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ppt
《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鱼、虾类的摄食 0.5学时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系统与消化酶 1学时第三节 虾类的消化系统与消化酶 1学时第四节 鱼、虾类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0.5学时第五节 消化率 1学时,第三章 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了解鱼虾摄食的有关概念和影响因素;初步了解鱼虾类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目 的 要 求,掌握鱼虾消化吸收的方式和影响因素;重点掌握消化率测定的相关知识和影响因素。,第一节 鱼、虾类的摄食,一、有关摄食的基本概念,三、影响摄食的外部因素,二、影响摄食的内部因素,一、有关摄食的基本概念,饱食量:使空腹的鱼、虾一次吃饱,其摄食量为 再摄食量:胃没有完全排空之前的摄食量叫 摄食率:单位时间(
2、one day)单位体重的鱼的摄 食量叫 日摄食率(%)=日摄食量100/体重,二、影响摄食的内部因素,1、胃容积2、空腹状态3、摄食规律4、群体5、对饲料的习惯程度6、对环境的适应性7、健康、繁殖、洄游等生理因素的影响,三、影响摄食的外部因素,1、水温2、溶氧3、水质4、视觉、化学感觉、光度、光质、光周期5、pH、盐度、天气6、应激7、饲料 大小、硬度、比重、色彩 化学组成,第二节 鱼类的消化系统与消化酶,一、鱼类的消化系统,二、鱼类的消化酶,一、鱼类的消化系统,口腔:摄食器官,具有食物选择、破碎、吞咽等 功能。味蕾、齿、舌 食道:短、宽,是食物由口腔到胃肠的管道。横纹肌到平滑肌的转变区 胃
3、(无胃):暂存食物、消化 前部贲门胃 后部幽门胃(幽门垂)连接中肠 食道连接中肠,中肠:食物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 上皮细胞 吸收细胞 分泌细胞 中肠和后肠之间有明显的分界(肉眼、组织学),泌酸细胞:胃蛋白酶原、盐酸内分泌细胞:促胃酸激素、生长激素抑制素、胰多肽黏液细胞:唾液粘蛋白、硫粘蛋白、中性粘物质,二、鱼类的消化酶,蛋白分解酶:胃蛋白酶 pH2-3 T 30-50 胰蛋白酶 pH8-8.3 糜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分解弹性蛋白、酪蛋白、血红Pr 胶原酶:分解胶原蛋白,脂肪分解酶 脂肪酶:水解甘油三酯 酯酶 糖类分解酶 淀粉酶 麦芽糖酶 蔗糖酶-葡萄糖苷酶-半乳糖苷酶 几丁质酶,(壳多糖)是由N
4、-乙酰-D-葡萄糖胺以-14糖苷键缩合而成的线性均一多糖。无脊椎动物外壳的主要结构部分。,几丁质个体链,胃酸和胆汁 胃酸:提供适宜pH 使食物变性、溶解甲壳 杀菌 胆汁:激活脂肪酶 乳化 防止肠内容物腐败,第三节 对虾的消化系统与消化酶,一、对虾的消化系统,二、对虾的消化酶,一、对虾的消化系统,口:两颚之间 食道:短管,与膨大的胃相连 输送食物的通道 胃:贲门胃、幽门胃 机械与化学消化的主要场所,前肠(几丁质),中肠:简单的直管,单层柱状上皮组成,上 皮向肠前内突出许多皱褶。后肠:即直肠,内衬几丁质层 不能吸收营养物质 肛门:肝胰脏:中肠腺,黄褐色,心脏前方腹面 中肠前后盲囊:中肠前后,是区分
5、前中后肠 的标志,二、对虾的消化酶,蛋白分解酶:胃蛋白酶 中国对虾有少许 胰蛋白酶 羧肽酶A、B 亮氨酸肽酶 芳香酰胺酶 二肽酶,脂肪分解酶 脂肪酶:水解甘油三酯 酯酶 糖类分解酶-淀粉酶 麦芽糖酶 几丁质酶 壳二糖酶,第四节 鱼、虾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一、消化吸收的途径和机制,二、影响消化速度的因素,一、消化吸收的途径和机制,被动吸收 经动物消化道上皮的滤过、扩散和渗透等作用,一些分子量低的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这种吸收形式不需要消耗机体能量。此吸收过程比较缓慢。如寡肽、各种离子、电解质、水等营养物质。,主动吸收 主动吸收是靠上皮细胞壁“泵蛋白”来完成的一种需要消耗能量、逆电化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鱼虾 摄食 消化吸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9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