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接种规范新.ppt
《预防接种规范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接种规范新.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第一章 机构、人员及职责,预防接种单位,1.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称接种单位),由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并明确其责任区域。乡镇、社区防保组织依据其职责设专人负责预防接种工作 2.接种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件;具有经过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具有符合疫苗储存、运输管理规范的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保管制度。3.接种单位接受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并按照预防接种工件规范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承担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1、根据责任区域内预防接种工作需要,按照各
2、项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实施预防接种工作。2、制订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和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做好疫苗管理,保证疫苗冷藏。3、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建卡,给予接种或补种。4、开展接种率常规报告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针对传染病的报告工作。5、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对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进行处理。6、开展健康教育和有关咨询活动。7、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接种单位职责,第二章 疫苗使用管理,疫苗分类,第一类疫苗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
3、加的疫苗,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知情、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免疫为:卡介苗接种1剂次;乙肝疫苗接种3剂次;脊灰疫苗口服4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百白破疫苗接种5剂次,前3剂次为基础免疫,第4剂次为加强免疫;第5剂次使用白破疫苗加强免疫1剂次;麻疹疫苗接种2剂次,第2剂次为复种。2 基础免疫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3 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第1剂的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4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各剂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5 乙肝疫苗第1剂在新生儿出生后
4、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2剂在第1剂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3剂在第1剂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第1剂和第2剂间隔应28天。第2剂和第3剂的间隔应60天。6 麻疹疫苗复种可使用含麻疹疫苗成份的其它联合疫苗,如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等。,使用规定(一),使用规定(二),7如需同时接种两种以上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在不同部位接种,并严格按照接种要求进行接种。严禁将几种疫苗混合吸入1支注射器内接种。2种减毒活疫苗如未同时接种,应至少间隔4周再接种。8 未完成基础免疫的14岁内儿童应尽早进行补种。在补种时掌握以下原则:未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按照免疫程序进行补种。未完
5、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疫苗使用计划的制订,制订计划的依据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程序。2 本地区免疫活动的计划。3 本地区相应疫苗接种的适龄儿童数。4 疫苗运输、储存形式与能力。5 疫苗库存量。6 疫苗损耗系数。,1、疫苗品种、规格、数量、供应渠道和供应方式等。2、疫苗使用量按下述公式计算:(1)疫苗年使用量=(基础免疫使用量+加强免疫使用量+特殊免疫使用量)-上年底库存量(2)基础免疫疫苗年使用量=(出生儿童数+流动儿童数+漏种儿童数)每剂次剂量免疫次数损耗系数(3)加强免疫疫苗年使用量=加强年龄组人口数之和每剂次剂量免疫次数损耗系数(4)特殊免
6、疫使用量=特殊免疫人口数每剂次剂量免疫次数损耗系数制订疫苗使用计划时,除按上述公式计算外,还要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机动疫苗和突发疫情应急接种的疫苗。,制订计划的内容和方法,疫苗管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应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疫苗管理制度,有专人负责做好疫苗的储存、分发和运输工作。,疫苗管理,疫苗的接收(一),疫苗的接收1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第一类疫苗或者购进第二类疫苗时,应当进行查验,审核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的资质,并索取由药品检验机构依法签发的生物制品每批检验合格或者审核批准证明复印件(要有企业印章);购进进口疫苗的,还应当索取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要有企业
7、印章)。索取的上述证明文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年备查。2 供应的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最小外包装的显著位置,应有标明“免费”字样以及“免疫规划”专用标识。,疫苗的接收(二),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购进符合要求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销售的疫苗,以及接收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分发、供应的疫苗时,应当查验疫苗的冷藏条件。在规定的冷藏要求下运输的疫苗,方可接收。4疾病预防机构、接种单位在接收疫苗时,应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温度记录、供货单位、生产厂商、质量状况等内容进行核对,做好记录。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年备查。,1、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
8、乙脑灭活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在28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2、脊灰疫苗、麻疹疫苗在-208的条件下运输和避光储存。3、其他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要求按照药典和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执行。,疫苗储存和运输的温度要求,1、领取或分发疫苗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以及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有计划地分发。2、接种单位,应当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分发、供应疫苗记录。记录应当注明疫苗的通用名称、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购销、分发)单位、数量、价格、(购销、分发)日期、产品包装以及外观质量、储存温度、运输条件、批签发合格证明编号或者合格证明、验收结论、
9、验收人签名。记录应当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3、接种单位要经常核对疫苗进出情况,每次接种完毕后都要随时做好疫苗出入库记录,做到帐、苗相符。,疫苗的分发领取,第三章 冷链系统管理,冷链设备应按计划购置和下发,建立健全领发手续,做到专物专用。冷链设备要有专门房屋安置,正确使用,定期保养,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制订冷链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包括设备说明书、合格证或检验单、到货通知单及验收报告书等)。温度记录表:冷链设备的管理人员每天应至少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查看并填写温度记录表。每台冰箱/冰柜都必须设有温度记录表。冷藏设施设备温度超出疫苗储存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第四
10、章 预防接种服务,一、预防接种组织形式(一)常规接种接种单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和当地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的预防接种服务。群体性预防接种群体性预防接种是指在特定范围和时间内,针对可能受某种传染病感染的特定人群,有组织地集中实施预防接种的活动。应急接种在传染病流行开始或有流行趋势时,为控制疫情蔓延,对易感染人群开展的预防接种活动。临时接种点经卫生行政部门同意后,方可使用。,二、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和周期,1定点接种:预防接种门诊、村级接种点、出生时接种2 入户接种3 临时接种接种周期每年不少于6次旬、周、日接种,三、预防接种证、卡(簿)的管理,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接种单位必须按规
11、定为适龄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作为儿童预防接种的凭证、记录和证明;同时,做好其他适龄人群预防接种的记录工作。,1 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建立,1.1 预防接种证、卡(簿)按照受种者的居住地实行属地化管理。1.2 儿童出生后由出生医院为儿童办理接种证,未按时建立预防接种证或预防接种证遗失者应及时到接种单位补办。1.3 设有产科的医疗卫生单位,要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及时到居住地接种单位建立预防接种证、卡(簿)。,1 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建立,1.4 户籍在外地的适龄儿童寄居当地时间在3个月及以上,由现寄居地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要向流动儿童监护人
12、宣传,及时到寄居地接种单位办理接种卡(簿)和接种证。1.5 接种单位应在接种证上加盖公章.1.6预防接种证、卡格式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1 接种单位对适龄儿童在实施预防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2 预防接种证、卡(簿)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3 儿童迁移时,原接种单位应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转入迁入地接种单位;迁入地接种单位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证明;无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建、补种。,2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使用管理(一),2
13、儿童预防接种证、卡(簿)的使用管理(二),4 接种单位至少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簿)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片,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5 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根据托幼机构、学校对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报告,发现未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会同托幼机构、学校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6 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预防接种卡(簿)由接种单位保管,预防接种卡(簿)的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5年。,1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是应用接种信息管理软件及数据库,以IC卡、磁卡、条形码等为
14、储存或识别载体,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儿童接种资料规范化、信息化管理。2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系统,应按照国家基本技术标准,统一规划、统一接口、统一部署,实现依托网络,数据共享。3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系统应达到标准统一、编码统一,具备网络查询功能,并在全省范围内实施。4 不得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替代预防接种证。可按照统一规定,每年将信息库中的接种资料以书面形式进行备份,逐步取代预防接种卡(簿)。,3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卡的使用和管理,4 注射器材的管理,4.1 注射器材的选择用于预防接种的注射器材有自毁型注射器、普通一次性注射器、一次性蓝芯注射器,推广使用自毁型注射器。4.2 注射器材的计划和
15、采购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人口数、出生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制定年度注射器材的品种、规格和数量等使用计划,并备用10%左右机动数,统一采购。4.3 注射器材的分发 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使用计划,将注射器材随疫苗逐级分发,各级要做好注射器材的领发登记管理工作。,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应当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并在其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5 预防接种实施,5.1.1确定受种对象1 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规定的免疫程序,确定受种对象。2 受种对象包括:本次应种者、上次漏种者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中的未受种者。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防接种 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91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