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与养生ppt课件.ppt
《道家文化与养生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家文化与养生ppt课件.ppt(20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家文化与养生,乔得径,引言: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说:“中国根底全在道教”。道教为中国国教!东汉以后的中国历史,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道教留下的斑斓史迹。踏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到处都可以看到道教的名山,宫观,碑刻,记录着道教对中国人民生活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道教是以先秦道家为思想渊源,将老子及其道德经加以宗教化,尊老子为教祖,奉为神明,以道德经为主要法典,以“道”为最高信仰,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沿袭方仙道、黄老道某些宗教观念并吸收、融合其他理论和修持方法,逐渐形成的中国本民族的传统宗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道教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医术、音乐,以及医学、药物学
2、、养生学、气功学、化学、天文、地理和社会心理、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道家文化、道教知识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健康长寿、完善人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第一部分道 教 历 史,一、什么是道教?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宗仰黄老,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炼理论及方法为中心,用老子“道德”思想告谕、教化众生,追求宇宙和谐,天下太平;教导人们通过修道积德达到安乐幸福,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我国特有的本土宗教,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二、道教的渊源 我国道教的产生,有三个源头:原始宗教崇拜,方仙信仰,道家学说。,1、原始宗教崇拜 远古时
3、代,生产力极度低下,远古先民对各种自然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大地,草木鸟兽等,在他们的心目中全都有神奇的力量。有限的认知能力,导致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敬畏,导致对其进行生动地神化!对神的敬畏和神化,使其在对神层出不穷的纷繁祭礼中形成了一整套巫文化!,2、方仙信仰 生命的目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重视生的快乐,拒绝死亡,是方士对生命的思考。他们相信,世间会有仙方、仙药及各种秘书,能让人成为长生不死的神仙。这样的信仰、主张,成为方仙信仰。身怀秘术仙方的人就是方士。方士们的理论和实践对道教的形成提供了充实的材料,为道教形成肉身成仙、长生不老的生命观奠定了基础,为道教神谱提供了重要来源
4、。,3、道家学说 道家是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哲学派别、思想体系,道教是东汉中后期形成的以修道成仙为信仰的宗教。道教继承发展了道家。道家思想是道教重要的思想渊源,同宗于“道”。,老庄被道教奉为教祖,神仙;老子被尊为“道”之化身“太上老君”,而成为“混沌之祖宗,天地之父母,阴阳之主宰,万神之帝君”,道德经被尊为法典!道家是道教最重要的理论基础,道教是道家的发展和实践!,三、道教的创立 道教于公元126-144年(东汉顺帝时)由张道陵于蜀郡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创立!,东汉顺帝时,修道于蜀中鹤鸣山的张道陵,自称太上老君授他正一盟威符箓,让他推行“正一盟威道”,故而立教时即名“正一盟威道”,简称“正
5、一道”。太上老君封他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道徒奉其为替天行道之师,称张天师,因此又称为“天师道”。又因凡入道者经交五斗米,故称为“五斗米道”。,其道尊老子为教主,奉道德经为基本法典,张道陵又撰著道书二十四篇,阐明教义,作为教义的行动纲领。张道陵122岁时,宣布天师之位由其子张衡继承,并定下历代天师由张氏嫡系亲子孙继承的传承关系。道教为什么会在东汉时创立?一句话,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进入了封建君主家长专制的集权统治,但秦朝的法家强权政治却让它二世而亡。刘邦建汉后,历史进入了以成熟的封建地主经济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帝国阶段。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汉走向鼎盛。但儒家
6、的理论很快就不能维持汉室的封建统治,统治者的儒家信仰产生了危机,这就为宗教信仰的产生提供了良机。,到了中汉中后期,由于汉室的腐败,贪淫成风,强敛豪占,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众在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的双压下,精神生活极度空虚,为宗教在民间的产生提供了温床。,东汉明帝时,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由于佛教的教理、教规都很完善,很快在全国传开。这时激起了一些有民族文化气质人士的自觉反抗,以儒道两家为首的学者们,由于没有什么组织形式,很快就失败了。这就使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思考,是不是在中国也建立一种以某种思想为指导的宗教组织,这就催化了道教的产生。,因此,在汉室衰微、儒教失去民间的支持,人们开始寻求另外的信
7、仰的特殊时刻,在佛教传入中国所产生的刺激下,道教的产生就是大势所趋了!,值得强调的是,由于有着浓厚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五斗米教得到很快的发展。张道陵羽化后,五斗米教在其儿子张衡尤其是其孙子张鲁的经营下,很快得到发展壮大。张鲁充分利用天师道的力量,摆脱了益州刘焉的控制,并一口吃掉另一个道教领袖张修,在汉中建立起天师道理想的独立王国。尽管张鲁后来被曹操打败,投降了曹操,组织体系被打破,但五斗米道在北方民间传播开来,之后在江南也盛行起来。,曹操打败了张鲁,打破了正一道(即五斗米道,天师道)的组织体系,使天师道转入民间。,四、道教的低谷曹魏道教,其间另一只道教组织“太平道”也被打破。东汉灵帝时,巨鹿人
8、张角得太平经,此书内容丰实,既继承了道德经的思想,阐述“道”的玄妙,又有养生成仙等内容,其社会理想是天下太平。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信奉中黄太一之神,创立太平道。十几年间,发展到数十万人,建置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方设军师统帅。,当时,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尖锐复杂,张角顺应时势,广为传播“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天太平”等口号,宣告朝代将要更迭。由于起义计划泄露,在统治者强力镇压下失败。由于起义军以黄色为标志,头裹黄巾,身着黄服,所以也称“黄巾起义”。起义失败后,起义军大部被曹操收编,流入民间的部分融入五斗米道,太平道从此销声匿迹。,曹魏时,太平道随黄巾起
9、义被镇压而衰微,正一道随张鲁归顺曹操与移民北迁,到达曹魏本土,即今河南、河北一带。鉴于黄巾起义的经验教训,曹操、曹丕对道教采取了两个政策:一方面进行限制或镇压,另一方面进行利用和改造,引入高层人士加入道教,从曹魏时期开始,道教逐渐分化成上层神仙道教和下层民间道教两个较大的层次。随着正一道在门阀士族中的传播,其地位日益提高,人们逐渐称正一盟威道为天师道。,五、道教崛起东晋道教 到东晋,道教逐渐从低谷中崛起,其主要表现是,道教的神仙理论获得重大发展,并初成体系。这以倡导神仙道教的理论家和实践家葛洪所著的抱朴子为标志。,葛洪是葛玄的侄孙,是魏晋时道教的集大成者,在中国道教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
10、,是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药学家。葛洪抱朴子内篇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家的理论;又继承了魏伯阳的炼丹理论,集魏晋炼丹术之大成。内篇充实发展了神仙道教的学说,促使道教转向以追求长生成仙为最高目标,在道教思想教义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儒道关系上,葛洪从神仙道场的立场出发,主张道本儒末,道高于儒,但他又认为二者殊路同归,可以相互调和,二者应该兼修。他还提出修道者不能脱离人世,可见其神仙道教理论是入世的。,小知识:葛洪的爷爷葛玄被称为“葛仙公”!葛玄是三国时的方士。传说他能经年不食,擅长治病,能使鬼魅现形;能坐在烈火上,而衣冠却完好无损,他喜欢酒醉后潜入水中睡觉,酒醒了出来,身上却没有一
11、滴水珠。孙权听说葛玄神通广大,便,便把他招致京都,以礼相待。一次,二人出游,见百姓正在求雨,孙权就让他求雨,葛玄就画一道符放在神社里,顷刻间就大雨滂沱,平地水深达一尺多。,六、道教成熟南北朝道教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出现了众多的道教改革家、理论家。经过他们的努力,使道教面貌焕然一新。这一时期,为道教日趋成熟的时代。此时期,天师道实现一系列改革。主要体现在:,第一、尊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老子“先天地生”、“为神王之宗”,是天地间至高至尊的神。理顺了从前信奉的群仙系统,把杂乱无章的原始道教提高到客观道教的水平。第二、变原始道教为贵族和平民都能信奉的官方认可的正统道教。第三、设立道坛
12、,以礼拜求度为主,辅以炼炁服食。第四、首创了帝王受道教洗礼,登坛受箓制度。,此时期的道教改革,不仅在宗庙、组织、道经、斋仪等方面创立了新道教的基本规模,而且将帝王和各级贵族吸收入道,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协调、密切了道教与统治阶层的关系,变农民为主的宗教为全社会各阶层的宗教,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的作用。道教已成为南北朝的国教。,值得强调的是,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陶弘景所开创的茅山宗,对后世道教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陶弘景在养生方面主张形神双修,养神与炼丹并重。在养性延命箓中,他对养神,练形,行气,导引,房中等养生方法都作了比较科学的阐述,在祖国医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
13、南北朝道教的发展上,有一重要事件那就是道佛相争。汉魏之时,佛道相依相杂,相碍无事。而到南北朝时,道教的楼观派派造作了老子西升经和老子化胡经,用老子西升化胡之说作为贬低和排斥佛教的证据,使佛道之间矛盾激化。,在北朝,佛道两家举行了面对面的辩论,从整体上说,道教败北;而佛教又因佛道之间的矛盾,再加上政治上的原因,先后出现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两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道教虽然没有遭受大的打击,但道门中的学者发现了佛教中的许多优点,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下决心改革道教,从而使道教走向成熟!,七、道教发展隋朝道教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虽然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虽以崇佛为主,但对道教也很重视。隋朝实行
14、的是佛道兼容政策。隋文帝开国时的年号“开皇”便取自道经。此外,他还建道观,渡道士,以扶持道教发展。,道教在隋朝时,官观庙宇和道士数量都有所发展。在修炼方面,最突出的是“内丹”的兴起。隋朝道士苏玄朗是内丹术的开创者,是内丹理论家、实践者和宣传家,他所倡导的内丹道,在唐代发展迅速,蔚然成风,影响深远。,八、道教隆盛唐宋道教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宗李渊在创业过程中就利用道教“老君当治”及“老君显灵”,预告李唐王朝的成立。在建国之初,为了稳定人心,巩固统治,他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裔,尊老子为“圣祖”,后又颁布先老后释诏,以道教为尊,儒教次之,佛教最后,从此钦定了道教作为国教的地位。,唐高宗李渊还亲谒老子在函
15、谷关传道的楼观,并拜叩老子像,还下令在全国各地大建道观、老君庙,塑老子像,大力扶持道教。唐高宗时又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定道德经为上经,命百官学习,并把道教定为国教,使道教进入最辉煌的阶段。,由于唐朝皇帝以老子后裔自居,所以研究老庄思想蔚然成风,特别是以成玄英、李荣为代表的重玄学派,对当时和以后道教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唐代对道教经籍继续加以收集和整理,唐玄宗时撰成开元道藏,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道藏。,唐代外丹金丹术因有副作用(唐武宗因迷恋上服用金丹之术,结果中毒而亡。),促使金丹术由外丹向内丹转变,至唐末五代,道教内丹道已经盛行起来,出现了钟吕金丹道。唐代道教官观不仅遍布全国,且规模日益
16、宏大。唐代作为道教的鼎盛期,涌现出了许多道教学者,使道教有了更多突破性的发展。其中有孙思邈、张万福、李笙、吴筠、杜光庭、彭晓最为卓越。,孙思邈不但通晓老庄及百家之学,更是在医学方面卓有成效,所著千金要方是唐代医学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巨著。张万福是整理道教科仪的大师,是道教科义的重要整理者和发展者。李笙早年好神仙之道偶得黄帝明符论,探究其理,提出许多治国安邦之道。,吴筠对道教理论和修炼方术多有阐发,其思想对宋代理学有一定的影响。杜光庭是道教科义的集大成者,对道教的教理教义,神话传说,科义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阐发,为道教在北宋复兴做好了准备。,彭晓的修仙思想,顺应了外丹转向内丹的历史趋势,对后世修道
17、有一定影响。唐代出了一位道家仙人即吕洞宾,世称吕祖。吕祖家世儒业,心慕元宗,从正阳帝君学金液还丹,道成,发大誓愿,原度一切众生,成仙。为八仙之一。在民间有深远的影响。有人说:大道之传,始于太上老子,而盛于吕祖。,悟道诗,数载乐幽幽,欲逃寒暑逼。不求名与利,忧恐身心役。苦志慕黄庭,殷勤求道迹。阴功暗心修,善行长日积。世路果逢师,时人皆不识。我师机行密,怀量性孤僻。解把五行移,能将四象易。传余造化门,始悟希夷则。服取两般真,从头路段的。烹煎日月壶,不离乾坤侧。至道眼前观,得之元咫尺。真空空不空,真色色非色。推到玉葫芦,迸出黄金液。紧把赤龙头,猛将骊珠吸。吞归脏腑中,夺的神仙力。妙号一黍珠,延年千万
18、亿。同途听我吟,与道相亲益。未晓真黄芽,徒劳游紫陌。把住赤乌魂,突出银蟾魄。未省此中玄,常流容易测。三天应有路,九地终天厄。守道且藏愚。忘机要混迹。群生莫相轻,已是蓬莱客。,百字碑,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阴阳生反复,普化一声雷。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又自隐玄都不记春,几回沧海变成尘。玉京殿里朝元始,金阙宫中拜老君。闷即驾乘千岁鹤,闲来高卧九重天。我今学得长生法,未肯轻传与世人。,诗示天基,念佛虔诚即是丹,念珠八百转循环。念
19、成舍利超生死,念结菩提了圣凡。念意不随流水去,念心常伴白云间。念开妙窍通灵慧,念偈今留与汝参。,又,不用梯媒向外求,还丹只在体中收。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又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自身。,又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无三文。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又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忠孝义慈行方便,不须求我自然真。,又莫道幽人一事无,闲中尽有静工夫。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闲 题,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唯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我神仙过。绝 句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有人学得这般术,便是长生不死人。,又,叹世凡夫不悟空,迷
20、花恋酒逞英雄。春宵漏永欢娱促,岁月长时死限攻。弄巧常如猫捕鼠,光阴犹似箭离弓。不知使得精神尽,愿把身尸葬土中。,又,劝君保重一份阴,悟此仙机在用心。只是人身长运转,何劳物外苦搜寻。忙求北海初潮水,灌济东山老树根。此个玄机重漏泄,弹琴须要遇知音。又世人宜假不宜真,难度长生上品经。不免天机重漏泄,灵丹只是气和精。,又浮名浮力事如风,飘来飘去有何功。诸人各自宜三省,莫把仙方当脱空。,北宋统治者仿效唐代宗祖老子的做法,宋真宗称赵玄朗为其族祖,奉作道教尊神,并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徽宗推动了北宋第二个崇道高潮,对道教的崇尚在宋代历史上达到极点。他编造“天神下降”的神话,自称“教主道君皇帝”
21、,道教的地位得以大大提高,成为国教。为了发展道教,不惜耗资大兴土木,兴建官观,他还热衷于为神仙人物追加封赐号和制定道教节日,后世流传的许多道教人物和神仙就是由他发扬光大的。他提倡学习道经,设立道学制度和道学博士,编修道藏和仙史,对道教文化的整理和传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道教理论方面,北宋有许多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有陈抟、贾善翔、张伯端、陈景元、张无梦等。陈抟继承了汉代以来的易学传统,将黄老清静无为观念、道教修炼方术与儒家修养、佛教禅理融为一体,对道学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内丹修炼实践上,他本人以睡功闻名于世。陈抟是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张无梦曾师承陈抟,多得微旨,把
22、道德经和周易运用于内丹修炼。,陈景元著述丰富,是宋代道教理论的大师。张伯端著有悟真篇,阐述内丹理论,主张融合儒释道三教,先命后性的修炼方法,后被尊为金丹南宗的开山祖师。,贾善翔在道教人物,神仙传记以及科义方面作出了贡献。北宋灭亡后,以长江为界,分为金和南宋两个国家,道教也分为两个地区发展。南宋统治者对待道教的态度基本上与北宋统治者一致。但鉴于宋徽宗崇道亡国的教训,没再出现崇道抑佛的极端行为。,金朝是原居住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族建立的,灭了辽和北宋后,由于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差异,不可能不与广大的汉族人民发生尖锐的矛盾。一些汉族人士拒绝在政治上与金朝统治者合作,而又不愿意参加反抗金朝的斗争,
23、便走向隐遁之路。于是在山东、河北一带,汉族人士先后创立了新的道派。,这些新的道派主要有太一道、大道教和全真教,其中全真教的影响最大。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早年习儒业,后中武举,因感怀才不遇,辞官归家,后浪迹各地。在山东时,他广招弟子,传授道艺,先后渡化了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七位大弟子。王重阳首次打出全真旗导,标志着全真道正式成立。到元朝时,成为与正一道并立的全国两大道教派别之一。,王重阳逝世后,其七位高徒(全真道中称其为“七真”)在弘道的过程中,均收了不少门徒且传之后世,逐渐形成七个宗派:以邱机处为祖师的龙门派,以马丹阳为祖师的遇山派,以刘处玄为祖师的随山派,以
24、谭处端为祖师的南无派,以郝大通为祖师的华山派,以王处一为祖师的嵛山派(亦作昆嵛派),以孙不二为祖师的清静派。在这七个全真道宗派中,以邱处机开创的龙门派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由于丘处机在金、元时期全真道发展历史上杰出的贡献和在社会上的巨大影响,所以,元史中专为他立传,这是金、元两朝的许多全真道高道中唯一入国史人物传的一位。清朝乾隆皇帝对丘处机万里西行会见成吉思汗,在北京白云观祖殿所题对联写道: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 一语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九、道教衰微明清道教 明朝后的道教为什么逐渐走向衰微?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依靠民间的白莲教等的力量,发动农民起义而夺取政权的,因此他深刻地理解宗教势力对统治
25、权力的威胁。所以,他登上皇帝的宝座后,便尽力推行专治极端统治,压制民间的一切反对力量。,他实行以程朱理学为基础的文化思想专制,极力推行儒学思想,对佛道两家实行严格的控制,大规模削减寺院道观,减少道僧人数,限制佛道两道的经济来源,企图让道教和佛教走上自生自灭的道路。在此环境下,道教很快走向衰微。,当明朝经过短暂的繁华进入衰败期后,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质的变化,人人为谋求自身的利益而奋斗,反映到道教内部,道教内几乎没有人专研道经和道学了。道士们为了自身的利益,纷纷以各种面目进入民间算命测卦,看病消灾,算神提鬼,推行巫术,使以深远博大的道学为指导的宗教变成了专治神鬼,专营风水的“巫鬼道”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家 文化 养生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92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