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损失计算.ppt
《预应力损失计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损失计算.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Calcul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预应力损失及组合,预应力混凝土,本节任务,资讯,预应力钢筋与管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减小措施:对于较长的构件可在两端进行张拉,则计算中孔道长度可按构件的一半 长度计算。采用超张拉,一般张拉程序为:,二、预加力的计算与预应力损失估算,2、预应力损失,锚具变形、钢筋回缩和拼装构件的接缝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减小措施选择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值 较小的锚具;尽量减少垫板的数量;对先张法,可增加台座的长度。,二、预加力的计算与预应力损失估算,2、预应力损失,混凝土加热养护时,
2、预应力钢筋与台座之间的温度引起的应力损失减小措施采用分阶段升温养护方法。先在常温或略高于常温下养护,待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再逐渐升温至养护温度,这时因为混凝土已硬化与钢筋粘结成整体,能够一起伸缩而不会引起应力变化。采用整体式钢模板。预应力钢筋锚固在钢模上,因钢模与构件一起加热养护,不会引起此项预应力损失。,二、预加力的计算与预应力损失估算,2、预应力损失,混凝土的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分批张拉时,先张拉的钢筋由张拉后批钢筋所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放松钢筋时由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按下式计算:减小措施分批张拉时,由于每批
3、钢筋的应力损失不同,则实际有效预应力不等。补救方法如下:重复张拉先张拉过的预应力钢筋;超张拉先张拉的预应力钢筋。,二、预加力的计算与预应力损失估算,2、预应力损失,钢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减小措施为减小预应力钢筋应力松弛损失可采用超张拉,先将预应力钢筋张拉至1.05,持荷2分钟,再卸荷至张拉控制应力。因为在高应力状态下,短时间所产生的应力松弛值即可达到在低应力状态下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松弛值。所以,经超张拉后部分松弛已经完成,锚固后的松弛值即可减小。,二、预加力的计算与预应力损失估算,2、预应力损失,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预应力钢筋应力损失,二、预加力的计算与预应力损失估算,2、预应力损失,预应力
4、损失值的组合上述预应力损失有的只发生在先张法中,有的则发生于后张法中,有的在先张法和后张法中均有,而且是分批出现的。为了便于分析和计算,设计时可将预应力损失分为两批:(1)传力锚固时的损失,称第一批损失l;(2)传力锚固后出现的损失,称第二批损失lII。先、后张法预应力构件在各阶段的预应力损失组合见表,二、预加力的计算与预应力损失估算,3、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应力计算,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应力预加力阶段:使用阶段:,二、预加力的计算与预应力损失估算,3、预应力钢筋的有效预应力计算,预应力是保证桥梁安全、耐久、正常运行的关键分项工程,施工人员必须按照设计要求,精心施工,把握每一道工序确保工程质量,任
5、何一种失误将会重大经济损失和大桥的安全与耐久预应力施工有许多隐蔽工程,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1)预应力损失的组成及减少预应力损失的措施 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从开始张拉至构件使用;由于张拉工艺和材料特性等原因将不断降低,这种预应力降低的现象称为预应力损失。预应力损失包括以下6项:,1)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l1,当为直线型预应力钢筋时,式中 a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钢筋回缩值;l张拉端至锚固端之间的距离。,当为曲线型预应力钢筋时,由于钢筋回缩受到曲线型孔道反向摩擦力的影响,l1要降低,而且构件各截面所产生的损失值不尽相同,离张拉端越远,其值越小。至离张拉端某一距离lf,预应力损失l1降为
6、零,此距离为反向摩擦影响长度。,减少此项损失的措施有:,选择变形小或预应力钢筋内缩小的锚具,尽量减少垫板数;对先张法构件,选择长台座。,2)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之间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l2,式中 k考虑孔道局部偏差对摩擦影响的系数:x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可近似取该孔道在纵轴上的投影长度,预应力钢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型孔道部分切线,当,的夹角(以弧度计)。,减少该项损失,可采取以下措施:,对较长的构件可在两端进行张拉;,采用超张拉,张拉程序可采用:,当第一次张拉至1.1con时,预应力钢筋应力沿EHD分布,当张拉应力降至0.85con,由于钢筋回缩受到孔道反向摩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预应力 损失 计算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91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