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性别控制技术研究进展.ppt
《鱼类性别控制技术研究进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类性别控制技术研究进展.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鱼类性别控制技术研究进展,组员:,内容,一、鱼类的性别二、性别决定(sex determination)和性别分化(sex differentiation)三、鱼类性别控制意义 四、鱼类性别控制技术,一、鱼类的性别,生物性别是伴随有性生殖的出现,生物界同种个体之间普遍出现的一种形态和生理上的差异现象。,一、鱼类的性别,鱼类性别的两种表达方式:遗传性别(Genetic sex):遗传性别是在受精时通过一半来自卵子以及一半来自精子的染色体的结合而形成的。因此,遗传性别又称为染色体性别(chromosomal sex)。生理性别(Physiological sex):性腺性别、外部性别(extera
2、l sex)、行为性别(ethological sex),生理性别(Physiological sex),1、性腺性别,2、外部性别:(exteral sex),3、行为性别(ethological sex),雌雄异体(gonochorism),分化型性腺,未分化型性腺,雌雄同体(hermaphroditism),两类性征决定:,第二性征:副性征,第一性征:性附属器官,雌雄异形现象(sexual dimorpism),二、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性别决定(sex determination):决定未分化性腺向精巢方向还是向卵巢方向发育的过程。性别分化(sex differentiation):某些
3、体细胞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分化发育成内外生殖器以及第二性征。,1、性别决定(sex determination),鱼类主要有3种性别决定模式:,染色体决定:一对染色体(通常称为异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集中了绝大多数与性别有关的基因。,多基因决定:性别决定基因存在于常染色体上,胚胎的性别是染色体上雄性和雌性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基因型-环境共同决定:性别决定受遗传和环境因子双重控制。,染色体决定,8种鱼类的性染色体系统Chromosomal sex determination systems in fish,XX/XY 型,:XX 配子同型:XY 配子异型 大多数鱼类属于这种类型,鲤形目中的多数种类,
4、如脂鲤(Hoplias malabaricus),尼罗罗非鱼,褐牙鲆(Paralychthys olivaceus)等,ZW/ZZ 型,:ZW 配子异型:ZZ 配子同型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脂鲤科鱼类(Triportheus guentheri,)、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ZW/ZZ 型,:ZW 配子异型:ZZ 配子同型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脂鲤科鱼类(Triportheus guentheri,)、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WXY系统,:X
5、X、WX、WY:XY、YY W染色体是一个修饰过的X染色体。能抑制Y染色体的雄性决定能力。这样,XY和YY是雄性,而XX、WX和WY是雌性。所以,双亲对后代的性别决定都能起作用。如:斑剑尾鱼(Xiphophorus maculatus),XX/XO 和 ZO/ZZ 型,XX/XO 型:XX:XO(即雄性缺少 Y 染色体)雄性决定后代的性别:从雄性那里接受x染色体的后代为雌性,而不接受性染色体的为雄性。褶胸鱼(Sternoptyx diaphana)雌鱼具有 36 条染色体,而雄鱼只有 35 条染色体。,ZO/ZZ 型:ZO:ZZ(即雄性缺少 Y 染色体)雌性决定后代的性别:从雌性那里接受Z染色
6、体的为雄性,不接受性染色体的为雌性。短颌鲚(Coiliabrachygnathus)、Lepidocephalichthys guntea,多组性染色体决定系统,:X1X1X2X2:X1X2Y型由雄性的Y染色体决定后代的性别锈色阿胡缎虎鱼(Awaous aeneofuscus),:W1W2Z:ZZ型由雌性的Z染色体决定后代的性别脂鲤科鱼(Apareiodon affinis),:XX:XY1Y2 雄性含多个Y染色体的异配性染色体。接受父本Y1Y2 的后代为雄性。雄性是这个系统的决定因素。Hoplias属。,多基因决定(性别的多因子决定),在该种性别决定模式中,性别决定基因存在于常染色体上,胚胎
7、的性别是染色体上雄性和雌性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作用方式表现为后代的性别比例与1:1的性别比例有偏差。,Hammerman 和Avtalion根据Chen 对罗非鱼不同种之间杂交和回交的实验结果,提出鱼类性别决定的“常染色体平衡理论”,该理论认为:鱼类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上,鱼类的性别是由染色体上雄性和雌性的基因产物数量优势来决定。如果雄性决定因素超过雌性决定因素,则雄性比例较高,反之,雌性决定因素超过雄性决定因素,则雌性比例较高。在天然雌核发育的银鲫、彭泽鲫等种群中存在少量的雄性比例,这一事实说明鱼类的常染色体有控制性别的基因存在。,基因型一环境共同决定,在此性别决定系统中,性
8、别决定受遗传和环境因子双重控制。影响鱼类的性别决定的环境因素包括发育早期的温度、盐度、光照、水质、温度、pH值、密度、食物丰富度、群体结构、和个体间相互作用。,其中,研究最多的环境因子是温度,即温度依赖性的性别决定(temperature dependentsexdetermination,TSD)。如高温(36)明显诱导奥尼罗非鱼雄性化,雄性率可达98%;银汉鱼(Menidia peninsulae)中,高温诱导雄性化不明显,但低温可明显诱导雌性化,在15 时,其雌性率达85%。,此外,pH或pH和温度共同影响一些鱼的性别。如在酸性pH6.2条件下,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
9、ri)100%发育成雄鱼,而在弱碱性pH7.8环境下产生98%雌鱼。,也有发现群体结构能影响天堂鱼(Macropodus opercualris)的性别,单独的个体倾向于发育成雄性,而合群的鱼发育为雌性。,在某些鱼类中,存在着“社会控制”现象,即种群内某些个体可以通过其行为控制其他个体的性别分化。具有行为性别转换的鱼类的“社会”通常是由一群具相同性别的年幼个体和少数性别相反的较大支配个体组成。当支配个体离开群体或无法控制其他个体时,处于第二位的个体就会转换性别,以替代原有支配个体的角色。,可见,在鱼类中,遗传因素可能只是作为性别发育的基础,提供了两性发育的可能性。而两性分化则是在各种遗传因素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鱼类 性别 控制 技术研究 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9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