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ppt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培训),何克抗Email:http:/,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这一轮全国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论初级、中级,其全部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都是围绕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和相关的教学资源开发而展开;掌握“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和相关教学资源开发的能力,既是这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出发点,也是最终要达到的目标。中级培训与初级培训的区别只在于“整合”层次的深浅有所不同(中级要求教师能够在更深的层次上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见,为了使这次全国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特别是中
2、级培训)能够取得显著成效,必须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该问题展开讨论:一、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对我国教育深化改革 的重大现实意义,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3,一、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已日益普及,而且国际教育界也公认:只有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才能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3、但到目前为止,在广大中小学教师中(乃至整个教育界)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种种片面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例如,有少数老师至今还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作是一种时尚,不清楚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为了什么目的,只是因为大势所趋、大家都在应用信息技术或是上级号召应用信息技术而不得不应用。还有不少教师只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看作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工具、手段或是学习信息技术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观点显然是不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4,一、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更多的老师则是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完全等同起来,认为只
4、要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或是课件就是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种看法不仅反映出广大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缺乏了解,也表明他们对于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还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根本没有掌握。凡此种种,都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错误或是片面的认识。,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5,一、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上述错误认识涉及三个方面:*为什么要整合?涉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意义)*什么是整合?涉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如何实施有效的整合?涉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途径)任何一种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都必须能
5、够对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并要能够通过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实践的检验,尤其是想要达到深层次整合的要求,就更要能经得起这种检验。下面二、三部分的内容就是力图从这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如何实现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作一扼要的介绍。,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6,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1)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自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究出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以来,信息技术教育在发达国家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大约是从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此阶段主要是利用
6、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这些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这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第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一般只提计算机教育,还没有提出信息技术教育的概念。,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7,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1)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概况 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大约是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此阶段逐步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也就是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工具,例如用计算机帮助搜集资料、辅导答疑、自我测试、以及帮助安排学习计划等等,即不仅用计算机辅助教师的
7、教,更强调用计算机辅助学生自主地学。这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计算机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两种概念同时并存。,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8,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1)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概况 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 应当指出的是,我国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起步较晚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试验研究(1982年有4所中学成为首批试点校),加上我国教育界历来受“以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自主的学,所以尽管国际上自80年代中期以后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主要模式逐渐由CAI转
8、向CAL,但是在我们中国似乎并没有感受到这种变化不仅从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期是如此,甚至到了今天,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模式仍然主要是CAI。,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9,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1)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概况 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 90年代中期至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教育界非常关注、非常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也是信息技术教育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大约从9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以后信息技术应用于
9、教学过程的主要模式。在这一阶段,原来的“计算机教育”概念已完全被“信息技术教育”所取代。,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0,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就是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这正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教与学方式),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主
10、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教学结构变革的主要标志是师生关系与师生地位作用的改变),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即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这正是我们的素质教育所要求的(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我们必须贯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1,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则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成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根本措施(见美国教育部2000年12月“教育技术白皮书”)而21世纪人才的核心
11、素质则是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以及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这说明不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都是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看作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乃至根本措施。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落实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既是我们国家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进行新一轮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这正是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大力倡导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因所在。我们只有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才有可能深刻领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才能真正弄清楚为什么要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2,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2、与内涵,(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落实大批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由于创新人才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即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等三方面的素质,为了便于对这一总体目标的把握与实现,我们可在这一总目标之下划分若干具体目标:要通过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运用创造性思维理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包括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方面的思维能力)。要通过信息时代的新型教与学方式培养学生包含下述内容的创新能力 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与信息有关的知识与技能、信息道德等三个方面,其核心内容是与信息有关的知识与技
13、能,即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传输信息的知识与能力;适应能力(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应变能力(对突发事件作出正确反应的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3,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目前有关论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章与论著汗牛充栋,但是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与内涵却一直缺乏较有深度的研究,因而至今在这方面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说法。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涉及到成千上万教师的教学实践,长此下去必将使广大教师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来认识与理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对于整合的内涵实质尚且缺乏了解,又
14、怎么可能找到实施整合的有效方法(更不用说深层次的整合了)!由此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及损失可想而知。,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4,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经过多年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和深入的研究,我们认为这一定义或内涵可以表述为: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
15、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由此定义可见,它包含三个基本属性: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我们认为,只有抓住上述三个基本属性才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才能真正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这是因为:,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5,(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环境”这个概念的含义比较广泛(教学过程主体以外的一切人力因素与非人力因素都属于教学环境范畴),就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而言,这一含义和把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仅仅看成工具、手段的CAI或CAL相比,显然要全面得多、深刻得多,其实际意义也重大得多。三个基本属性并非平行并列:营
16、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内容,其具体目标是要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所谓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指能够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教与学方式的教学环境)其最终目标是要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将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新型教学结构(而教学结构的变革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它要实际体现在教学系统四个要素地位和作用的改变上)。从而使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可见,整合的落脚点即整合的实质是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将教师主宰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
17、统教学结构,改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导主体相结合”新型教学结构。我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整合”的内涵。,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6,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CAI主要是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变(涉及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它基本上没有体现新的学习方式,更没有改变教学结构。所以它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二者之间绝不能划等号。当然,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有时候也会将CAI课件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整合”并不排斥CAI。不过,整合过程中运用CAI课件除了把它作为辅助教的手段以外,还把它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
18、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而且CAI只是整合过程(即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局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则是把CAI课件作为辅助教师突破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直观教具、演示教具,并且这种场合的CAI就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全部内容(而不是其中的一个局部或环节)。可见,这两种场合的CAI课件运用,即使不从其内涵实质而仅从其应用方式上看,也是不一样的。我们认为,必须依据上述三个基本属性来认识与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实质才是比较科学的、全面的;而且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真正有效的能实现深层次整合的具体途径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7
19、,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来谈:1、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2、敢问路在何方?(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8,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1、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1)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硬件设施高速增长 校园网数量八年多来增长十多倍;校园网带宽速率也有大幅提升。,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19,1、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瓶颈”问题,(1)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应用状况令人担忧 80%以上只用于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没有其他的教育教学应用。在其余20%已开展必修课以外的应用中,有一
20、部分用于教育行政管理(如校长办公系统,电子图书馆,财务报表,学生成绩统计等);另有一部分用于辅助教学(而且大多停留在CAI的应用水平)。真正能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教育深化改革,促进创新人材培养的学校不到5%。,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1、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瓶颈”问题,(2)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校园网建设需要很大投入(少的几十万,中档的一百多万,高档的二三百万以上,有些学校投入更多)。“大投入应有大产出,高投资应有高效益”。学校的产出是高素质人才,学校的效益应体现在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升。而目前的实际状况与上述目标有较大的
21、距离:“大投入没有大产出,高投资并未体现高效益”。很多学校的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只用于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而没有能促进教育的深化改革,没有能导致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不用说显著提升)这是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我国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瓶颈”(关键所在)。,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1,1、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瓶颈”问题,(2)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当然,信息技术课作为必修课开设,无疑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但是“校校通”工程(尤其是校园网工程)的大量投资若仅仅体现在“信息技术课”这一门课的效益上,那
22、样的效益与投入相比就太不相称了(如果只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每所学校建一两个联网的计算机教室就够了,不必花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资金去搞校园网)。所以,能否运用信息技术环境(尤其是网络环境)来促进教育深化改革,显著提升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实在是当前教育信息化健康、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必需在提升各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狠下功夫。,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2,1、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进程中“瓶颈”问题,(2)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事实上,这不仅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信息化健康、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下面几个事实可以
23、为此提供佐证:2003年12月召开的ICCE国际会议的主题是“ICT教育应用的第二浪潮(Second Wave)从辅助教与学到促进教育改革”;微软于2004年11月在新加坡举办国际信息化论坛,其教育分论坛强调要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并实现教育质量的蛙跳式发展(Leapfrogging Development);2005年11月于日本东京召开e-Learning国际研讨会,其主题是“如何建立e-Learning的质量保障机制”2006年12月召开的ICCE国际会议的主题是“促进跨文化理解:有效地利用技术进行学习”,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3,2、敢问路在何方?,怎么办解决上述问题的
24、办法、出路在哪里?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只有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才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有效的整合又该如何实施呢?整合的途径方法(尤其是深层次整合的途径方法)又在那里呢?前面曾经指出:任何一种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如果称得上是科学理论的话)都必须能够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内涵、方法等三方面的问题作出全面、正确的回答。前面我们已经对前两方面的问题(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内涵)作了认真的回答,下面再来寻求第三方面问题(即整合途径与方法)的答案。显然,这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中最核心、最关键、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我们可以从国外和
25、国内两个方向去探索。(1)发达国家关于“整合”的理论研究(2)发达国家关于“整合”的现状及效果(3)中国学者提出的整合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4,2、敢问路在何方?,(1)发达国家关于“整合”的理论研究 在众多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机构中,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就研究水准与权威性来说都是最有代表性的,其第3年度(2000)的报告指出:“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将数字化内容整合的范围日益增加,直至整合于全课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当具有明确教育目标且训练有素的教师把具有动态性质的数字内容运用于教学的时候,它将提高学生探索与研究的水平,从而有可能达到数字化学习的目标。为了创造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课程 深层次 整合 理论 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97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