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串讲讲义.ppt
《《古代汉语》串讲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串讲讲义.ppt(10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代汉语串讲,主讲人:王昌东,古代汉语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必修课,也是阅读古书的工具课。本课程注重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结合,要求自学者结合一定数量的文言文阅读和背诵,通过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阅读一般文言文的能力。,一、了解该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二、了解该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本课程的内容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基础知识包括绪论、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诗词格律、古书注释、工具书使用等部分;古
2、文阅读实践包括古文阅读、古文句读、古文今译等部分。其中,凡要求“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相关,自学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予以辨认。,凡要求“掌握”的内容,必须做到在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古汉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凡要求“一般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一般不直接作为考核时的命题内容,但由于这些内容对于其他相关知识和理论以及古书阅读能力的考核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要求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对这些内容要有所了解,而不应忽略。此外,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如人名、职官名),虽
3、未列入考核目标,但仍属古文阅读的有关知识,也要求应考者予以注意。,三、历年考试题型和分值比例,从最近四次考试题来看,试题共分七部分:第一题是单项选择题,共20个小题,20分。内容几乎包含了所有基础知识,如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内容基本都是教材内的,故需认真学习教材。第二题是多项选择题,共5个小题,10分。内容与单项选择题基本相同。第三题是解释加点的词,10个小题,共10分。其中既有实词,也有虚词。该词所在的句子都出自教材,因此也必须认真细致地读懂每一篇课文。,第四题是简答题,共4个小题,20分。形式或分析、或归纳、或说明、或背诵。内容涉及文字、词汇、语法、文选等。第五题是翻译题,共5个小题
4、,10分。形式是翻译一段话中划横线的句子。多为教材中某文选的一段。第六题是断句加标点,10分。该段文字不是教材里的,主要是考查应考者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涉及面非常广,很难确定其范围。第七题是古文阅读题,共20分。形式是给出一段话,或解释加点的词,或翻译其中的某些句子。这部分内容也不是教材里的。,根据此次讲课的具体情况,文选部分就不做具体讲解了,在这里只提出一些要求:1、不论是整篇整段的语言材料,还是单个句子的语言材料,凡出现的关系到理解文意的各种语言现象,如文字、音韵、词汇、语法、古注体例及用语等,都要求能运用已学过的各方面基础知识予以正确的理解和解释。2、对自考教材
5、中的文选,必须逐篇认真阅读,做到字、词、句落实。对规定的重点篇目,要能够背诵。3、要做到举一反三。从最近三年的考试题来看,2004年1月的试题,有40分的题出自教材外,从2004年10月以来的6次试题看,出自教材外的都是30分,两道大题,一道是断句加标点,10分;一道是综合阅读,20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内的基础知识,准确理解文选内容,灵活运用课本知识来解决课本之外的问题。,四、关于对文选的学习要求,第一节、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自学考试大纲要求:1、了解教材常识部分所介绍的一般中文工具书常用的编排体例、检字法及注音方法。2、了解教材常识部分所介绍的几部工具书。,五、具体内容串讲,具体内
6、容: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这一部分重点了解字典辞书的编排体例。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这是最常见的编排体例,即把部首按笔画多少的先后顺序排列,同一部首的字都归入该部之下,然后再以每个字笔画的多少为序。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等。2、按音序排列。民国以前按音序排列的字典辞书多是按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106韵分列,如佩文韵府、经籍籑诂等。当代的字典辞书,则多按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3、按号码排列。通常使用的是四角号码,如四角号码新词典。现代常用的编排方法是第一种和第二种。但由于这两种编排体例也各有利弊,所以现代
7、新版的字典辞书,采用部首笔画法的,也附有音序表;采用音序法的,也附有部首检字表。,二、常用工具书简介1、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字典。全书把汉字分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说文的最大特点是分析字形,解释本义。其注音方法是反切(通行的大许本)。2、康熙字典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编写,收字47035个。该字典是按部首笔画排列,把汉字分为214个部首。注音方式是反切(唐韵、广韵、集韵中的反切)。3、汉语大字典这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共收单字56000多个,也是按部首笔画排列。释义古今兼备,以古为主。注音既标汉语拼音,又同时标注反切。,4、古汉语常
8、用字字典这是一部小型古汉语字典。共收古汉语常用字3700多个,另附“难字表”,收难字2600多个。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编排,用汉语拼音注音。使用起来比较方便。5、辞源(修订本)这是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按部首笔画排列法编排,后附汉语拼音检字表。对每个字同时标注汉语拼音、注音字母和反切。6、辞海(修订本)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按部首笔画法排列,后附汉语拼音检字表。标注汉语拼音。,7、汉语大词典是迄今为止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文词书。古今兼收,源流并重
9、。采用部首笔画法编排,标注汉语拼音。8、经传释词清人王引之著。是一部古汉语虚词词典,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的用法。共收虚词160条,按古汉语声母排列。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清人刘淇的助字辨略。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也是一部研究古汉语虚词的词典,按注音字母的顺序编排。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537个,是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根据已经考过的试题,关于工具书部分的知识,重点掌握该字典的性质、作者(有的没有具体作者)、特点、编排体例等。,第二节、汉字的结构自考大纲要求:了解汉字的结构类型和书体演变常识。重点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
10、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并能通过结构分析来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理解并掌握古书用字中字形歧异的各种常见现象。,具体内容:一、汉字的结构和六书“六书”是古人通过对汉字的形体进行分析之后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运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基本结构并探求汉字本义的,应该首推东汉人许慎。他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了“六书”的名称,下了定义,并举了例字。但应该注意的是,这“六书”并不是从同一角度来说的。清人戴震首提“四体二用”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转注、假借是两种用字法。这种观点已被今人所接受。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象形字所记录的,大
11、多是表示动物、器物和具体事物的名词,如马、牛、羊、犬、虎、车、行(hng)、人、女、止、又、夕、屰等。(重点把握:象形字表示的一定是具体的事物,从词性上看,一定是名词。),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义,上下是也。”意思是说,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意义所在。指事字可分两类:一类是由抽象符号构成的纯粹指事字,如:一、二、上、下等。另一类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指事符号构成的指事字,如:亦、曰、本、末、刃、甘等。(指事字的数量最少,记住教材中的例子就差不多了。)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符”构成的。从词性上看,基本是动词或表
12、示抽象意义的名词。如:隻(hu,即“获”)、逐、取、及、武、冓、戒、莫、劣、歪、甦等。,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也叫意符;另一部分表音,叫声符。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通常有以下几类:左形右声:松 赐 结 理 越右形左声:雏 瓯 救 壮 期上形下声:茅 简 耄 空 罟下形上声:基 裳 恐 姿 盘(盤)外形内声:园 阎 匮 街 衷内形外声:辩 闻 雠 岡 辨但有些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并不像上面这样容易分析,故需要认真加以辨别。,(1)注意分析结构层次有些字表面上看由多个偏旁构成,但实际上只能分为形符和声符两部分
13、。如:鸿、薄、藩、骤、缝、撕等。(2)形符和声符的位置反常如:“祖”、“福”、“祈”“祷”都是以“示”为形符,而“视”、“祁”则以“示”为声符。再如:“锦”、“钦”,“金”是声符,而“钊”,“刀”是声符。(“到”的声符也是“刀”)再如:“问”、“闷”、“闻”,“门”是声符,而“阔”、“阁”,“门”是形符。再如:冯,从马,仌声。和,从口,禾声。蚀,从虫,食声。孟,从子,皿声。笃、筑、竺,都是“竹”声符。,(3)形符和声符不能按自然结构分析如:條、倏、修、脩分别从木、犬、肉、彡,攸声。穀、毂、彀、縠分别从禾、车、弓、糸,殻(qu)声。勝、滕、腾、謄分别从力、水、马、言,朕声。栽、裁、载、哉分别从木
14、、衣、车、口,哉(zi,左下无“口”)声。辩、辨、瓣、辫分别从言、刀、瓜、糸,辡(bin)声。颖、颍分别从禾、水,顷声。旗、施、旌、旂都从旗(yn,右下无“其”),声符分别是其、也、生、斤。裏、裹、衷都从衣,声符分别是里、果、中。從、徒都从辵,声符分别是从、土。,对以上这些形声字,要掌握其规律和特点。即使对某一个字一时难以断定,只要找一些结构类似的进行对比,就能够正确地作出判断。对以下这些形声字,则要记住形符和声符:務,从力,敄声。佞,从女,仁声。疆,从土,彊声。哀,从口,衣声。戚,从戉,尗声。随,从辵,隋声。雜,从衣,集声。赖,从贝,剌声。(4)省形和省声省形的如:籑(zhun,同“撰”,清
15、阮元编经籍籑诂),从食省,算声。星,从晶省,生声。釜,从金省,父声。省声的如:累、雷,分别从糸、雨,畾省声。徽,从糸,微省声。豪,从豕,高省声。雪,从雨,彗省声。对这一部分字,首先要知道它们是形声字,然后进一步了解其形符和声符。,二、汉字书体的演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夏代已经出现了文字,现在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其后出现了金文、大篆、小篆、隶书。隶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首形体的变化。二是简省和讹变。三是混同。掌握这些字难度很大,需下一番功夫。如:服、脍、朔,看起来都从“月”实际上“服”从“舟”,
16、“脍”从“肉”,“朔”从“月”。再如:春、舂、泰、秦、奉、奏,形符本不相同,可是隶变后便相同了。再如:活、括、适,声符本不是“舌”,但隶变后与“舌”同。再如:馬、鳥、燕、魚、然,下面的四点,意义本不一样。,三、汉字的结构与本义的探求这一部分知识放在第五节中详细讲。这里只要求记住,形声字的形符标示词义类属,对判断词的本义有重要作用。如“诛”有诛杀、谴责、责求等义,根据形符“言”,可知本义是“谴责”。,第三节、古书中的用字这部分知识掌握起来难度较大,需要认真理解,在此基础上加深记忆。一、假借字凡文献中的用字,如果它所记录的词不是该字的本义和引申义,那么这个字就是假借字。假借字有两种类型:1、本无其
17、字的假借。即某些词原先并没有为它专门造字,而是借用同音字来记录它。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本无其字的假借字有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某些词既然本无其字,它的假借字也就一直归它使用了。如“也”字,从周代以后一直充当语气词。至于假借字是否还同时用于表示本义,也有两种情况:,例字 假 借 义 本 义 表本义的后起字 莫 否定性无定代词 日暮天黑 暮 然 代词或形容词词尾 燃烧 燃 其 代词或语气词 簸箕(器具)箕 乎 疑问语气词 呼叫 呼 午 十二支的第七位 捣臼的棒槌 杵,(1)有的假借字自从它被借用以后,又增加形符来表示本义。如:,这类假借字,后来已经成为表示假借义的专字,而它们的本义,一般人反而不大
18、了解了。,例 字 假 借 义 本 义 之 代词或连词 往、到 夫 指示代词 男子 乌 疑问代词 鸟名 汝 第二人称代词 水名 耳 语气词 耳朵,(2)有的假借字被借用之后,它的本义仍用它来表示。换言之,它兼有表本义和假借义两种功能。如:,对于这类字,必须注意判断它在古书中用的是本义还是假借义。,例字 本 义 假 借 义 为假借义造的后起本字 辟 刑法 避开 避 戚 一种斧钺类武器 忧愁 慼(又简化为“戚”)乌 乌鸦 感叹词乌呼 呜 采 采摘 文彩,色彩 彩,另一种结果是:本无其字的假借字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了区别用法,不是为假借字的本义另造新字,而是为假借义另造新字,其方法一般是在假借字的字形上
19、增加与假借义有关的形符,使之成为形声字。如:,假借字与后起本字的关系,是古今字的关系。,2、本有其字的假借本来有记录这个词的字,但在写作过程中没有使用,而是借用了一个同音字来代替,这就是本有其字的假借。如诗经周颂閟宫:“无災无害”,而在大雅生民中则作“无菑无害”,即借“菑”为“災”。再如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来自谢项王”中的“蚤”即借为“早”。以今天的观点来看,本有其字的假借,其实就是写了一个别字。对常见的假借字,应该一一牢记。如(前面一个是本字,后面一个是假借字):飞蜚 伸信 疲罢 尿溺 叛畔 拒距 修脩 偶耦 亡无,二、古今字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了古今字。在前
20、的叫“古字”,在后的叫“今字”。1、古今字的形体古今字在形体上大多有某种联系。其中最常见的是在古字上加形符成为今字。如:其箕采採员圆 韦围取娶昏婚州洲有些是古字改变形符成为今字。如:说悦赴赴敛殓没殁振赈张胀有些则是古字略加变形成为今字。如:母毋不丕大太閒间陈阵,2、古今字形成的原因文字除了表示本义,还用于表示引申义和假借义。文字的表词功能扩大以后,为了区分不同的用法,其中表示某些义项的字常常被加以改造,以区别于其他义项。就该义项来说,原先的用字为古字,改造后的用字为今字。细分之有如下几种情况。(1)古字假借为其他用途,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如“队”字本义是从高处坠落,后来借为队列义,于是用“坠”
21、字来表示本义。与此相似的又如(前面一个是古字,后面一个是今字):段锻匡筐或域 韋圍须鬚(2)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又为它的本义造今字。如“州”字甲骨文像河川中有一块陆地,本义是水中的陆地。后来引申指九州(远古人以为九州之外是四海,九州也等于是水中的陆地),又引申指州郡,于是用“洲”字来表示本义。与此类似的又如:益溢景影丞拯 閒間原源,(3)古字用于表示本义,又为它的引申义造今字。如“取”的本意是获取,引申指获取女子作妻子。取妻的取后写作“娶”,专表这种引申意义。与此类似的又如:解懈 家嫁 士仕 赴讣 敛殓 告诰 支肢 道導(4)古字用于表本义,又为它的假借义造今字。如“齐”的本义是齐平,假借为“
22、齐敬”的齐(本无其字)。礼记祭义:“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齐”表示祭祖之前对祖宗的崇敬。这个意义后来写作从示齐声的“斋”。与此相似的又如:辟避 辟闢 与欤 戚慼 塗途 厭饜,三、异体字音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字,叫异体字。(这个定义很重要,它是区别异体字与假借字、古今字的标准,必须准确把握并应用到具体分析中去。)1、异体字的形体类别(1)造字方法的不同。如:泪淚 嵩崧 埜野 羴羶(均前者为会意,后者为形声)(2)均为会意字,而成分不同。如:明朙 棄弃,(3)均为形声字,而成分或位置不同。如:形符不同:遍徧謌歌杯盃 睹覩溪谿声符不同:线線啼嗁勳勋 煙烟 譌讹
23、猿猨形符声符都不同:迹蹟村邨剩賸 偏旁位置不同:和咊鞍鞌群羣裏裡雜襍2、异体字的辨识有些字在古书中通用的范围很广,但还有一些义项不通用,本义也不相同,也不算异体字,而算通假字。如:修脩和龢凄悽 帥率游遊雕凋 雕彫御驭算祘,四、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繁简字。繁简字着眼于笔画的多少,笔画多的是繁体字,笔画少的是简化字。如:雲云捨舍無无頭头薑姜餘余,第四节、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的词汇是发展变化的。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变化等因素,导致语言中新词产生,旧词消亡,即使是使用着的词,有不少在意义上也逐渐有所变化。我们今天阅读古书,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古今词义差异带来的理解障碍。因此,正确认识和
24、掌握古今词义演变的有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一、古今词义异同的情况1、古今义同词即有些词,其意义从古到今基本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如:风、雨、人、山、火、手、父、母等等。这些都属于基本词汇,对我们阅读古书不会带来什么障碍,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2、古用今废词即有些词,古代常用而现代已经不用,如:“觥”是古代的一种酒器,“膢”是古代楚地的祭祀节日。这些词虽然会给我们阅读古书带来一定的障碍,但是由于我们对这些词感到陌生,就迫使我们去查一下工具书或请教他人,因此不会造成理解上的混误。3、古今传承词即有些词,古代和现代用的是相同的字,但古义与今义却迥然不同。如:抢:(阴平声)古代是碰、触的意思,(庄子逍遥遊
25、:“抢楡枋”。)今天是抢夺的意思。怕:(b)古代是淡泊、恬澹的意思,(司马相如子虚赋:“怕乎无为”。)今天是害怕的意思。,简易:古代是怠慢、轻忽的意思,(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军极简易”。)今天是简单、容易的意思。行人:古代是外交官、使节的意思,(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今天是在路上行走的人。从事:古代是职官名,为从官,(后汉书班超传:“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今天是做、干的意思,是动词。须:古代是等待的意思,(后汉书班超传:“可须夜鼓声而发”。)今天是必须的意思。,古今词义的差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掌握:(1)意义的多少不同一个词有本义,还可以有引申义,引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串讲 讲义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9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