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的使命与责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的使命与责任.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当代大学的使命与责任,韩映雄 博 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副教授Y,让我们一起思考-,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您觉得大学应该做什么?我国大学目前承担哪些任务?如果您是校长,您将带领一所大学走向何方?,探讨主题,大学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所?过去、现在和未来。关于大学理念的讨论。大学做什么?关于大学职能的讨论。大学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大学应该培养怎样的人?,一 大学理念的认识轨迹和演变,(一)何谓大学理念?关于大学的思想、观念,是纯粹理性的概念。如:霍尔丹勋爵:“大学是民族灵魂的反映”。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保存知识和观念、解释知识和观念、追求真理、训练学生以继承事业”。关于大学的理想,是对大学的价值、目
2、的、使命等的认识与追求。如:伯顿克拉克:“进行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的探究的场所”。克拉克克尔:“社会服务站”。,(二)三种具有影响的大学理念1.纽曼的大学理念:大学的理想大学是一个提供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培育绅士的地方(虽然他也认为大学可以训练职业人才)。大学的目的在于“传授”学问,而不是“发展”知识。“如果大学的目的在于科学与哲学的发明,那么,我看不出为什么大学应该有学生”。大学是一个教育机构,是培养人才的机构。,2.弗莱克思纳的大学理念:现代大学论洪堡的柏林大学办学理念:大学是研究中心。大学重在发展知识而不是传授知识,当然,通过教学来传授知识也是一个任务。发展知识是
3、为了更好地传授知识。大学应该是一个“有机体”,应该探讨“物理世界”、“社群世界”等方面的知识。大学不应该训练“实务人才”,不应该开设职业训练课程。大学应该注意创造学校和社会文化。研究在大学的出现被看作是“现代”的标志。,3.克尔的大学理念:大学的功用美国增地学院的出现,大学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进程中。学术与市场结合,大学成为社会的“服务站”。“多元巨型大学”的称谓。大学就是一个完整的社会,是一个“知识性的社会”。克尔说:纽曼心目中的大学是“乡村”,弗莱克思纳心目中的大学是“市镇”,当代的大学是“城市”。,(三)基本结论三种理念是对大学发展历史上几次革命性变化的概括。每一次大学理念认识的变化既是大
4、学办学实践的历史性变革,也是新一轮大学繁荣的开端。每一次变革都引起了不同国家的发达与昌盛。,二 中美大学职能发展之比较,(一)美国大学职能的发展历程1.教学型大学阶段英国模式2.科研型大学阶段德国模式3.多功能型的阶段美国模式,(二)中国大学职能的发展历程1.洋务派的“新式学堂”实科教育2.蔡元培与北京大学3.西南联合大学4.建国初期与学习苏联5.改革开放与恢复高考6.市场经济体制与“211工程”“985工程”,(三)基本结论严格地说,中国大学没有经历过德国模式。中国大学的发展是跳跃式的,而非渐进的,如同中国的社会制度一样。美国模式目前是中国大学效仿的主要对象。,三 大学的责任、权力和利益,(
5、一)大学的责任1.对人格的责任现代大学首先要树立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结构在全社会生活领域的尊严和自尊,尽量保持它的特色和不可替代性。人格责任大学对特殊性的维护。凡在大学里工作、学习的每一位教职员工、学生都应该不折不扣地为捍卫大学的尊严而努力,并在各自的领域中加以实施。在于通过教学、科研和其它工作,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培养。这方面的人格责任,从国家利益出发则显得更加重要。,2.对知识的责任在大学,最普遍和日常必要的工作便是教给学生知识及关于知识发现、应用的能力。知识在大学里,是经过整理和选择的,这是大学知识与社会领域里知识的显著差别。知识的无限同学习时间及手段的有限之间便形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6、。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给学生一种可发展的能力,而不是结论性的相对固定的知识。知识仅仅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一种有效的工具性载体。,(三)对社会的责任其一,大学教师们本身带着思想、带着科学走向社会。其二,大学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专门人才,并将这些带有一定思想知识烙印的专门人才输送给社会,进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起作用。,(二)大学的权力体现于大学里的所有人员对知识领域的操作自由。教师、学生对知识具有绝对的生杀大权,他们可以传播、发展他们认为值得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很多知识、思想永远无法同世人见面。自由有两种情况:其一是每一位大学里的教师、学生都有权选择和使用知识;其二是大学里的思想多元化。自由
7、的实现是通过知识为载体完成的。只有在对知识的操作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思想多元化。工作环境的条件性自由。指大学有面向社会独立办学的权力。它包括招生、经费筹集和使用、科技开发、人事管理、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概言之,条件性自由是为学术自由服务的,它是学术自由的必要条件。,(三)大学的利益声誉和知名度是大学利益的主要构成。它如同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一样。具有良好声誉和较高地位的大学能够较易获得社会公众的认同和尊重。声誉和地位是大学的无形资产,它的数量是很难估算的。良好声誉和较高知名度主要靠大学的产品质量来支持。产品质量包括毕业生质量、科研成果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等。,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一)“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关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观点。强调大学要培养掌握全面知识的人才。“统一的知识”而不是割裂的知识。科学技术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割裂现象。如何实施?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等。理论上的认可和实践中的逐渐放弃。,(二)专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属性和特点如何实施?按照学科门类进行培养,通行的做法。本科阶段与研究生阶段的差别?,(三)两者关系理论上:互补实践上:矛盾、操作性差如何解决?,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73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