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3.ppt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3.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课,一、中国文化发展的源头,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1)经济方面:生产工具的革新和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新的封建生产关系产生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进一步的发展。(2)政治方面:春秋时宗法制被破环,旧的阶级和等级秩序被打乱,出现大国争霸的形势;战国时,这种局面进一步发展,通过一系列变法,西周那种奴隶主贵族世代享受特权的时代改变了。(3)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出现两个发展趋势:一是政治上从分裂走向统一,一是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社会大变革对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1、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同时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下造就了新的社会阶级和阶层。2、政治上正在发生着各种力量的争衡,较量。旧的权威衰落,新的核心还未确立,社会政治显得空前自由,思想文化的发展没有束缚。3、社会的动荡使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为文化下移提供了条件,造就了一大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4、社会的变革,产生了许多新的现象,促使着人们去思考,针对各种现实新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倡导仁政回复人的善性,强调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3、使人向善。,孟子和荀子对儒学的发展有利于儒家思想的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成为诸子中的大宗学派,主要的思想流派的治国主张,儒家:治国以礼,为政以德,推行王道。法家:以法治国,实行霸道。适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道家: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思考:1、现代“以德治国”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德治”的区别?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德治的必要性?,现实社会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其他诸子百家思想在当今人们的观念中的影子呢?,诸子百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
4、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儒家思想的曲折发展,秦朝“焚书坑儒”-儒学的第一次危机,汉朝-从“无为”到“有为”,汉初推行“无为而治”实行休养生息的结果:1、社会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强,人民生活安定。2、社会的危机也同时在发展:王国问题、土地问题、边境问题。汉武帝时期采取积极有为的政治统治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
5、统一的发展形势的举措:以思想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采用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糅合道家、法家、阴阳五行思想改造儒家思想,从而形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儒学体系,董仲舒的儒学体系 的“新”内容,汉代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的表现?,1.汉代选官用人制度的变化2.教育为儒家垄断儒家经典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太学的兴办地方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得到推广,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汉唐时期-儒学地位的第二次危机,魏晋至唐朝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13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97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