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函数线》说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函数线》说课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角函数线,本节内容,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三角函数线人教版高一数学(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三小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角的概念的推广”和“弧度制”之后学习的。本小节给出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代数定义和几何定义,分两个课时,这里用一个课时学习其几何定义-三角函数线,由于本节内容是概念性的基础内容,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2)作用:,通过本节学习,把三角函数的代数定义和几何定义有机地联合起来,是三角函数定义的又一种表现形式,又为继续学习三角函数的各种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最值等提供了另一种工具,具
2、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三角函数在学生实际解题过程中间具有很强的实用性。,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理解“有向线段”的定义,掌握有向 线段和线段的异同;B、理解三角函数线的定义;C、会画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线;D、能根据三角函数线写出终边落在坐标轴 上的角的三角函数值;E、能根据三角函数线总结出三角函数值随 角度变化的规律。,之所以定这样一个目标层次,因为:有向线段是定义三角函数线的前提,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是其应用的最起码要求,画出三角函数线,是为了通过数与形的转化,以几何的方法来解决代数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 及多向思维能力,之所以安排D、E两个知识目标,期望所学
3、内容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知识目标由低到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数学大纲的要求,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总结、归纳能力;,B、使学生养成自觉运用几何方法解 决 代数问题的能力;,C、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 能力;,D、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一题多解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 力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在习 中不仅会用代数的方法,而且能用几 何的方法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4)美育目标:,使学生体会到数转化为形所带 来的美感。,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A、重点:三角函数线的定义。为了突出
4、重点,教学中突出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抓住三角函数的代数定义和几何定义密切性,强调三角函数线是三角函数的另一种定义。二是通过适当的练习加深对定义的理解,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出定义的重要性及优越性。,B、难点:三角函数线的应用,三角函数线可以看做是解三角函数题的一种工具,所以本节课通过例题、练习等途径,力图使难点得到突破。,二、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自学辅导”和“启发探究 式”教学法,它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符合教学论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原则,使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是这一节课的主要
5、教学手段。,四、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学会用三角函数的几何定义解决三角代数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五、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设是一个任意角,的终边上任意 一点的坐标是P(x,y),则点P到原点 的距离是多少?,(2)、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分别等于 多少?,(3)、角的三角函数值与终边上点P的位置 是否有关?,这个环节有以下作用:,(1)、巩固上节课的学习成果;,(2)、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有关内容,通过教师走动辅导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总结”后,教师进行做图演示,让学生回答问题:连接,连接,(5)角在(0,/2),(/2,),(,3/2)
6、,(3/2,2)内各个三角函数单调性 如何?,(1)什么叫做有向线段?它和线段有何异同?,(2)填空:sin=_ cos=_ tan=_,(3)当角终边分别在第一、二、三、四象限时,有向线段MP、OM、AT的符号如何?,(4)当角终边变化时,M点、T点、A点 位置是否随定义的变化而变化?,练习1、作出下列各角的正弦线、余 弦线、正切线:,(1)/3,(2)5,(3)-2/3,(4)-/6,(5)/2,(6),此题是一个基本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尽管在提问(4)中已经涉及A点变化问题,估计学生仍会有A点随角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老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走出这一误区,实现知识目标C。,练习二、根据图象回
7、答下列问题:,1、(口答)当角的终边分别位于x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x轴负半轴、y轴负半轴时,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是多少?,2、根据(1)的结论,求出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值域。,此题和练习一异曲同工,但涉及了角在坐标轴上时的特殊情况,引导学生不仅掌握事物的一般性,更要熟悉事物的特殊性,求定义域和值域,略高于课本要求,实现知识目标D和能力目标A和C。,练习3、(1)、在0到2内,求使 sin 1/2 的的取值范围。,(2)、在任意角范围内,求使sin 1/2 的的取值范围。,本题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三角函数线的用途,通过观察三角函数线的变化,简单涉及三角函数的性质,体现了其工具特征,同时为学好后面内容做了很好铺垫。充分体现了本节课的地位。,小结:(5分钟),学生自结,教师补充,一结知识,二结方法。,结束语:,本节课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另一种定义三角函数线,利用三角函数线的直观性,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解决三角函数的很多性质,那么它究竟有多大能力呢,请同学们抱着极强的求知欲望往后学习。,这样做的目的是:“承上启下、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布置作业:,书面作业:P20:1、2,目的是为了检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板书设计:,由于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无板书设计,只有练习演示板书。,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96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