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上》(语法一).ppt
《《古代汉语上》(语法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上》(语法一).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汉语,主讲教师 徐志奇,第五章 语 法,一、词类活用二、古代汉语的词序三、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四、古代汉语的被动表法五、副词六、代词七、介词八、连词九、语气词和词头词尾,一.词类活用,1、古代汉语实词及其特点2、词类活用的定义3、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4、活用与动宾意义关系 5、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语法条件6、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语法条件7、普通名词用作状语,1、古代汉语实词及其特点,1)词有定类 古今汉语词都有定类,都有一定的语法功能(词在句中的地位和作用)。,2)古汉语的词类 根据词的语法功能、词与词的结合关系、词的意义,古汉语词类可分为九类:名词(包括处所词、方位词、时间词),动词(包括
2、系词、助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前六类都可以直接充当句子成分,意义比较实在,为实词;后三类不能直接用作句子成分,只起语法作用,意义比较虚,为虚词。,3)古代汉语实词的特点 名词,可以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和判断句的谓语。前面能加形容词数词和代词,一般不受副词、助动词、介宾短语修饰。动词,主要用作句子的谓语,也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名词、形容词在某种情况下可转为动词。形容词,在句中主要是加在名词之前作定语,也可作谓语、补语、主语、宾语、状语。一般不受助动词修饰,不能修饰代词。,2.词类活用的定义,词类活用是指古汉语中的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条件下
3、,临时改变其词性和基本功能,灵活地当其他词类的词使用。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 劝学)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论语 子路),3.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活用为动词普通名词、方位名词、人名等名词都有活用为动词的。活用之后,其名词意义大都存在,同时增加了相关的动词含义。例如: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 项羽本纪),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 苏秦张仪列传)惠子相梁。(庄子秋水)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活用之后,其形容词的意义基本存在,同时增加了
4、相关的动作意义。例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战国策 赵策)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 说难)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 天论)江黄远齐而近楚。(刘向新序善谋),3)数词活用为动词多限于基数词,活用之后,其意义是在数词义的基础上增加相关的动词意。例如:圣人之为国也,一赏,一刑,一教。(商君书 赏刑)素丝组之,良马五之。(诗经 卫风 干旄)诛赏而类,则下疑俗俭而百姓不一。(荀子 富国)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孟子滕文公上),4.活用与动宾意义关系,1)使动用法 指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是用动宾结构来表达兼语式的内容。由名词、形容词和数词活用来的动词带上宾语,也都
5、可以含有这种意义。,A、动词的使动用法 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如:故远人不服,则修之德以来之。(论语 季氏)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 季氏)晋侯饮赵盾酒。(左传 宣公二年)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暗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史记 吕太后本纪),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它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秦政不改,反酷刑法,岂不谬乎?(史记高祖本纪)王者富民,霸者富士。(荀子王制)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战国策 齐策),C、名词的使动用法 它使宾
6、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者产生相关的动作行为。例如:齐桓公合诸侯而国异姓。(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韩非子 忠孝)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国语 吴语)有老人涉淄而寒,出水而不能行。田单解其裘而衣之。(资治通鉴 周纪四),2)意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常见于由名词和形容词活用来的动词。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它是主语主观上以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三过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孟子 离娄下)夫差智大宰嚭而愚子胥,故灭于越。(韩非子难三)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
7、(庄子 秋水)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淮阴侯列传),B、名词的意动用法 它是主语主观上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者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 僖公八年)不如吾闻而药之。(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外黄富人女甚美,佣奴其夫。(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昭子退,曰:“夫子将有异志,不君君矣。”(左传昭公十七年),3)为动用法,指谓语动词含有“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动词以及名词活用成的动词有时便有这种现象。例如:夫人将启之。(左传 隐公元年)和曰:“吾非悲刖,悲夫宝玉题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韩非子和氏)管仲不死其君而归桓公。(韩非子难二)弃疾曰:“君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上 古代汉语 语法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97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