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新闻评论的标题与结构,一、新闻评论的标题,标题是评论的“眼睛”。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一篇好的评论,配以一个准确、鲜明、生动的标题,不仅可以使文章更加增色生辉,而且可以深入人心,给读者以经久不忘的印象。,(一)、评论标题与新闻标题的区别,标题,是以醒目的形式刊出(或播出)的、用以提示文章(或节目)内容的简短文字 新闻评论的标题以简短的文字提示或标明其论题范围、主要见解、基本倾向和情感诉求,是评论内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示例:,867万考生昨天进考场 考试诚信将记入电子档案 并与招生录取挂钩 2005年6月8日中国青年报“全民高考”的局面应该改变了 2005年6月9日中国青年报 课
2、堂讨论:新闻标题与评论标题的区别何在?,新闻标题与评论标题的区别,(二)、评论标题的特点,1、制作的目的不同。新闻标题以提示主要的新闻事实和相关的重要信息为目的,以此吸引受众兴趣;评论标题以提示论题或作者的见解、意向为目的,以此引起受众关注或思考。2、表现手法不同。新闻标题多采用客观叙述或描写的手法,即使做出评价,一般也较为含蓄;评论标题往往直接表达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和倾向,具有较为强烈的感情色彩。3、结构方式不同。新闻标题的结构较为复杂,常为复合型结构,主题与辅题(引题和副题)的组合方式较为灵活多样;评论标题的结构较为简单,多为单一型结构,只有一行主题,个别情况下有辅题(特别重大的社论,才
3、可加副题)。4、写作要求不同。新闻标题在简练的同时一般较为具体;评论标题相对较为抽象,句式上较为灵活,不过在“炼字炼意”上要求更为严格。,(三)、评论标题的功能,1、概括论题范围。在评论标题中概括论题范围和评析对象,让受众通过标题清晰地了解评论所要分析的事物或所要议论的问题;2、昭示中心论点。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新闻评论,用标题的形式直接表明其中心论点和主要见解,使其最有价值的内容思想、观点和看法凸现出来;3、表明作者的态度。对于一些是非界限、政策界限不够明了的事物或问题,在评论标题中直接表明作者的立场、态度和意向,并以此体现评论的是非判断的价值判断;4、吸引受众注意。评论标题的最终目
4、的是吸引受众的注意,调动他们阅读(或收听、收看)评论正文的兴趣。,(四)、新闻评论标题的基本要求,1准确贴切 即要恰如其分,经得起推敲。意思表达要完整,语言没有漏洞。我国建国前夕,新华社播发了一篇社论,题目是迅速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题目中的“人民”二字是毛泽东审阅社论初稿时加上去的。加不加这两个字,意思就大不一样,有“人民”二字既说明了代表的身份,又说明了我党新政权的性质,表述精当,无懈可击。,案例分析,题文一致 分析为九龄童“盗马”辩(节选)的标题 近日读到一则新闻:某日晚11时左右,几位巡逻民警行至某地立交桥,发现一小男孩牵着一匹小白马悠然独行。上前询问,男孩答道:“爸爸给我买的。”民警
5、把他带到派出所,问了两个小时,男孩才讲出原委。原来这位小朋友看到公园的小白马长得漂亮,晚上便偷偷地从公园牵出。文章继而又写道:“后据了解,小男孩名叫xxx,因从小顽劣,小学一年级即被学校除名。”从爱护这位小朋友的角度出发,我在摘录原文时,将他的姓名隐去。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民警深夜巡逻发现小孩牵马引起怀疑上前询问是对的,正确的做法是应及时将他送回家或通知小孩的父母,不应在小孩的监护人不在场的情况下,深夜询问达两小时之久,更不能在报刊上将他的“历史材料”通过新闻媒介传播。,课堂讨论:,该评论为何事而“辩”?“盗马”是否应加引号?“九龄童”的提法是否恰当?这一标题问题何在?注意:避免文不对题、题文不
6、符,2简明扼要,即要提纲挈领地点出主题,使之醒目、简明、上口、易记。好的标题应言简意赅,达到多一字有余、少一字不足的境地,像古人吟诗作词那样一丝不苟。1942年8月16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只有两个字反省。当时,我们党领导的整风运动正成为一项人人关注的中心任务,进行反省既是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有效方法。虽然只有两个字,但一下就把要害点了出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报刊上出现了不少标题简明扼要的评论,诸如:不要蛮干、实干兴邦(以上均为人民日报社论)、稳中求进(经济日报评论员文章)、提倡谈心(解放军报评论员文章)、不许诬告(福建日报社论),等等。,案例分析,不要蛮干 1956年9月1日人
7、民日报社论 质量无“小节”1991年1月28日经济日报“经济漫笔”人祸 1998年7月24日南方周末时评 课堂讨论:分析评论标题法律不必“最好”,但必须“最不坏”和市政府专题会议责成搞打砸抢的企业深刻反思?(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的不足 注意:避免句式冗长、文字罗嗦,3鲜明生动,要借助文学手法和修辞手段,使标题有鲜明的色彩和动人的力量。如毛泽东在解放前夕评述美国白皮书的评论题目就富有文采:别了,司徒雷登、“友谊”,还是侵略?等。,案例分析鲜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脱困不等于脱险 2000年11月辽宁电视台电视述评 危险的开端 1998年10月1
8、3日新华社述评 课堂讨论:分析评论标题没有中立的裁判就只有“听证秀”(2004年新京报)和谁胜谁负(1999年2月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的不足 n 注意:避免题义含混、令人费解,案例分析生动,(1)变换句式或语气变陈述句为假设句 假如都像徐永山 1980年4月20日中国农民报社论 如果所有的母亲都生男孩 1983年3月7日人民日报“今日谈”假如俺是名人 1993年3月9日中国青年报“求实篇”假如多一些王海 1996年1月13日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变陈述句为感叹句莫教孩子当“看客”1988年11月3日湖南长沙市东区广播站 久违了,国学!1993年8月18日人民日报“今日谈”造伪劣工程:罚!1996
9、年11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法霸”比“法盲”更可怕 2003年2月12日红网,变陈述句为疑问句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1982年2月7日福建日报社论“及时雨”为何落不到田里头 1987年6月19日福建浦城县广播电台 何必拷问捐献者动机 2002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中山舰还要沉睡多久?2003年12月27日武汉电视台都市写真 一号文件:还有多少农民不知道?2004年3月5日新华网,(2)活用成语、谚语、俗语,引用法:把成语、古语、谚语、俗语直接引入评论的标题,借助其本身特有的词义和人们通常的理解表达评论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意向 闻鸡起舞 1981年1月人民日报社论 四
10、十而不惑 1989年10月1日经济日报社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1996年12月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化用法:对成语、古语、谚语、俗语做细微改动后,变化使用,赋予其新的内涵,以开阔思路,活跃思想,表达评论对客观事物的独特认识 易字法:通过改变个别字,或对个别字做顺序上的调整,使其变化词义,旧词新解“杞人”忧“地”1981年8月28日人民日报“今日谈”近墨不黑 1990年12月21日人民日报“大地”车祸猛于虎 2004年2月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谐音法:易字法的一种特殊形式,使所易之字与原字谐音,使旧词新意或一词多义 恭喜发“才”1982年2月人民日报春节社论 以“职”论价 1981年6月25
1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岂有此“礼”1995年7月8日人民日报“今日谈”“形式”逼人 1998年4月23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3)巧用修辞手法,比喻法:利用事物间的相似点,以此物描绘或表现彼物“嫁”出去的“姑娘”也要管 1987年6月18日松花江人民广播电台 既折“莲蓬”又挖“藕”1987年8月28日新华日报“细流集”怎样把“蛋糕”做大 1990年10月31日经济日报“每周经济观察”会议缘何出“虫子”1999年4月1日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比拟法:借助于想像力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述 莫让牛肉面拉了后腿 1993年5月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 奥斯维辛醒着 1996年3月20日人民日
12、报“国际札记”“愤怒”的彩管 1999年5月27日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 京城是被暴雨“灌瘫”的吗?2004年7月11日 新华网,借代法:借用事物内部或外部不可分离的相关联系,以与事物相关的部分名称代替事物的本体 多交“毡帽朋友”1991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今日谈”“茶碗”能否与“麦克”嫁接 1992年4月25日 经济日报的星期话题 屋檐下的忧思1992年中央电视台观察思考 飞去“乌纱”又飞来1998年4月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双关法:在遣词用字时表面是一个意思,而暗中又隐含着另一个意思,一语双关 一“孔”之见 1985年9月20日人民日报“市场随笔”当心有“坑”1985年12月13日人民日
13、报“今日谈”巨额粮款化为水 1996年12月7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还企业一条“出路”1997年11月5日北京电视台今日话题,对照法:把两种相互矛盾或悬殊巨大的事物、现象、思想、做法等放在一起加以对比,在强烈的反差中分辨是非、善恶、大小、远近、美丑等 慷慨与吝啬1993年11月22日中国物资报“新视角”山绿了,眼红了1998年4月19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 真的假文凭和假的真文凭2002年5月15日中国青年报“求实篇”“以罚促管”还是只罚不管 2003年8月6日河北电视台“新闻广角”,回环法:把词语或句子在组合过程中颠倒重复,使其首尾呼应,形成回环,亦称“回文”或“连珠”“官钓”与“钓官”198
14、9年1月7日人民日报“漫话”专家鉴定与鉴定专家1991年1月6日健康报署名评论“如意”不如意1995年7月1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 珍稀动物当珍惜1996年4月10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五)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1、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致富不能“鸡啄米”,为健康“颁奖”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莫把“衙门”抬下乡,2、评论标题的幽默性,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
15、喜人的“不习惯”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日“今日谈”“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 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3、评论标题的哲理性,哲理性并不是一味追求深奥或玄妙,而是激发人深深地思考,能回味无穷。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满着哲理,事例、故事、寓言、格言、警句等,都存在着哲理性,有时候话说得越浅显,道理可能越深刻;说得越简单,内涵可能越丰富,完全可以用它们来说明道理
16、。忠言何须逆耳2004年5月24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爱富”不能“嫌贫”人民日报2005年09月05日 第十四版夜景照明应量“能“而行人民日报2005年7月11日第一版理直也当气和人民日报2004年5月24日第一版质量就是生命人民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一版,4、评论标题的反思性,由此及彼的审视,用现行的话叫“反思”。这些年,反思式的评论往往见诸报刊和广播电视,其标题每每标新立异,引人注意。“杀鸡”亦可用“牛刀”“失声”与掌声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3日莫让“捐款”成“扣款”人民日报2005年04月09日第一版,5、评论标题的抨击性,祛邪扶正,揭恶扬善,是评论肩负的政治使命,在报刊广播言
17、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切邪的恶的东西都是阴暗的反常的,抨击式评论的标题若直点其丑恶,便出奇制胜。不要提前过年2003年1月20日人民日报人情酒里少人情人民日报2005年06月16日第一版请柬别成“催款单”人民日报2005年2月2日第一版“鲜奶倒进污水渠”,咋的了?工人日报2005年08月18日莫让民工流汗又流泪人民日报2004年12月23日 第四版,6、评论标题的文采性,标题的文采,是新闻评论标题成功的秘诀之一。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修辞方法,都可运用于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1)活用动词。,通过观察主语和宾语的特点,来选用生动、富于个性的动词。“考后消费热”该降温了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2)
18、借用古文、古诗词、成语、俗语、流行歌曲等。,无论古今中外,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以拿来,但一定要贴切。案例分析:四川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8月25日播出的评论题为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论点:不要忽视起用本单位的人才;不要招来女婿赶走儿子,作者采取隐喻的、疏导的方式,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谚语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这个题目,富有生活情趣,能够发人深思。,案例分析二,匹夫不可夺志 国难见气节人民日报2005年08月23日 第四版 其标题语出自“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读后真正感到:“当人们逡巡于旧战场之时,追忆于尘封史实之际,我们不能忘记其中所蕴含的“气节”二字。这种宝贵
19、的精神发于胸臆,见于行动,是支撑前人浴血奋战的强大动力,也是激励我们实现振兴中华伟大理想的精神力量。”,(3)借用形象,化静为动。,案例分析:1986年8月30日人民日报在新语专栏里,发表了一篇评论,题为叹老鼠偷权,很形象,特别用了一个“叹”字,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老鼠偷权”行为的不满,不落俗套,非常引人。,(4)巧用比喻、拟人。,比喻、拟人是标题常用手法,应该经常换换脑子。案例分析:“嫁”出去的“姑娘”也要管 给孩子书包减“肥”。,(5)用“数字”、“符号”说话。,数字、符号可能带来“尽在不言中”的效果。案例分析:2005年7月4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暂行条例45年不变说明了什么?论
20、点:让这些不合时宜、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老皇历”限期退出历史舞台。读了令人喟然长叹,顿生愤概。,7、评论标题的情感性,新闻评论的说服工作只有善于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动人心,才能吸引住读者或听众。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必须跨越这一座桥,才能到达对方的心理堡垒,征服别人。这样既满足读者的“新闻欲”,又勾起读者的“欣赏欲”,给人以美感。2004年5月28日人民网为“保民用电”叫声好!该标题一看上去,就给人一种亲切感。北京市政府提出工业用电为居民生活用电让路,便是对居民应享权利的实质性复归。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政策的以人为本,在北京市的用电决策中,无疑得到了直接体现。白了少年头
21、,真悲切!英雄精神怎样才能不被删除?让孩子继续是孩子吧设路牌心贴行人让“海上孤儿”回到母亲的怀抱评解决台湾渔船被扣问题的途径,8、评论标题的新奇(怪异)性,新闻评论注重标题的怪异(可以吸引眼球),能抓住受众心理。新闻评论标题新奇,便出奇制胜。,怎么锄头柄与互联网还有联系,真是闻所未闻,怪事一桩。作为读者,有欲望仔细读下去:“前几日,回乡省亲。一踏进家门,就发现屋里摆放着一台崭新的电脑。二叔见我一脸惊讶,笑道:这玩艺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咱家今年的二亩花木苗子能卖好价钱,就是沾了互联网的光。过去只知攥着锄头柄在地里刨的二叔,如今也成了网民,并且从中受益。”由此可以,看出锄头柄与互联网这个怪异的题全面
22、反应了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二、新闻评论的结构,结构的概念 古人做文章讲究“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其中“序”,就是指文章的谋篇布局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所说的“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其中的“本”,也是指篇章结构 评论的结构,既是对评论谋篇布局的总体设计,也是对评论逻辑思路的总体安排,、“万事开头难”悉心写好引论,引论是新闻评论的开头,指文章的开篇或起始部分,在评论中称为引论,通常用作挑开话题、交待主旨及引出正文。是整篇文章提纲挈领的部分,主要担负着提出提出问题或表明观点的作用,是全文的统率。引论给读者以鲜明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到读者的阅读兴趣,关系到文章的宣传效果。
23、,新闻评论的开头有以下六种方法:,1、开宗明义,点明题旨,提出作者的看法和主张2、以新闻事件为缘由,在开头先将新闻事件的经过或特点概括叙述,为下文的分析论证作铺垫。3、说明原委,回溯来由,交代写作的动机4、摆出驳论的对象,亮出错误认识,使文章一开始就掀起了论战的高潮5、用设问句直接点明论题,这些论题往往是国计民生中的重大问题或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6、用引语、经典、比喻、故事开头,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文似看山不喜平”一一苦心经营正论,1、归纳论证结构2、证明论证结构3、排列(并列)论证结构4、递进论证结构5、比较论证结构6、正反论证结构,、“不要蛇尾要豹尾”一一用心撰写结论,结论,即新闻评论的结尾部分,这是全文论证部分的必然结果,也是文章思想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对文章来说是告一结束,而对于写作目的来说,则是鼓励人们去行动的开始。因此,结尾一定要在总括全文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挥,换句话说,既要总括全文,又要高于全文,应富有启发性和号召性。,新闻评论的结尾不同的写法,1、精辟概括式结尾2、高昂激越式结尾3、余音绕梁式结尾,本章结束 谢谢观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85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