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pt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ppt(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主讲:温儒敏,辅导:赵建刚,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沈从文与京派文学,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现代散文五家,总目,穆旦与九叶诗派,生平及研究概况,生平,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概况,重要作品,话剧的发展简况,简历,(1)简历。生于1910年9月24日,(比鲁迅小29岁,比老舍小11岁,比沈从文小8岁,比巴金小6岁,可以算得上是“五四”元老作家中的小字辈,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卒于1996年(终年86岁,与沈从文同寿),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他的姓氏“万”的繁体字为一个“草字头”和
2、“禺”字,草字头与“曹”谐音,故“曹禺”即“万”)。父亲万德尊清末曾留学日本东京士官学校,与阎锡山同学,1909年初回国,辛亥革命前(1916)任黎洪元秘书,中华民国成立后,获中将军衔,曾任宣化府镇守使、察哈尔都统等职。母亲薛氏出生于商人家庭,生下家宝后三天因患产褥热病逝。曹禺曾说:“我从小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心灵上是十分孤单而寂寞的”。薛氏胞妹薛泳南后成为家宝继母,始终把家宝看作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并终身未生育。有的研究文章中说,曹禺的母亲喜欢看戏,他从小就跟着母亲看了很多京戏、地方戏和文明戏等等,其“母亲”实际上是曹禺的继母。,(3)初露头角。1926年(16岁)开始在天津庸报副刊玄背上连载小
3、说今宵酒醒何处,第一次使用笔名“曹禺”。后陆续在南开周刊、国闻周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歌、杂文,以及莫泊桑的翻译小说等多篇。1927年(17岁)参加排演丁西林、田汉和易卜生的剧作。1928年(18岁)担任南开双周的戏剧编辑,并开始构思雷雨,其诗作四月梢,我送别一个美丽的行人和南风曲有着郭沫若女神的影响。他父亲希望他能成为一名医生,但两次投考协和医学院都未被录取。同年夏天,以优异成绩从南开中学毕业,免试升入南开大学政治系,但他对政治经济学等课程不感兴趣,1930年暑假专程去北京报考清华大学,9月与八位同学一起转入清华大学,插入西洋文学系二年级就读,广泛涉猎西方文学特别是戏剧文学,课余还常常与巴金、靳以
4、去看京剧。年底,与钱钟书等人一起成为清华周刊编辑。,(2)少年时代。1915年(5岁)时由表兄刘其珂作家庭教师,读诗背经,并开始与小同学演戏编戏,但没有上过正规的小学。1920年(10岁)结束私塾学习,进入天津银号“汉英译学馆”学习英语,并开始接触莎士比亚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22年(12岁)进入南开中学二年级学习,与靳以(章方叙)同学,并成为终身好友。1923年(13岁)开始热衷于新文学作品,尤其是鲁迅的呐喊和郭沫若的女神,但他承认,“狂人日记当时没读懂”,而女神却使他的血“沸腾”起来。1925年(15岁)先后参加南开中学文学会和南开新剧团(这是我国话剧界较早的剧团之一,由南开学校创始人严范
5、孙、张伯苓创建于1909年,周恩来曾是其中的活跃分子),开始了他的演剧生涯。,(4)一鸣惊人。1933年(23岁),开始写作构思了长达五年的剧本雷雨和毕业论文论易卜生。参加清华大学留美考试,未被录取。毕业后去保定明德中学任英语教师。年底生病回京,病愈后回清华研究院,专事戏剧研究。1934年1月,由郑振铎主编,巴金、靳以编辑的文学季刊创刊,巴金在靳以那里看到雷雨后,主张立即发表,7月,雷雨发表于文学季刊第一卷第三期。当时并没有引起国人的注意,而引起了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的好评。1935年,由东京帝国商科大学的中国学生邢振铎译为日文,由留日学生剧团中华话剧同好会于4月27日在东京神田一桥讲堂首演,郭
6、沫若看后立即撰文关于曹禺的雷雨,大加赞赏。8月17日,在天津市立师范学校孤松剧团作国内的首次公演(也是该剧第三次公演),立即引起轰动,著名京派戏剧家兼评论家刘西渭(李健吾)发表雷雨一文称:这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1936年雷雨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一集,而且,在曹禺尚未写出第二部作品时,即作为曹禺戏剧集(第一种)。,(5)再接再厉。1934年9月,应邀去天津在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任教。1936年5月,在巴金等到人的鼓励和催促下,开始创作日出,白天为女师学生上课,晚上埋头写作,6月至9月开始在文季月刊第1-4期上连载。8月,应国立戏剧学校校长余上
7、沅邀请,赴南京任教,讲授“剧作”、“西洋戏剧”和“现代戏剧与戏剧批评”等课程。11月,在南京导演话剧镀金。1937年4月至8月,原野在靳以主编的文丛第一卷第2-5期上连载。,(6)辗转流徙。1938年初,随剧校迁往重庆。10月,与宋之的合作改编全民总动员(原剧为宋之的、陈荒煤、罗烽、舒群集体创作的总动员),当月公演,轰动重庆。1939年春,随校迁往江安。暑假期间,创作蜕变。夏末去昆明导演原野和黑字二十八(即全民总动员)。初冬率剧校师生赴重庆演出蜕变,蒋介石看后下令禁演。1940年秋开始创作北京人,翌年公演。1942年初辞去剧校教职,夏,到重庆唐家沱,创作改编巴金的家。1943年8月,为创作历史
8、剧李白与杜甫作准备,与友人赴西北旅行,回重庆后以此行的感想创作表现大后方民族资本家与官僚资本家矛盾的桥。1946年,与老舍同时接到美国国务院邀请,经上海赴美讲学,并两次会见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1947年返回上海,后进入上海文华影业公司任编导,写成电影剧本艳阳天,自导演。1948年底,到香港。1949年初经中共地下党安排经烟台到北平。,(7)最后努力。1949年7月参加第一次文代会。1950年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1951年自编曹禺选集,对雷雨、日出、北京人作大量修改。同年任剧本、人民文学编委。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专演话剧的国家剧院)成立,任院长。同年,为创作以一个知识分子思想
9、改造为主题的剧本明朗的天收集素材,1954年开始创作,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剧本、导演、演出一等奖。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与梅阡、于是之合作创作历史剧卧薪尝胆(后改名为胆剑篇),并就剧中的若干史料问题请教沈从文,沈从文回长信详细叙说战国时期吴越社会各方面的状况,后又对该提出修改意见。1962年8月,在北戴河度假期间开始创作王昭君。文革期间曾先后被纠斗、在北京人艺剧团和宿舍看守传达室。1973年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过问,被安排在北京话剧团工作。1975年参加第四届人大。1978年北京话剧团恢复原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再次任院长。同年8月,为创作王昭君去新疆
10、,并完成初稿,载人民文学当年第11期。1996年12月13日逝世,雷雨、日出和北京人被称为曹禺的“三大杰作”。这三部作品再加上原野又称曹禺的“四大杰作”。也有人将这四部作品再加上家称为曹禺的“五大杰 作”。,重要作品,曹禺研究简况,雷雨一经问世,便轰动文坛。曹禺研究便随之开始。日出问世后,未经上演就引起了普遍的注意。原野的被忽视,是从这部作品问世后的“生不逢时”开始的。作品在文丛上从1937年4月开始连载,还没载完,抗战爆发,整个戏剧界都投入了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各种小型戏剧作品得到优先的演出和评论,而当人们开始将注意力放在原野上时,曹禺的另一部杰作北京人又问世了。到1942年曹禺的家演出和出版
11、后,关于曹禺的研究仍局限于“作品论”,直到1944年吕荧的曹禺的道路和杨晦的曹禺论两文发表后,曹禺研究才进入到了“作家论”的阶段。解放后,主要围绕着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如雷雨的“命运观念”问题,原野的“神秘主义”问题,日出中陈白露的悲剧问题,繁漪的性格,雷雨的主题等问题。,近年来,曹禺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总的特点是视野更加开阔,观点更加新颖,这主要表现在教材中介绍的五个方面: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来考察曹禺戏剧(受母亲影响)运用精神分析派的观点来研究曹禺戏剧(弗罗依德)把比较文学的方法引进曹禺研究 1讨论所受的外国剧作家影响,2与其同时代作家作品比较。从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来深化研究 从
12、接受美学和其他不同层面开拓展曹禺研究。,(1)文明新戏时期:话剧是一种西方的戏剧形式,19世纪末由在上海的西方侨民引入中国。(2)爱美剧时期:1915爱美,即Amateur的译音,意为“业余的”(3)小剧场运动时期:小剧场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活动,后风行于欧美与日本,是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戏剧,从而占据剧坛主导地位的一次戏剧革新运动。(4)左翼戏剧运动时期: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激发起了1928年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兴起。1929年秋,上海艺术剧社成立,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无产阶级戏剧”(或称“新兴戏剧”、“普罗戏剧”)(5)剧场戏剧时期
13、:剧场戏剧(即“大剧场”演出)以职业化和营业性为特点,是中国话剧从业余走向专业的标志,也是中国话剧从幼稚期走向成熟期的标志(6)广场戏剧时期: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话剧再次向“广场戏剧”倾斜,并出现了三次高潮。(7)剧场戏剧再兴时期,话剧的发展简况,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以前认为,周朴园从一开始就只是封建家庭的纨裤子弟,他与侍萍的关系充分暴露了他虚伪的本质,他的行为也就是“始乱终弃”的典型,但现在一般认为,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
14、,只是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思念也不能就说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而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的翻脸,也正是他不敢面对现实,也不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懦弱的表现。作家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质特点,周朴园性格,周繁漪性格,蘩漪与周朴园一样,也是一位新旧结合的人物,按剧中的提示,她是一位“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她既渴望自由的爱情,又无力摆
15、脱家庭的牢笼,甘愿受周朴园的凌辱。在这样一个新旧渗半的女性身上,作家有意识地强调了“原始的野性”,她与周萍的相爱,并不是为了反封建,也不是为了追求个性解放,除了满足自己的情欲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对自己丈夫不尊重自己的一种报复。而在她的思想深处,有许多沉重的无法消除的封建思想意识,如她很看重“名分”,即使是与周萍相爱也有一种想摆脱摆不脱的“犯罪感”,对周冲与四凤的相爱,也觉得门不当户不对,自己已经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但仍然用封建婚姻的标准去要求(实际上也就是残害)下一代。蘩漪的种种表现可以清楚地表明,这个人物并不是曹禺理想中的人物,但作家却对她充满感情,特别是对她的身上表现来的“蛮性”的原始力量
16、加以礼赞,则显然与作家自己的人生经历和阅历有关。他从小受到的家庭压制和由此形成的软弱性格,在蘩漪身上,都找到了可以寄托的载体。人总是越缺乏什么,越是希望得到什么。,沈从文与“京派”文学 之,关于“京派”,何谓京派文学,京派一说的缘起,京派作家的组成特点,京派作家的创作共性,京派与海派,几位重要的京派作家,对京派作家的一般评价,参考,文化背景,通常认为所谓“京派”,就是指三十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何谓“京派”,把“京派”和“海派”当作不同的文学流派,是后来文学史家的研究工作。不过因为这两派所涉及的作家群的范围都比较大,各自的情况又都很复杂,不同于其他有结社有纲领而且倾
17、向鲜明的派别,所以有些论者对于把“京派”看作流派,仍持谨慎的态度。但学术界多数意见还是认为,“京派”是大致可以视为一种流派的,“京派”一说源于北京与上海两个城市作家之间的一场论争,当时双方互相攻击的主要人物是北京的沈从文和上海的苏汶,后来又加进了鲁迅等人。1933年10月,沈从文发表文学者的态度一文,批评了那些主要在上海的新派的作家,指责他们对创作缺乏尊严感,有“玩票白相”的习气。稍后在论海派一文中,他对上海某些文人作风提出了更为尖锐的批评,以轻蔑的口气指责他们是“名士才情”加上“商业竟卖”,并且把“旧礼拜六派”和所谓“感情主义的左倾”,统统都捆在一起,斥为“妨碍新文学健康发展”的“海派”。与
18、此同时,沈从文又标榜北京作家的“诚实与质朴”,主张要张扬文坛正气,破除“海派”的歪风。沈从文的批评大致代表了北方一些自由主义作家的立场:他们对当时方兴未艾的左翼文学、时髦的现代派文学以及流行的商业化文学,都相当反感,而力图与此拉开距离,保持一种批判的态度。,京派一说的缘起,上海的作家也有激烈反驳。曾经追求过革命文艺,后来又倾向文学价值独立的苏汶,在文人在上海一文中就指出,所谓“上海气”其实就是现代的都市气,是现代机械文明传播的产物,相信必将还产生更广的影响。后来鲁迅属文“京派”与“海派”,说“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商的帮忙而已”。鲁迅似乎在各打五十大板,其实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当代文学 专题研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96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