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汉代儒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2汉代儒学.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温故:百家争鸣,专题一:第二节,儒学的兴起,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本课主要内容:一、“焚书坑儒”批判(汉代儒学兴起的大背景)二、罢黜百家(表现)三、太学的出现(表现)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表现),第一框题焚书坑儒批判,秦,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秦灭六国形势图,时间:前230年前221年,方式:远交近攻,领导者:嬴政,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中讽刺了哪一历史事件?,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1)秦统一中国后,专制主义集权延伸到文化领域,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工具);(2)一
2、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3)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2、目的: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治。,“焚书“遗迹(图三)坑儒谷(图四),秦始皇(图一),李斯(图二),3、经过:(1)焚书前213年,丞相李斯提出焚书建议并被秦始皇采纳焚书的范围:六国的历史记载+私人收藏的书+严禁私下谈论+严禁私藏禁书不焚的书:秦记+博士管理的文献+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医药、卜筮、种树(2)坑儒:前212年秦始皇将460多名儒生坑杀于咸阳,陕西渭南传说中的秦朝“坑儒谷”遗址,4、评价:(重点),(1)其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政策;(2)积极作用: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维护秦朝的统一起了一定的
3、作用;(3)消极影响(占主要):A、其限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摧残了人才,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和一场文化浩劫;B、儒学的发展因此进入低潮。,课堂探究1: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2)原因: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秦始皇像,(1)和战国时期相比,秦的文化氛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儒学为什么受到如此打击?,(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
4、;秦朝时期死气沉沉。(2)战国时期社会变革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3)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第二框题 罢黜百家,汉代儒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学习难点),1、西汉初年,用何种思想治国?儒家思想为什么会得以复苏?,2、汉武帝怎样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他是如何实现国家“大一统”的?,从“无为”到“有为”,社会危机,加强中央集权,1.“无为”:,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无为而治”,与民休息。,2.“有为”:,汉武帝时,国力日盛,但潜伏者社会危机。,王国割据土地兼并 边境危机,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而著称的帝王。你能总结
5、出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历史成就?这些成就与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政策有没有关系?,在滔滔的长河中你是一朵浪花在绵绵的山脉里你是一座奇峰你把寂寞藏进乌云的缝隙你把梦想写在蓝天草原你燃烧自己温暖大地任自己成为灰烬让一缕缕火焰翩翩起舞那就是你最后的倾诉倾诉,盐铁官营;铸“五铢钱”,颁布推恩令、设立中朝,抗击匈奴、建立三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罢黜百家,董仲舒生平,春秋繁露,(1)针对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2)针对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
6、术,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内容:,(3)针对为人处世,提出“三纲五常”,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4)针对土地兼并,发挥“仁政”,(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2)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3)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二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1)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7、2)指出材料二中观点的积极作用。实施仁政(3)汉武帝为什么接受董仲舒的主张?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主张,“儒学独尊”,“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发挥儒家仁政思想,“三纲五常”,作用,思想统一、国家安宁,中央集权,加强君权,服从统治;爱护百姓,减轻负担,缓和矛盾,改善生活,为人处事标准,天=君,忠君,君权中央集权统一,董仲舒的儒学思想,(2),董仲舒的儒学思想的“新”在何处?,2、特点: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儒学独尊,思想专制;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3、实质: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以思想上的大一统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4、结论
8、:与时俱进,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统治者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三、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思想上:全面肯定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教育上:定“五经”,设“博士”;兴办太学,平民子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政治上: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1.汉武帝的措施,2.西汉儒学教育状况,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官为“博士”,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兴办太学,打破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儒学地位。,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3.结果,儒学独尊,正统思想、主流思想,积极:为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
9、;儒学独尊,儒家学说逐步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消极: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神学迷信思想的长期泛滥;儒学独尊长期以来束缚了人民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四、罢黜百家(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评价,原因,对儒学态度,手段,作用,目的,实质,作用,秦刚刚统一;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国力强盛;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排斥、打击,尊崇,简单粗暴,倡导、劝勉、教化,儒学发展陷入低潮,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文化专制,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春 秋,战国后期,秦,创立,蔚然大宗,打击
10、,汉武帝,正统,试用几个字概括儒家在以下各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西汉初,复苏,从春秋到西汉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提出“仁”。,.战国时期,孟子、荀子总结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后期成为蔚然大宗。,4.西汉初期,儒家思想逐渐复苏。,5.汉武帝时,董仲舒形成新儒学体系,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汉武帝大力推崇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受到沉重打击。,汉代讲学图,第三框题 太学的出现(1)汉武帝创立太学(2)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培养政治人才的官立学校。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3)汉武帝时代,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思考:汉代太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反映
11、了文化教育怎样的趋势?,材料二:据后汉书,汉明帝曾亲自去太学,就儒学经典的内容和诸博士相互讨论,前来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儒学地位的提高,统治者对儒学教育的重视。,材料一:汉武帝时期太学规模十分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有30000多人。,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并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请思考太学的建立对儒学的影响?,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两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它对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能够因学得仕,并不受家族
12、等级的严格限制,也反映了社会对文化的普遍重视。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而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于是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范 进 中 举,疯跑集上,选官制度(一)世官制(二)察举制 汉朝(三)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四)科举制 隋唐清末(1905年)含义:分科考试取士的选官制度考试的基本内容:儒家经义,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 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2)(3)。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
13、 次。乡试取中后称为,第一名称为。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 春天在礼部举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第一名称为。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踢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第二名俗称,第三名俗称,合称为三鼎甲。,关于封建科举制度,乡试,会试,殿试,举人,解元,贡士,会元,进士,状元,榜眼,探花,科举制 隋唐清末(1905年)含义:分科考试取士的选官制度考试的基本内容:儒家经义对科举制的评价:,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赵,实质:将知识分子纳入皇帝的控制范围中来,选官制度,先秦时期,
14、秦汉至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时期,世袭,才能、品德到门第,考试成绩,下层人士一般没有参政机会,体现封闭的特征。以官举士,百姓不得参与。,中下层地主知识分了提供了机会。,选官制度建立的目的:,强化专制统治,重视集纳人才以充实执政集团,提高行政效率。,选官制度建立的(共同)作用:,对维护地主阶级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发展起过巨大的作用。,全面认识科举制?,实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积极作用:A、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和行政效率,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B、为下层人士参政提供了机会,扩大统治基础。C、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D、考试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消极作用:八股取士,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
15、,阻碍社会进步。,小结:儒学兴起的主要表现:,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的地位上升。,2、太学的兴立使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3、科举制度使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思考,7、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 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讨论神学。,(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翦伯赞秦汉历史上的若干问题,8、有人认为:就
16、其实质而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探究学习,打击,秦刚刚统一,需要巩固君主专制;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儒学发展进入低潮,尊崇,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的政治需要;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目的,实质,作用,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文化专制,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1、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机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
17、,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B.C.D.,D,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关键是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大官C.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它宣扬了仁政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C,4、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主要是因为董仲舒提出了 A.“春秋大一统”思想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君权神授”“天人感应”D.“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5、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指的是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6、无论“焚书坑儒”,或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本质都是 A.为加强中央集权 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 C.为削弱地方势力提供理论依据 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86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