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教学资料》24历山之农者侵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教学资料》24历山之农者侵畔.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历山之农者侵畔 韩非子,韩非子介绍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非所作。韩非本是韩国的一位公子约生于公元前280年。他和李斯同是荀况的弟子。他继承了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吸取了以前法家学说,著书十余万言,成为先秦发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秦王政(秦始皇)十三年(公元前234年),他从韩国出使到秦国,第二年因为被李斯所谗害,下狱自杀。他的著述,后人编辑成韩非子,现存五十五篇。其中有些篇可能不是韩非本人写的。韩非子一书是法家的代表作。它主张君主以法治国,并提出要有“术”和“势”来与“法”相结合。“术”是驾御臣下的方法,“势”是统治的权利。他认为君主当乘势执术,臣下当守法奉令,不可偏废。它主张用严刑峻法镇压人民及一切反
2、抗者,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韩非子的法治学说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后来基本上为秦始皇所采用。韩非子还反对复古,发队法先王,认为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提出“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主张要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制定适合实际的措施。这种历史观点是进步的。但是他把历史的发展说成是“圣人”的创造,把社会斗争的源泉说成是“人民众财富寡”等,则是唯心主义的。,韩非子文章谨严细蜜,善于辨析事理,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清人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二十卷,附考证佚文一卷)是清末以来通行的注本。近人陈奇猷的韩非子集释资料搜集得比较完备,梁启雄的韩非浅解注释比较详明,可以参考。说明这篇文章
3、选自韩非子.难一,题目是编者加的。韩非用“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作比喻,批驳了儒家的“德治”主张,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实际上“德治”和“法治”是统治人民的两种手段,历来的统治者都是两者并用的。在中国哲学史上,韩非第一次把“矛盾”这一名词作逻辑上的概念。,历山之农者侵畔1,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2。河滨之渔者争坻3,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4。东夷之陶者器苦窳5,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6,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也7。舜其信仁乎8!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9。故曰:圣人之德化乎10!”,1侵畔:越出田界侵占别人的耕地。畔:田界。2期年:周年。甽(qun)亩正:指田界不再被破坏
4、侵占。甽:同“畎”田间的水沟。3争坻(ch):争夺水中高地。坻:水中高地。4让长:让年长人。5陶者:制陶器人。苦(g):粗劣。窳(y):粗劣不结实.7所以:表示目的。这是个词组,和现代连词“所以”不同。救败:挽救败坏。8其:语气副词,表示揣测。信:确实。9躬藉(j):亲身耕田。藉:践踏,实践。10这圣人的德行感化人吧!以上一段是叙述儒家的一种说法。,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1?”其人曰:“尧为天子。”然则仲尼之圣尧奈何2!圣人明察,在上位,将使天下无奸也3。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4?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5。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6。,1方:副词,正
5、常,正在。安:疑问代词,哪里。用作动词“在”的前置宾语。2那么孔子把尧看作圣人又该怎么说呢?圣:用作意动,以为圣。奈何:怎么样,怎么办,常用于反问。3在上位:指作帝王。将:助动词,欲,打算。奸:邪恶。在先秦,“奸邪”的“奸”和“奸犯”的音义不同,后来才通用。4今:这里表假设。何德而化:哪里用得着用德行去教化(他们)呢?何:疑问代词,作状语,表示反问。5当舜挽救社会风气败坏的时候,就说明尧有过错。是:此。6贤舜:以舜为贤。贤:用作意动。去:离开,抛弃。两得:指两方面同时成立。,楚人有鬻楯与矛者1,誉之曰:“吾楯之坚,物莫能陷也2。”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
6、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3,夫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4。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楯之说也5。,1鬻:卖。楯:同“盾”。盾牌,古代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2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哪一样。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3应:回答。4同世而立:同时存在。5意思是,对尧、舜不可能两方面都称赞,这就象楚人对矛、盾的说法一样。,且舜救败,期年已一过【1】,三年已三过。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2】。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3】。赏罚使天下必行之【4】,令曰:“中程者赏,弗中程者诛【5】。”令朝至暮变,暮至朝变【6】,十日而海内毕矣,奚待期年【7】!舜犹不以此说尧令从己,乃躬亲,不亦无术
7、乎【8】?,已:停止,消除。过:过错。“舜有尽”的“有尽”二字是衍文,应删。已:完了,完结这句的意思是,用有限的生命,跟在永远没有完结的过错后面,一个个地纠正,这样所能制止的就太少了。意思是,赏功罚过的规定,一定使天下认真执行。中(zhng):符合。程:规则,法则。诛:罚。命令早上到达(某地),(某地 的情况)晚上就得到改变;晚上到达(某地),(某地的情况)第二天早上就得到改变。海内:等于说”天下“。毕:指完成上述的变化。奚:为什么。疑问代词作状语,表示反问。舜还不用这来劝说尧听从自己(的意见),竟然亲自(那些劳苦的事情),岂不是太没有办法了吗?猷:副词,还,尚且。此:指上述惩罚的规定。乃:副
8、词,竟然。不亦乎:这是固定格式,常用来表示反问。,且夫以身为苦而后化民者,尧舜之所难【1】;处势而骄下者,庸主之所易也【2】。将治天下,释庸主之所易,道尧舜之所难,未可与为政也【3】。,以身为苦:意思是亲自去作那些劳苦的事情。处势:处在有权势的地位。(即同治的地位)。骄下:指用命令矫正百姓的错误。骄:通“矫”,矫正。庸主。平庸的君主。释:放弃。道:称道,提倡。与:介词,和一起“与”字后省略了宾语“之”。为政:指治理国家。,叹 tn 叹息。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诸葛亮出师表:“夙(s)夜忧叹。”(夙夜:早晚。)引赞叹,赞许。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曹公望权军,叹其齐尾唱和。”礼记.乐记:“
9、一唱而三叹。”引唱歌,吟诵。陆机日出东南隅行:“冶容不足咏春游良可叹。”,非 fi 不对的,不 合理的,与“是”相对。荀子.王制:“是非不乱,则国家治。”成语有“文过饰非”。非难。责怪。吕氏春秋.慎行:“莫不非令伊。”史记.商君列传:“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循:遵循。足:值得。多:称赞。)不是。史记.韩非传:“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无:左思三都赋序:“虽宝非用。”,利 l 锐利,锋利,与“钝”相对。墨子.明鬼下:“勇力强武,坚甲利兵。”韩非子.难一:“矛之利,于物无不陥也。”(矛的 锋利谁都可以戳穿。)引语言锋利,会说话。王充论衡.物势:“辨口利舌。”利益,好处。论语.里仁: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商君书.算地:“利出于地,则民尽力。”顺利。史记高祖本纪:“因与俱攻秦君,战不利。”(因:于是。俱:一起。)利润。史记越世家:“逐什一之利。”(逐:追求。什一:十分之一。),曰 yu 说。孙子兵法计篇:“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又叫做。马融长笛赋定名曰笛。”句首,句中语气词。诗经小雅采薇:“曰归曰归,岁亦莫止。”(岁:年。莫:暮,晚。止:句末语气词。),救 ji 挽救,拯救。孟子滕文公下:“救民于水火之中。”后汉书华佗传遇良医可救。【又】援助,帮助。诗经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止。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濯以救热。”(濯:洗。)今有熟语“救火”。【辨】拯,救。,尽
11、 jn 完,没有了。左传襄公八年:“楚师辽远,粮食将尽,必将速归。”晁错言守边备塞疏:“(胡人)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甘水:指可以饮用的水。止:指驻扎下来。)竭尽,全部用出。商君书错法:“功分明则民尽力。”到达顶点。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韶:舜时乐曲名。)都,全部。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 不如无书。”(书:指尚书。)黄巢不第后赋菊诗:“满城尽带黄金甲。”jn(仅)。尽可能,尽量。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虚坐:指闲坐。),弗 f 副词。不。左传隐公元年:“公 弗许。”韩非子有度:“法之所家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辨】弗,不。都表示一般的 否定。“不”用
12、的 范围广,凡用“弗”的 地方都可以用“不”。但在先秦时期“弗”字后面的 动词一般不出现宾语。,化 hu 变化,改变。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引】消除。韩非子钻燧取火以化腥。”造化,大自然的功能。素问五常政大论:“化不可代,时不可违。”教化,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改变人心风俗。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有学乎?”王充论衡佚文:“无益于国,无补于化。”【又】风俗,风气。韩书叙传下:“败俗伤化。”表示死的一种委婉说法。陶潜自祭文:“余今斯化,可以无恨。”(余:我。斯:语气词。),将 jing 扶,持。诗经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只自将兮。”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
13、相扶将。”(郭:外城。)【引】抽象意义。拿:用。战国策赵策一:“而将其头以为饮器。”成语有“将功赎罪”。带领。王充论衡道虚:“将我上天。”李白送窦明府薄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望远形神开。”(形神开:指喜笑颜开。)送。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将之。”孟子万章下:“以君名将之。”jing(酱)。带兵。国语晋语一:“公将上君,太子申生将下君军。”【又】带兵的人。将领。史记陈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难道。)副词。将要。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安傅:傅在哪里。)副词。且,又。诗经小雅谷风“将恐将惧。”成语有“将信将疑”。连词。和,与,同。李白月下独酌诗:“暂伴月将影。”,难 nn 难,困难,与“易”相对。孟子滕文公上:“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nn 灾难,患难。韩非子五蠹:“坚甲利兵以备难。”(利兵:磨快兵器。)nn 反驳,质问对方。孟子离娄下:“于禽兽又何焉?”史记廉颇籣相如列传:“(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奢:赵奢,赵括的父亲。)王充论衡问孔:“追难孔子,何伤于义?”(追:追究。)【又】责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齐人难之。”(齐国的人责备他。)nn。敌,怨仇。战国策秦策一:“以与周武为难。”(周武:周武王。)nn 畏惧。荀子君道:“故君子恭而不难,敬而不巩。”(巩: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97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