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册第五章谢灵运与鲍照.ppt
《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册第五章谢灵运与鲍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第二册第五章谢灵运与鲍照.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玄言诗,东晋时代那些专述老庄哲理的诗,被称为“玄言诗”。孙绰答许询:仰观大造,俯览时物。机过患生,吉凶相拂。智以利昏,识由情屈。野有寒枯,朝有炎郁。失则震惊,得必充诎。,南朝文人诗歌的创作走向,沈德潜说诗晬语:“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南朝是中国诗歌史上诗运转关的重要时期。南朝诗人更崇尚声色,追求艺术形式的完善与华美,山水诗兴起;七言和杂言乐府诗发展;“永明体”、“宫体诗”,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一节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兴盛,一、山水诗的发展,诗经、楚辞中已经出现山水景物,但山水本身并不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体现了
2、不自觉山水审美意识。西晋左思的招隐诗和郭璞的游仙诗都写到山水的清音和美貌。晋宋时代则是山水诗兴盛的时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二、谢灵运的山水诗,谢灵运的生平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发展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陶渊明与谢灵运山水描写的差异,(一)谢灵运的生平,谢灵运(386433),祖籍陈郡阳夏。出身于东晋显赫世家。“康乐公”性格高傲,仕途坎坷、佛学造诣高。南朝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山水诗贡献巨大,自谢灵运之后,山水诗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并日渐兴盛。,(二)谢灵运与山水诗的发展,谢灵运是第一个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诗人。他的诗开启了南朝一代的新诗
3、风,实现了诗歌艺术由魏晋的古朴向南朝追求声色的转变。代表诗作: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登池上楼评析,此诗是作者做永嘉太守久病初愈后登池上楼时写的。诗中抒发了自己官场失意的颓丧心情,并表示归隐的决心。诗中的山水描写表现了诗人善于捕捉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敏锐眼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精心选择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象,再加上“生
4、”“变”两个动词,描绘出了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象。对仗工整,声韵和谐,平仄相调。,宋吴可学诗诗:“学诗浑似学参禅,自古圆成有几联?池塘春草一句子,惊天动地至今传。”元好问:“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评析,船行水上时动态的湖上晚景,清新秀美的景物中蕴含着宁静闲逸的气氛和诗人愉悦的心境。,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朝旦发阳崖,景落憩阴峰。舍舟眺迥渚,停策倚茂松。侧径既
5、窈窕,环洲亦玲珑。俯视乔木杪,仰聆大壑灇。石横水分流,林密蹊绝踪。解作竟何感,升长皆丰容。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海鸥戏春岸,天鸡弄和风。抚化心无厌,览物眷弥重。不惜去人远,但恨莫与同。孤游非情叹,赏废理谁通?,谢灵运的山水诗名句,“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石门岩上宿)“初篁苞绿箨,新蒲含紫茸。”(于南山往北山经湖中瞻眺)、“铜陵映碧涧,石磴泻红泉”(入华子岗是麻源第三谷),(三)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刘勰文心雕龙:“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 第二 第五 章谢灵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97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