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gdxnyzhyts,(2010江苏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送魏二 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艺术特色的把握能力。“代为之思,其情更远”,意思是从对方角度思考,感情更为深远。理解了这句评语之意,可想到杜甫的月夜,同为从对方角度想象对方的举止心境;本题的关键是答出想象或设想,也可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分析,然后结合题目指向联系诗句便可。,【答案】
2、诗前半写实景,后半写虚拟想象之情景,用“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境界,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学习目标,回顾诗歌的表达技巧 了解诗歌表达技巧题的设题方法 学习诗歌表达技巧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学习解答表达技巧类的诗歌鉴赏题,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就是作者在诗歌创作时所运用的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蕴更含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它主要有四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表现手法;三是修辞手法;四是篇章结构。,【提问方式】这首诗(或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分析。请从动、静
3、(或其他)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说说这首诗是怎样营造意境的(或:表现了怎样的景与情?)某个字是怎样贯穿全篇的?试做简要分析某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以上问题指向明确),鉴赏修辞手法,鉴赏抒情手法,鉴赏篇章结构,鉴赏描写手法,难:试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提问笼统,指向不具体)【关于笼统提问答题思路】先考虑修辞;然后描写手法或抒情手法(写景诗的特点基本上离不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基本上从这两个方面考虑就够用了。最后篇章结构。,【考题示范】(2008辽宁卷)P19412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泄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
4、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比拟,如说新月“学”扇。,【考题示范】(2008辽宁卷)P1941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或: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三、四两句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表达方式,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
5、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其中抒情和描写是考查的重点。,(2010辽宁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雨 陈与义潇潇十日雨,穗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表达方式,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潇潇十日雨,穗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
6、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表达方式,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解析】本题是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考查诗歌的表达方式。所谓“若即若离”,就是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本诗写“雨”时,很少正面写雨,而是用侧面描写的方法,通过写“燕子”、“梧桐”的感受和自己的感受来写雨的。,潇潇十日雨,穗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表达方式,诗歌开头两句点出雨,说十日潇潇之雨将炎热的夏天送走了。三、四句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情绪,离开雨,而又是从雨中想出,其意境凄迷深邃决非常人意中所有。,
7、潇潇十日雨,穗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表达方式,五、六句写诗人自己在雨中的感受。最后两句宕开一笔,写在繁华的京城之中,自己只是“西风吹客衣”,言外有“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之感。分析第二联诗时,要抓住“燕子”、“梧桐”的意象内涵,以及“梦”、“非”两字的表达效果。,潇潇十日雨,穗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表达方式,【答案】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和人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时妙在“若即若离”
8、,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一、鉴赏诗歌表达方式三要点辨析表达方式 诗歌的表达方式很多,我们要通过平时的训练,使自己提高正确辨析各种方式的能力和技巧,以达到能够迅速选择正确答案的目的。洞悉表达效果表达方式是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分析表达时,必须结合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一、鉴赏诗歌表达方式三要点辨析表达方式洞悉表达效果规范答题步骤 指出诗歌表达方式的显著特点;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如何运用;简析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二、不同考查形式解题例析赏析描写手法:怎样描写(叙)描写(叙)什么效果(或:抒什么情)漫
9、成一绝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问: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漫成一绝 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问: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美景?,【答案】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怎样描写),生动描写了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光笼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描写什么),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表情达意效果)。,二、不同考查形式解题例析赏析抒情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
10、:“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春行即兴 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手法)。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诗中“花自落”、“鸟空啼”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情感)。,描写手法,动静结合 虚实结合对比衬托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远近高低绘形绘声绘色(视听嗅触)一句一景,诗中有画意象直接组合,
11、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声)衬静,动中显静;或以动写静,静中有动;或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相辅相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动静结合,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声)衬静,动中显静;或以动写静,静中有动;或一动一静,动静结合,相辅相成。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动静结合,虚、实可以理解为主观的无形活动和客观有形的物象,也可以理解为过去的、未来的、联想的事物与现实的眼前的事物。鉴于诗词篇幅十分短小,容量有限,诗人谋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可以使诗歌表现的内容更丰富,增加容量,深化主题,趣味、诗韵俱存。,虚实结合,寒
12、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虚实结合,初入淮河四绝句 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虚实结合,【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
13、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对面落笔(对写法),往往也是虚写,诗人在写人叙事时不从自己角度着笔,而从对方角度入手,进行悬想揣测,从而曲折达意,收到委婉旁衬的艺术效果。,虚实结合,概念: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对比衬托,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
14、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对比衬托,用天台山的高来衬托天姥山的高耸雄伟,(06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凉 州 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对比衬托,远景,近景,阴沉抑郁,昂扬有朝气,一、二句所写一抑一扬、一暗一明的景色,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动,静,答案: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侧结合,直接地描写人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鉴赏 古代 诗歌 表达 技巧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72484.html