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科技和文艺.ppt
《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科技和文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科技和文艺.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2010届高中总复习第2轮,湖南学海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本课件主要使用工具为office2003,Mathtype5.0,几何画板4.0,flashplayer10.0,历史(湖南),2,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科技和文学艺术,第一单元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3,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思想主张都有进步的成分,且具有现实借鉴意义,很受命题人员的重视。命题的角度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思想主张产生的时代条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思想主张的具体内容;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思想主张的现实意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思想主张与西方人文思想的比较。命题方式主要为通过文字或图片材料
2、,考查阅读理解、比较、分析等能力。,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思想主张,4,(2009安徽文综)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A项,是孔子的话,强调为政以德。B项是荀子的话,说的是:大凡兼并别国的君主有三种方法。C项是董仲舒向汉武帝的建议:那些只要不在六艺之列(所谓“六艺”,就是过去读书人必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和
3、孔子儒家思想的学说,都不许其发展,不允许和儒家思想一起传播。D项是黄宗羲的话,强调要为人民服务。,C,5,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王夫之、程颢、王阳明、顾炎武,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根据材料判断古代思想流派或思想家,有两种基本方法:一是通过分析材料、理
4、解材料观点进行判断;二是“以熟定生”,“熟”即教材中有的材料、“生”指教材之外的材料;通过对教材中材料的判断,确定其反映的流派或思想家。此题乙、丁为教材中的材料,可知是黄宗羲、顾炎武的观点,则甲、丙为王阳明、董仲舒的观点。,C,6,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的主张,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宋明理学的影响是命题的三个角度。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1)两者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2)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主张
5、“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程朱理学与心学,7,(2009江苏)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此题考查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王阳明主张“良知”是心之本体,是人人生而俱来的、先验的、普遍的“知”,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本然,故判断为王阳明。,D,8,“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一副中国近代比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对于“朱子高于孔子”隐
6、含意思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对于儒家学说贡献大于孔子 C.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 D.朱熹的心学理论比孔子的学说高明 首先要读懂对联,弄清对联中提及的历史人物(朱子即朱熹);然后据所学知识确定为C(朱熹为理学的集大成者,而理学是孔子创立的儒学的发展,因此“朱子高于孔子”实质上反映朱熹与孔子的关系)。,C,9,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首先在思想界里反映出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1)批判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提 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
7、主思想;(3)提倡“法 治”,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李贽:(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 位,批判道学家的虚伪;(2)抨击封建社会的 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3)批判程朱 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10,顾炎武:(1)经世致用;(2)“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王夫之:(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发展变 化 的并有规律可循;(2)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 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 认识的;(3)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却是 相对的。,11,(2008上海高考)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
8、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本题以简洁的文字为切入点,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有效信息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应注意时间定位和材料解读。第(1)问,时间是“明清之际”,结合所学可以再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第(2)问,思想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此题考查他们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第(3)问考查对这三大思想家主张的再现。,【参考答案】(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3)顾炎武: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9、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如将三者的主张概括回答也给分。,12,李贽(15271602年),出生于一个回教徒的市民家族,原籍河南,原姓林,名载贽,元朝以后迁来福建。是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李贽的进步思想,首先表现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他认为,千百年来“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这就是说,人们对是非的评论,本来没有固定的标准,对人的评论,也没有固定的结论,是非如同岁月一样,日夜不停地发展变化,而衡量的标准也应该随着社会前进而发展变化。提出了“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
10、理”。他还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曾说“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作生产者但说生产,力田者便说力田。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他公开为商人辩护,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1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材料中划线的部分,哪些属于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请写出序号。(2)结合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你认为李贽思想出现的原因是什么?,14,考查学生的史料研读能力和初步的历史研究能力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题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 思想 演变 科技 文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8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