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14.腕舟骨骨折.ppt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14.腕舟骨骨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14.腕舟骨骨折.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腕舟骨骨折,Company Logo,目录,5,腕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腕舟骨骨折发生的机制和临床表现,腕舟骨骨折的分型,急性腕舟骨骨折的诊断,腕舟骨折的治疗,腕舟骨解剖学特点,Company Logo,腕舟骨的解剖特点,腕舟骨位于近排腕骨桡侧,全体可分为头、腰、尾三部分。头部位于远端嵌卡于大多角骨与头状骨之间,尾部位于近端,紧靠月骨,而腰部相当于两排腕骨间平面,其长轴斜向前外下方。腕舟骨表面80%为关节软骨所覆盖,它的血运主要来源于桡动脉的分支,该分支由舟骨的背脊处发出,进入舟骨背脊平对舟骨中段的滋养孔中,之后在骨内延伸至舟骨近端,营养舟骨近70%-80%的血运,舟骨远端20%-30%的血运由
2、桡动脉直接发出的分支或者起自于桡动脉的掌浅支供应。腕舟状骨骨折时,舟状骨近骨折段血供阻断,易发生骨吸收坏死,造成腕关节不稳、慢性疼痛、创伤性关节炎、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不连或骨坏死。,Company Logo,腕舟骨骨折的流行病学,腕舟骨骨折是腕部最常见的骨折,占腕骨骨折的71%。细长形腕舟骨最易发生骨折,占所有腕舟骨骨折的80%,其骨折大都发生在舟骨腰部。腕舟骨骨折后的骨不连率为13%-40%,具体与骨折的部位及移位有关,近端1/3 骨折的骨不连率为14%-100%,中段 1/3骨折的骨不连率为30%-50%,且接近50%的舟骨骨折移位超过1mm。,Company Logo,腕舟骨骨折的分类
3、,常见的方法有:Mayo分类法、Russe和Herbert分类法。第一型:稳定型,骨折无移位,韧带无明显损伤 第二型及第三型:均为不稳定型,韧带有中度或重度的损伤及关节周围不稳。不稳定骨折固定时间不少于16周。移位骨折固定时间为15-40周,而愈合率只有65%。,Company Logo,腕舟骨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腕舟骨骨骨折最常见于腕背伸桡偏位着地,地面冲击力由舟骨远端向上传导,桡骨远端关节面背侧缘及月骨正好托住舟骨,桡骨茎突在身体重力的作用下,对其腰部或远近端产生撞击以致其发生骨折。另外,当腕关节尺偏着地时,桡骨远端和大、小多角骨将舟骨固定,头骨近端顶住舟骨亦可致其发生骨折。腕舟骨骨折多
4、有腕关节挫伤等病史,又有肿胀等挫伤表现,临床医师往往轻易诊断为“腕关节挫伤”(尤其是急诊)。腕舟骨骨折误诊为“腕关节挫伤”达90%以上,这就要求医师对有腕关节挫伤病史的患者提高敏感性,更要熟悉其受伤机理,以避免误漏诊。,Company Logo,急性腕舟骨骨折的诊断,1、临床体格检查中,解剖鼻烟壶部位和舟状结节上的触痛和肿胀是舟骨骨折的经典标志。目前认为,在舟骨骨折后 24h,检查鼻烟壶、舟骨结节及拇指运动是否有触痛,综合三种体征,对舟骨骨折的诊断的特异性可达74%-80%。2、新鲜无移位舟状骨骨折X线表现:骨纹理构成的网状结构消失,局部密度增高或减低;无移位的骨折,斜位片易看出腰部骨折线,或
5、用牵引拇指的方法,摄腕关节正位片,骨折线则可显现。3、CT可明确显示细微的骨折裂缝,并可判断骨折移位程度,骨折分型,进行三维重建,能克服X线片的致命缺点,提供更多更好的细节信息,以发现X线片上不能反映的骨折。4、磁共振成像检查对隐匿性舟骨骨折的诊断具有优势,敏感性达到95%-100%,特异性高达100%。骨骨折位置的诊断更准确特异性高辐射少这使得MRI成为舟骨骨折诊断的首选,在舟骨骨折的诊断中被认为是金标准。,Company Logo,腕舟骨骨折的非手术治疗,(一)非手术治疗常应用前臂石膏管型外固定,自肘关节远端至拇指指甲基底手掌近侧横纹(拇指人字形石膏)近侧,腕关节保持稍桡偏和中立屈曲位。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中西医结合 伤科 14. 腕舟骨 骨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96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