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及改善技术.ppt
《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及改善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及改善技术.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车用动力电池发展研讨会,武汉大学 艾新平,Jun.19th,2012,新乡,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与改善技术,2,提 纲,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及发生机制锂离子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引发因素锂离子电池的典型不安全行为提高锂离子动力电池安全性的技术策略电池安全性技术研究进展,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问题,不断发生的安全性事故证实: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并成为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在锂离子电池中,除了正常的充电-放电反应外,还存在许多潜在的放热副反应。当电池温度过高或充电电压过高时,易被引发!,正常充电-放电反应,SEI膜,避免电解液在电极表面分解,锂离子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发生机
2、制,主要的过热副反应(1),1、SEI膜受热分解导致电解液在裸露的高活性碳负极表面的还原分解,SEI膜的分解,导致电解液在电极表面的大量分解放热是导致电池温度升高,并引发电池热失控的根本原因!,2、充电态正极的热分解,主要的过热副反应(2),贫锂态正极的热分解放热,以及进一步引发的电解液分解,加剧了电池内部的热量积累,促进了热失控的发生!,主要的过热副反应(3),3、电解质的热分解,电解质的热分解导致的电解液分解放热进一步加快了电池的温升!,4、粘结剂与高活性负极的反应,主要的过热副反应(4),文献报道LixC6与PVDF的反应温度约从240开始,峰值出现在290,反应热可达1500J/g。,
3、放热副反应总结,主要的过充副反应,水溶液电池体系:,有机电解液电池体系:,有机电解液氧化分解,有机小分子气体Q,内压增大温度升高,不安全行为发生机制,当放热副反应的产热速率高于电池的散热速度时,电池内压及温度急剧上升,进入到无法控制的自加温(即热失控)状态,导致电池发生爆炸和/或燃烧!,散热速率降低,锂离子电池不安全行为的引发因素,锂离子电池的典型不安全行为,小型方形电池(手机用):因安全阀不敏感,往往爆炸后燃烧;圆柱型电池和动力电池:安全阀能够及时开启,往往仅发生燃烧。燃烧是锂离子电池最普遍的不安全行为,原因?,闪点Tf:可燃液体能放出足量的蒸气并在所在容器内的液体表面处与空气组成可燃混合物
4、的最低温度,由于电解液所用溶剂具有易燃性,且闪点过低,安全阀在高压力下开启或外壳破裂时,可燃性电解液蒸汽以极快的速度喷出(超音速),与壳壁摩擦产生的高温足以点燃低闪点的可燃性气体组分,导致电池燃烧。,提高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的技术策略,1、防止电池内部短路的技术途径 保护涂层:陶瓷隔膜、负极热阻层,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技术研究进展,2、防过充技术,(1)氧化还原电对添加剂,管理系统可以有效控制电池电压,但无法控制极片各区域的电势,因此不能防止电极的局部过充。,在电解液中加入一种氧化还原电对O/R,当电池过充时,R在正极上氧化成O,随之O扩散至负极又还原成R,如此内部循环使充电电势钳制在安全值,抑制电解
5、液分解及其他电极反应发生。,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9(2007)14971501,J.R.Dahn,et.al.,稳定的电压钳制能力,但因溶解度低,钳制能力小(0.5C);电池自放电大。尚需在Shuttle分子的结构上开展进一步研究。,二甲氧基苯衍生物:,tetraethyl-2,5-di-tert-butyl-1,4-phenylene diphosphate(TEDBPDP),不仅可解决电池的过充安全性问题,而且有利于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容量平衡,降低对电池均一性的要求。,(2)、电压敏感隔膜,在隔膜部分微孔中填充一种电活性聚合物,在正常充放电电压区
6、间隔膜呈绝缘态,只允许离子传导;而当充电电压达到控制值时,聚合物被氧化掺杂成为电子导电态,在电池正负极之间形成聚合物导电桥,导致充电电流旁路,避免电池被过充。,电流:0.5C,采用修饰隔膜的方形C/LiFePO4电池的过充电曲线,电池设计容量:450 mAh,1C=450 mA,J.K.Feng,X.P.Ai,Y.L.Cao,H.X.Yang,J.Power Sources 161(2006)545549;L.F.Xiao,X.P.Ai*,Y.L.Cao,H.X.Yang,Electrochem.Comm.7(2005)589592S.L.Li,X.P.Ai,H.X.Yang,Y.L.Cao,
7、J.Power Sources 189(2009)771774S.L.Li,X.P.Ai*,H.X.Yang.J.Power Sources,184(2008)553-556S.L.Li,X.P.Ai*,H.X.Yang,J.Power Sources,196(2011)70217024.,3、防止热失控的技术(1)、温度敏感电极(PTC电极),The dependence between electric resistance and temperature of C-PMMA composite,A cross-section image of the PTC electrode,The
8、chargedischarge property of the LiCoO2PTC composite electrod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CV curves of the LiCoO2PTC composite electrode,X.M.Feng,X.P.Ai,H.X.Yang,Electrochem.Comm.6(2004)10211024XIA Lan,AI Xin Ping,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2,doi:10.1007/s11434-012-5071-9,PTC电极:可有效防止因外部过充和短路等引起的热失控,能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锂离子 动力电池 安全性 问题 改善 技术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81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