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态度与品德的形成.ppt
《项目态度与品德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态度与品德的形成.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8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项目8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第二节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条件第四节 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一)态度的实质:习得的、影响个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心理状态。,理解时应注意:1、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它是一种反应的倾向性或反应的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同能力不同。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成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即决定人们愿不愿意完成某些任务。3、态度是经过学习而形成的。态度不是天生的,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而
2、形成的。,(二)态度的构成1、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事物所具有的带有某种评价意义的观念或信念。2、情感成分:即人们在认识事物的同时,会带上某种感情色彩,并直接影响到趋向或回避某事物的态度。3、行为倾向成分:一个人的对待某种事物的态度往往通过其行为倾向表现出来,态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行为选择。,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一)品德的实质: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特征。品德和道德是两个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品德是个体现象;道德是社会现象。(二)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道德情
3、感发展的三个阶段:1、直觉的道德情感:对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产生的体验。2、想象性的道德情感: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3、伦理性的道德情感:意识到社会道德要求和意义的情感体验。,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1、共同之处:(1)态度和品德都是外在的价值观念在个体身上内化的结果,都是个体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品质。(2)两者都包含认知、情感、行为三种共同成分。2、不同之处:(1)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2)价值内化的程度不同。,第二节 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一、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四个阶段和年龄划分。以儿童的道德判断为研究内容。儿童:10岁以前:他律阶段依
4、据他人设定的外在的道德标准进行的判断为他律道德。10岁以后:自律阶段依据自己认可的道德标准进行的判断为自律道德。,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研究方法:间接故事法(对偶故事)发展规律:从他律到自律发展阶段:自我中心主义(25岁)权威阶段(68岁)可逆阶段(810岁)公正阶段(1112岁)评价:研究有创造性;但当时影响不大。,(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1、研究内容:道德判断(道德评价)。2、研究方法:“道德两难故事”3、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研究方法:两难故事基本观点:道德发展是整个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道德成熟过程就是道德认知发展的过程。道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项目 态度 品德 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9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