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docx
《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新高校运动:19世纪初,英国产业革命要求高校适应新的需要,英国开头了新高校运动。1828年,伦敦高校学院成立,拉开了新高校运动的序幕。学院以自然科学学科为主,不进行宗教教学。1829年,国教派成立了国王学院,也开设了很多新的课程。1836年,两所学院合并为伦敦高校。不久,又有很多医学院和一般学院附属于伦敦高校。19世纪下半期,在伦敦高校的带动下,英国很多城市,如曼彻斯特、南安普敦、纽卡斯尔等消失了新的高校。这些学院的共特点是由民众办理;留意工业和科学领域;教育面对中产阶级。英国新高校运动的开展,也使得英国消失了高校推广运动。从今,英国高校在加强与社会
2、联系,扩大受教育对象,推动课程改革等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2、1870年初等教育法又称福斯特法案: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法案规定:我国对教育有补助权和监督权;地方设立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对5-12岁的儿童实施强迫初等教育;在没有学校的地方,允许私人在一年内设校,过期者由地方委员会设立公立学校;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别。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国民教育制度的正式形成,从今,英国消失了公、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以后,英国又相继通过有关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的法规,推动了义务教育的进展。3、基佐法案与费里法案:都是法国进展初等教育的法案。七月王朝时期,法国的初等教育得
3、到了肯定的进展。1832年,基佐担当教育部长,1833年6月通过了基佐法案。法案要求在法国的每一个区都建立一所初级学校,在每个6000人以上的城市设立一所高级学校。基佐认为,初级学校的任务是进行基本学问、道德和宗教教育。高级学校应通过设置职业课程,使同学获得实际的学问。还提出了重视初等师范学校的思想。基佐法案颁布后,法国的初等学校和师范学校得到了肯定的进展,但这一法案没有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1881-1882年期间,法国教育部长费里颁布了两个关于初等教育的法案,被称为费里法案。第一个法案中规定了国民教育进展的义务、免费和世俗化原则,后一个法案是使三个原则详细化。这些法案规定:6-13岁为义
4、务教育的年龄;免除幼儿园、学校及师范学校的学费;废除法卢法案(1850年通过)中关于教会对学校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的宗教课,改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等。费里法案为这一时期法国初等教育的进展确立了方向,促进了法国义务教育的普及。4、公立学校运动:美国19世纪30年月掀起的一次重要的普及义务教育运动。贺拉斯曼等人成为重要的推动者。主要是指依靠公共税收维持,由公区教育机关管理,面对全部公众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运动。最初发生在初等教育领域。主要特点:一是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公立学校;二是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强迫入学,强迫入学的年龄与入学的时间随着义务教育的推行逐步延长;三是采纳免费教育的手段促进普及义务教育
5、运动的开展。随着公立初等教育的进展,也相应地促进了美国师范学校的进展。19世纪上半期,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进行主要是在中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美国公立学校运动的进行主要是在中学。公立中学实行免费的原则,为更多的人供应了接受中等教育的机会。5、毛雷尔拨地法:1862年,美国国会批准了毛雷尔拨地法。该法案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为数,以每位议员拨三万英亩土地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应将赠地的收入用于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毛雷尔拨地法颁布后,美国大多数州创办了农工学院或在原有的高校内附设农工学院。农工学院的消失,转变了美国高等教育的结构,也转变了美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际的传统。6
6、、国民学校章程:1762,叶卡捷琳那二世上台,又开头了俄国的改革。1786年,颁布了国民学校章程。法令规定:各地设立国民学校,由当地政府领导,聘请校进步行管理。办学经费由当地的政府、贵族、商人共同担当。法令还对国民学校学制的形式、课程的内容、师生品德、教学乃至日常生活及宗教信仰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国民学校章程是俄国历史上发布的最早的有关国民教育的正式法令,对俄国近代教育、特殊是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起到了肯定的作用。7、国民教育暂行章程和高校附属学校章程:19世纪初,亚历山大一世即位,在内政和教育方面实行了较为自由的政策。1803年,颁布了国民教育暂行章程,1804年,颁布了高校附属学校章程。在高校
7、附属学校章程中规定,将全国分为6个高校区,每个高校区设立一所高校。高校不仅有教学和科研的权利,还有管理本学区各级一般学校的权力。高校下属的学校有堂区学校、县立中学和文科中学。1804年的高校附属学校章程建立了相互连接的学校系统,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俄国资本主义进展的需要。8、学校令:在文部大臣森有礼的主持下,1886年日本颁布了各种教育法令,统称为学校令,其中包括帝国高校令、师范学校令、中学校令、学校校令。帝国高校令规定,帝国高校的任务是适应我国的进展需要,教授学术、技术理论,争辩学术及技术的神秘。师范学校令规定,将师范学校分为一般师范学校与高等师范学校两类。前者由地方设立,培育公立学校的老师和
8、校长;后者由我国设立,培育一般师范学校的老师、校长及中学老师。中学校令规定,中学是为实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培育人才而进行的基础性教育。中学分为一般中学与高等中学两类。前者属T殳教育学校,由地方设置及管理;后者属高校预科性质,由文部大臣直接管辖。学校令规定,初等教育受教育年限为8年,分两个阶段实施。前4年为一般学校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后4年为高等学校阶段,实施收费制。这一时期日本学制的改革,为建立近代的学校制度奠定了基础,对推动日本近代教育的进展起到了肯定的作用,但职业教育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9、教育敕语:1890年,日本颁布了由明治天皇签署的教育敕语,成为日本近代教育进展的总的指导纲领。教育敕语
9、主要分三段,第一段指出日本教育的根基源于传统的“忠君爱国”的伦理道德思想;其次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的详细条目;第三段指出日本伦理道德条目的普遍意义,要求国民必需遵守。教育敕语颁布后,对日本近代教育的进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今,日本近代教育开头纳入天皇制我国主义的政治轨道,加重了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的颜色。10、巴尔福教育法:进入20世纪,英国加强了对地方教育的管理。1902年,英国颁布了巴。主要内容:设立地方教育当局管理教育,以代替原来的地方教育委员会规定地方教育当局应保证满意初等教育的要求,享有设立中等学校的权利地方当局还应负责对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供应资助,并对其进行肯定的掌握。巴的颁布,促成了
10、英国政府教育委员会和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结合,形成了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的英国教育管理体制,对后来英国教育管理体制和中等教育的进展有重要的影响。11、费舍教育法:1918年,英国国会通过了教育大臣费舍提出的教育议案,制定了新的初等教育法,也称费。主要内容:加强地方当局进展教育的权力和我国教育委员会制约地方当局的权限地方当局为2-5岁的儿童开设幼儿学校规定5-14岁为义务教育阶段地方教育当局应建立和维持连续教育学校,向14-16岁的年轻人免费供应适当的学习课程。费在建立完整的我国教育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巴特勒教育法:也称1944年教育法,由英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提出。主要内容:加强我国
11、对教育的掌握和领导,设立教育部统一领导全国的教育加强地方教育行政管理权限,设立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连续教育组成的公共教育系统实施5-15岁的义务教育,同时地方教育当局应向义务教育超龄者供应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法案还提出了宗教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等要求。巴是英国教育制度进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法令,对英国战后教育进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3、综合中学运动:6070年月,英国教育改革的重点主要在中等教育方面。巴特勒教育法实施后,英国形成了由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组成的中等教育结构,但各种中学质量、标准差异较大,引起了社会的争辩。1951年,英国工党提出了进展综合中学的方
12、案。1964年,工党执政后再度把进展综合中学作为自己的政治策略。1965年工党政府发布中等教育的结构的通告,要求依据综合中学的模式改组中等教育机构。从今,综合中学在英国得到快速的进展。到1975年综合中学同学人数在中同学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68.8%,综合中学已成为英国中等教育的主要类型。14、1988年教育改革法:进入80年月,教育改革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和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上。1981-1983年,英国连续发表了十多份对高等教育的调查报告,称为雷沃休姆报告。1988年7月29日,英国通过了教育大臣贝克提交的教育改革法案,称为1988。法案主要是关于一般中学校教育的改革问题,但也涉及到高等教
13、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管理、教育经费等多方面问题。主要内容:a实施全国统一课程,确定在516岁的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b建立与课程相联系的考试制度。C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同学要参与四次(7岁、11岁、14岁、16岁)考试。d改革学校管理体制,实施“摆脱选择”政策。原地方教育当局管理的全部中学,及规模较大的学校,直接接受中心教育机构的指导。e还给予家长为了女自由选择学校的权利;规定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技术学校。f对高等教育的管理和经费预算做出了新的规定。1988被看做是自巴特勒教育法以来,英国教育史上又一次里程碑式的教育改革法案,强化了中心集权式的教育管理体制。1
14、5、“统一学校运动”:1919年,法国“新高校同志会”参批判双轨制教育的斗争中提出了建立统一学校的主见,要求建立统一的学校,以实现教育的民主化。这一主见,反映了欧洲新教育运动对法国教育的影响。法国很快掀起了“统一学校运动”。其中,“新高校同志会”的改革主见引起了法国社会广泛关注,并导致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16、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由法国物理学家郎之万和儿童心理学家瓦隆在1947年提交的教育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提出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6项基本原则,包括社会公正、学科价值公平、方向指导和职业指导等实施6-18岁的免费义务教育,主要通过基础教育阶段、方向指导阶段和打算阶段进行对义务教育后的高等教
15、育改革提出了设想对教育中留意同学的特点、实行小组教学、鼓舞同学的制造性和责任感等提出了要求。郎虽然没有实施,但供应了战后法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对法国教育的进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7、哈比法案:1975年,法国议会通过了法国学校体制现代化建议(又称哈比法案或哈比改革),其重点是加强法国的职业教育。为加强职业教育,又对法国一般中学校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教育管理体制上,规定学校成立各种组织,参与学校的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内容上,强调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增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教学方法上,实行“三分制教学法”,即把教学内容分为工具课程、启蒙课程和体育课
16、程三个部分。哈代表了法国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但由于要求较高,难于在教育实践中实施。18、总纲方案:1959年,联邦德国进行了教育改革。2月14日,公布了改组和统一公立一般学校教育的总纲方案,简称总纲方案。总主要研讨如何改进一般初等和中等教育问题,没有涉及高等教育。在初等教育上,建议全部儿童均应接受四年制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的促进阶段教育。在中等教育上,建议设置三种中学:主要学校、实科学校和高级中学,分别培育不同层次的人才。总既保留了德国传统的等级性,又适应了战后德国社会劳动分工对学校培育人才规格和档次的不同要求。19、汉堡协定:进入60年月中期,德国又开头对教育进行改革。1964年1
17、0月28日,联邦德国各州州长在汉堡签订了关于统一学校教育事业的修正协定,简称汉堡协定。汉规定:联邦各州的全部儿童应接受9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应是全日制学校教育。全部儿童在接受了基础学校教育和两年促进阶段或观看阶段教育之后,可以进入三种不同中学,即主要学校、实科学校和完全中学。汉关于义务教育的规定,以及关于全日制教育的规定,保障了联邦德国教育的稳步进展。20、教育结构方案:1970年,联邦德国教育询问委员会提出了一份教育改革建议,称教育结构方案。该方案把学前教育列入学校教育系统,把基础学校的入学年龄由6岁提前到5岁。教指出,联邦德国整个教育系统应由初步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连续
18、教育构成。在完全中学高班级实行必修课和选修课制度。同时,要求按不同层次组织师范教育。教反映了联邦德国对早期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视.教育学综合考试复习指导:简答题(二)来源:考试大【考试大:轻松考试,欢乐生活!】2007年5月26日11、教育学的元争辩与元理论元争辩是对某类争辩活动本身存在问题(元问题)的争辩,其目的不是为了增加某一学科领域的详细学问,而是为了反思该学科的争辩行为,像科学哲学、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都具有元争辩的性质。教育学的元问题是J旨与教育学科自身独立、进展相关的一组问题,与、教育问题”相对应。对教育学元问题的争辩就是教育学的元争辩。教育学元争辩的目的不是为增加实际的教育学问,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综合 考试 复习 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76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