:,(1)将异步输入信号寄存并保留到下一个系统时钟出现为止;,(2)让同步化后的输入与当前系统时钟的有效时刻同时出现,并保持一个时钟周期。,图11.1.5转换电路,三、数字系统的设计步骤,1.系统级设计,2.子系统、部件、元件级设计,3.物理设计,(1)逻辑设计,(2)电路设计,(1)用通用集成电路和印刷电路板实现;,(2)用掩模ASIC实现(即在硅片上制作专用集成电路);,(3)用MCM实现(Multichip Module:多芯片模块,即用多片未
6、封装的硅电路片,在陶瓷片经二次集成后的模块。);,(4)用PLD实现;,当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指最低层子系统)或部件的逻辑功能和结构确定后,采用比较规范的形式来描述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处理器设计,控制器设计,建立操作明细表,建立状态转移表,选择合理的器件和连接关系,以实现系统逻辑要求。电路设计的结果常采用两种方式来表达:电路图方式、硬件描述语言方式。,第二节 寄存器传输语言(RTL),1.寄存器传输操作,所存信息的处理和存贮,2.寄存器传输语言,即表示了寄存器传输操作,又和硬件间有个简单的对应关系的一种方便的设计工具。,一、寄存器间的信息传输,1.寄存器的表示方法,大写英文字母,方块图,图11
7、.2.1 寄存器方块图表示,2.传输操作,二、算术操作,图 11.2.5 完成加和增“1”操作的方框图,三、逻辑操作,与运算符“”;或运算符“”,两个操作同时实现(并行关系),为了与算术运算的符号“”、“+”区别。,四、移位操作,1.右移操作:XSR(A,X),2.左移操作:XSL(X,A),XSR(X),XSL(X),五、条件控制语句,P:IF(条件)Then(微操作1)Else(微操作2),控制函数,第三节 数字系统设计的描述工具,一、方框图,1.作用,描述数字系统的总体结构。,2.构成要素,方框;带箭头的直线;标注;系统说明书。,(C)进一步细化方案,(d)数据处理模块的细化,图11.3
8、.1 一个智能仪表的方框图,二、算法流程图,1.作用,注意:与电路的时序无对应关系。,2.基本符号,描述算法。,入口点;出口点;传输框;判断框,(d)判断框,(a)入口点,(b)出口点,(c)传输框,图11.3.2 流程图符号,图 11.3.3 系统结构图,例 11.3.2 绝对值计算,计算,图11.3.4 算法流程图,A0,C 0,X0,AA-X,AA+X,X0,AA-X,AA+X,X0,AA-XC 1,AA+XC 1,1,0,1,0,1,0,三、算法状态机图(ASM图),1.作用,按系统时序来描述系统的工作过程。,2.ASM图符号,(1)状态框,(2)判断框,(3)条件框,(a)状态框,(
9、b)实例,图11.3.5 状态框,图11.3.6 判断框,图11.3.7 判断框3个分支表示,图 11.3.9 条件框举例,图 11.3.8 条件框,3.ASM块,(1)必定包含一个状态框;,(2)表示一个时钟周期内系统的状态;,(3)ASM图与状态转移图;,无法表示操作和输出变量与输入变量的函数关系。,4.各种逻辑框之间的时间关系,图 11.3.10 ASM块,图 11.3.11 等效状态图,例:一个数字系统的数据处理器有2个触发器E和F及1个二进制计数器A,计数器的各个位分别用A4、A3、A2、A1标记,A4为最高位,A1为最低位。启动信号S使计数器A和触发器F清“0”,从下一个时钟脉冲开
10、始,计数器增1,一直到系统停止工作为止。系统的操作序列由A3和A4之值决定,即:,A3=0,触发器E清“0”,并继续计数。,A3=1,触发器E置“1”,并检验A4,若A4=0,继续计数;若A4=1,触发器F置“1”,系统停止计数。,图 11.3.12 例11.3.3 ASM图,表11.3.1 ASM图的操作序列,5.ASM图的建立,原则1:在算法的起始点安排一个状态;,原则2:必须用状态来分开不能同时实现的寄存器传输操作;,原则3:判断如果受寄存器操作的影响,应在 它们之间安排一个状态。,AA+1,0,T0,S,A3,1,T1,A4,0,0,1,1,图 11.3.13 算法流程图,A0,F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 数字电路 数字 逻辑 第十一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9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